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沙磁人才专栏>人才风采>高端人才
肖力——这辈子最想得这五个奖
发布日期:2020-09-28
字体:【 默认 超大 |


肖力,南开中学副校长,英语特级教师。国培专家、重庆市高考阅卷指导委员、重庆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最美校长”、“沙坪坝区富民兴区贡献奖”获得者,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面对这些闪光的荣誉,肖力老师却说,他这辈子最想得的奖其实有五个,而这五个奖无一例外都没有奖杯,只凭口碑。

圣陶奖:教育的宗旨在教会“做人”

在肖力看来,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的宗旨不是别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应当是从教者首先要树立的观念。从教二十多年来,肖力始终把教会学生“做人”摆在第一位。他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坚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他首先尊重规则、服从规则,工作一律按既定规则办,绝不徇私;为了教育学生讲诚信,他带头许诺、践诺,“一诺千金”;为了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他每天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一直等到晚自习结束才离开。在肖力眼里,考什么样的大学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出路是立交桥,有多条匝道通向未来,但前提是要学会“做人”。

行知奖:公能理念即是知行合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肖力老师觉得这与南开的“公能”理念非常契合,也是他努力的方向。“公能精神说到底讲的还是知行合一,就是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行动。所以,肖老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中更愿意做一个行动派,而不是“演说家”。肖力多年坚守教学一线,常态坚持推门听课,行而后知,述而后作,发表了多篇教学管理文章。他在重庆率先试点学科及高考选项走班教学,主导成立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为国际班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实行全校高中美育、体育选项走班教学,真切践行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冰心奖: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

世纪老人冰心先生的作品由于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所以被奉为爱孩子的典范。而对孩子的热爱,恰好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肖力也不例外,对每个学生总是充满热情和耐心。管理工作中,他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时时强调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他的口头禅是“一名学生对学校来讲是千分之一,但是对其家庭来讲是百分之百,千万马虎不得”。正因为他发自心底对学生的关爱,许多学生都和他成了好朋友,多年保持着联络和互动。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秦玥飞、考取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曾垚等,一旦回到重庆都要找肖老师“拉家常”。

鲁班奖:教师要做精益求精的工匠

鲁班代表着工匠精神,“鲁班奖”是工程界的崇高荣誉。但肖力觉得,其实教育工作也要向鲁班学习,因为教学技艺也应当追求精益求精,教学管理也可以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为了让全校的课堂都灵动起来、鲜活起来、高效起来,他在认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同事多方学习考察,逐步形成了具有南开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他说:好的课堂是学生忙、课堂活、管理严;班级管理要抓关键人群、特征人群、目标人群;要用“暖课堂”来应对“冷天气”,“使之忙、使之动”,动口动手动脑,要朗读,要运动,要身暖、心暖;体力是基础,同时有心力、有眼力、有脑力,四力同时发出才能考得好……等等,这些教学模式已然成为老师们的工作写照。

伯乐奖:年轻教师成长了才有生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的《马说》对于肖力来说,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因为他深知,只有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学校才能持续发展,教育事业才后继有人。他认为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他更愿意当“伯乐”,“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基于此,他多年来保持着随堂听课的习惯,了解最真实的课堂,掌握最本真的教师上课情况,课后不但和授课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也为全校层面的师训工作提供原始参考与依据。在他的指导下,学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很快成为业务骨干。此外,他还坚持送教彭水,并作为“国培”专家为全国多地的骨干教师培训授课,对南开的文化、沙坪坝区的课改经验做了广泛宣传。

肖力表示,他的教育理想其实也是全体沙区教育人的追求,他将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