无障碍 关怀版 返回主网站 繁体版
沙坪坝:党建统领 “红岩家医服务” 让群众健康有“医”靠
来源:沙坪坝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24

近年来,沙坪坝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健康需求为主线,传承红岩精神,将家医服务融入党建统领社会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有力提升了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一、党建统领促进健康共治共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家医服务纳入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印发健康小区建设方案,融合家医服务全区部署、每周调度、纳入考核,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强化社会治理,以服务水平检验党建成效的共治共管工作格局。

沙坪坝区认真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建立了部门、镇街多跨协同的联席制度。区卫生健康委与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联合印发红岩家医服务工作方案,将家医服务纳入镇街公共卫生委员会责任清单。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担任家医团队副团队长,家庭医生担任健康网格员,居民小组、小区物业、业委会负责人及楼栋长、诊所药房人员等纳入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之列。

为做好红岩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沙坪坝区坚持重心下沉。一方面,沙坪坝区将区人民医院指定为家医服务技术指导单位,统筹建立医院家医工作室154个、社区家医工作站45个,建设小区健康小屋”38个、流动工作站33个,全覆盖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及县聘乡用”“沙坪坝名医等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沙坪坝区组建154“1+3+N”组合式全科团队,65个中医、护理、药师等专科团队,优选二、三级医院170名专家组成家医专家团队,推行医务人员到社区报到,招募诊所、药房、退休医务人员等作为志愿者800余人,充实家医队伍。

此外,沙坪坝区还落实家医服务费两个允许政策,在区融媒体中心开设红岩家医”“健康沙区专栏,并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选树先进典型、主题展演等活动,营造了关心尊重家医,支持参与家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需求导向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开展红岩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目的是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健康需求。因此,沙坪坝区始终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并以此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在工作中,提出重点优先、分类管理的策略。以健康小区为抓手,全面摸排并建立小区老弱病残精等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及居民健康需求、周边健康资源四本台账。与区民政局全覆盖签约困难群体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医服务,对重点人群实施三色管理。制定集体服务菜单,区级部门、派出所等带头签约家医协议。各基层医疗机构按需提供334个定制化、个性化、菜单式服务包。

同时,注重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强化专业机构、二三级医院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基层两部一馆一专区两病门诊建设,按需提供延时服务。优化就诊前中后流程,推进医防五个融合。广泛组建慢病自我管理小组,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立了医院、社区、小区一触即发的传染病预警应急机制。

沙坪坝区还以数字手段为服务赋能,如开发掌上家医APP和移动公卫等信息系统,发挥区域远程诊疗平台和智慧共享中药房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创新家医服务八个拓展、四个延伸,实施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对履约居民兑现健康积分。常态化开展红岩三进三服务活动,2023年以来,已开展定人、定时、定点、定标准的家医赶场、家医巡诊、专家义诊7000余场。

三、求真务实助推工作深入人心

通过强化党建统领、多跨融合深化家医服务,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3年,全区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就医秩序逐步形成。这是家医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内涵持续深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基础更加夯实的直观表现,也体现出沙坪坝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2023年,居民健康指标更加优化,其中常住居民签约增加12.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提升18个百分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管理率提升15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3%,人均期望寿命值达79.8岁。沙坪坝区还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并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此外,还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蝉联重庆市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是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中西部唯一的上榜市区。

沙坪坝区通过擦亮红岩医者党建品牌,促进家医服务深入人心,红岩家医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居民家医服务知晓率83.5%,满意度97.3%红岩家医工作站还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2023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健康委7个司局及市级多部门来区里调研,经验做法多次在全国会议交流发言。


Copyright © www.cqsp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渝ICP备19004061号-1 联系我们 国际联网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0861号 网站标识码:50010600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12345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