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科学家的城,创业者的家;这里,是未来之城、科学之城、生态之城;这里,将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里就是西部(重庆)科学城。
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起点上,作为科学城建设载体的重庆高新区,一年来,高标准建设科学城,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科学城建设正如火如荼。
20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引凤来巢”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大学……一年来,不少中外名校青年才俊选择来到西部(重庆)科学城扎根。
“项目组刚签下一位海归博士后,团队力量又加强了。”12月23日,位于科学城的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杰品科技”)航天模具项目组的成员张建生告诉记者。
张建生是河北唐山人,本硕博都在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就读。去年7月,他进入杰品科技,成为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引入的第一位博士后。如今,张建生牵头的项目组已有1名博士后、5名博士、3-5名硕士,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
“科学城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目前有20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对来科学城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人才,给予每人每年8万元安家、岗位津贴等人才奖励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对获得市级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的,按照市级资助金额1:1比例进行经费配套。对新引进到科学城工作的35周岁(及以下)博士、40周岁(及以下)博士后(含博士后出站后留科学城工作的),分别给予10万-25万元的人才奖励补贴……一系列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也即将出台。
张建生告诉记者,在科学城的企业会根据重庆高新区的政策1∶1配套经费,科学城还实施了“重庆高新区博士、博士后创新青年人才计划”“博士、博士后国际学术交流计划”等系列培养政策,注重引育结合,不断提升高端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169个市级研发平台提供创业舞台
一个地方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落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袁恺于今年7月来到科学城,就职于联合微电子中心,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北大物理学院博士毕业。虽然,他拿到不少offer,其中不乏北上广深的知名机构,最终还是选择了西部(重庆)科学城。
“西永微电园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聚集了全球协同研发创新平台CUMEC联合微电子中心、全国最大功率半导体基地等众多知名微电子企业。”袁恺告诉记者,今年1—11月,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产值实现152.49亿元,同比增长23.78%。
在袁恺看来,科学城核心区拥有众多新型产业载体,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创新氛围活跃,创新要素聚集,“基于此,联合微电子中心2018年底时不到100人,而现在有300人,其中有80多位博士。”
“一个区域的科技发展潜力、创新创业氛围,非常重要。”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城汇集了高校28所,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个(国家级4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质检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多个新型产业载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建成博世工业4.0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9个……这些创新要素、资源、平台,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舞台。
7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促进区域创新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镇的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孵化平台和创新基地。执行院长葛垚是2018年从上海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来到重庆高新区的。
葛垚认为,重庆尤其西部(重庆)科学城,将是未来崛起的“第四极”,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促进企业孵化、产业聚集,从而促进区域创新。目前,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中试及成果转化项目为纽带,吸引高层次专兼职研发人才100余人,其中博士70余人。
该研究院已申请专利43项,对接各类企业800余家,先后为200多家单位提供技术及科创培训服务,并通过“技术作价入股”“引进孵化”等方式孵化成立了20余家高科技公司。
这只是科学城这个“金篮子”里的“金鸡蛋”之一。2020年前三季度,科学城集中开工79个重大项目。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科学城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已纳入教育部“十四五”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地;建成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引进中关村智酷、第一创客等一批国际国内优质孵化平台……“未来,科学城将继续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发挥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桥头堡作用,加快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