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帮魁,男,汉族,1973年12月生,重庆巫山人,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被先后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重庆市学科教学名师,重庆市教研先进个人。主持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2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主研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3项、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1项,获重庆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本,获重庆市第七届优秀基础教育著述评选一等奖,主编或参编《小学数学文化与教学设计》等教学专著、教学辅助读物11本,在《中国教育学刊》《小学数学教育》等期刊发表学科教研论文100余篇,指导10余名小学数学教师获重庆市及全国现场赛课一等奖。
初次接触李帮魁,他总会给你以不多言语的印象,即便与他交流也不怎么显得激情飞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性情内敛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谈及服务师生成长的话题时,竟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东西。
倡导天性,以学论教
“由于儿童与成人各方面的众多差别,导致他们在认识事物、学习认知等方面天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李帮魁看来,成人的认知方式是以先知后行,而儿童则是以先行后知为主要倾向。
比如,成人在现实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待解问题时,总是要先上网问问“度娘”或身边有经验的人,知道怎么做后再去解决问题。当儿童遇到一个新的事物时,例如儿童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一个手机,他不是先看说明书再去使用手机,而是直接动手尝试操作,反倒很快学会使用手机,这说明成人与儿童认知方式的不一致。
适应儿童天性的课堂,也应该是先学后教,以学论教的。为此,李帮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区域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倾力倡导以生为本、先学后教。自2012年沙坪坝区推进学本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他在区域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课堂“以学论教”的四大要素,即核心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材料、教师指导。他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全区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小学数学专题研修活动、常规下校课堂跟踪指导等方式,引领区内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先学后教、以学论教。近五年来,他参与指导10余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全国及重庆市现场赛课中获一等奖。
聚焦思维,培育核心素养
当下课改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学科核心素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学生在学校课堂中的思维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当班上学生遇到某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需要你怎么讲解,你只需要对问题中的关键处稍作提示,哪怕只是用手势等无声的动作做点暗示,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问题立等可解。如果不给他们做提示,就是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表现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呢?李帮魁认为其根源是学生不会思考,特别是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时找不到思考的起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想起,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无法展开。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历不完整思维学习的结果,常态的小学数学课堂只重视思维后半段——如何得出结果,忽视思维前半段——怎么想到的。李帮魁在与数学教师一起讨论时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要在完整思维过程经历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都应该包括思维起点、思维路径、思维终点。“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在完整思维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成长,这既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应然之理,也是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然之路。”
为此,他在全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大力倡导以大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由思维起点开始,沿着正确的思维路径,最终达至思维终点的完整思维过程,引领教师培养学生完整思维的能力。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