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振兴发展初见成效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推进蔬菜、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新认证绿色农产品28个、重庆老字号农产品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5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二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建设3条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郁金香节、荷花节、采果节、萤火虫节、“农民丰收节”等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完成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和11个精品乡村旅游点建设。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5个、农业合作社3个,鱼菜共生立体循环项目获得全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二等奖,共享田园项目获得市人生规划大赛主城片区一等奖。萤火谷文创农场成功开园,开心农场项目、共享茶园等一批特色项目启动建设。四是农业生态安全成效显著。持续开展清洁化生产、农药化肥减量化投入、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宣传推广,回收农业生产废弃农膜15吨,及时处置畜禽养殖污染反弹问题。五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54个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启动中梁镇农业互联网小镇和开心农场智慧农业基地建设。充分释放农产品电商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和冷链运输等环节能力,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宜居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开展村规划编制,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应编尽编。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实施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村一策”方案。二是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整治任务。以“五沿”区域和示范村为重点,分三档推进49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新建农村公厕15座,完成农村改厕4738户,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9.94公里,实施2座污水处理设施技改工程,农村旧房整治提升1200户、安装路灯2700盏,新(改)建文体活动场所27个,319国道沿线等“五沿”区域环境整治初见成效。三是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三清一改”,制定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村庄全覆盖清洁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四是农村环境绿化明显提升。实施场镇、道路、村庄、庭院、水边、山坡的绿化美化,提高村庄绿化率,保障村庄生态安全,构建宜居生态家园。四是“快准真稳”整治“大棚房”。全区25个挂单问题全部通过市级验收销号,农地非农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推进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四山”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整治,全面完成46个违法问题整治任务,整治率达100%。
(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完成列入国家《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梁滩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29.3公里。二是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建成中梁片区供水工程,实现中梁镇全域通自来水。完成回龙坝镇回龙坝村、四龙村、大桥村,青木关镇青木湖村,以及丰文街道三河村堰塘湾社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井口街道、凤凰镇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改造。三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四好公路”318公里、农村入户道路40.97公里。四是完善森林防火基础建设。为区级森林防火物资库和各涉林镇(街道)配置应急物资器材,建成森林防火通道11.2公里和生物隔离带17.39公里。
(四)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突破
一是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夯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基础。二是促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引导农民将承包地出租或入股到经营主体,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超过50%。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52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完成46个行政村登记赋码,赋予了特殊法人地位。四是稳妥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实施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46个,纳入股改面积1.4万亩,原则上将财政补助3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均纳入改革范围,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机制。在项目存续期内村集体和农民按照持股比例固定分红,健全了村集体、业主、农户三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五是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深化扩面农村“三变”改革,新增“三变”改革试点村9个,改革试点范围覆盖全区18%的行政村。建设农村“三变”改革示范镇(中梁镇),以“村集体+企业+农户”合股联营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股份农民”。六是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8个村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各村因地制宜选取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发展模式,基本消除“空壳村”。
(五)农村扶贫帮困扎实稳固
一是聚焦真贫,开展精准帮扶。围绕区级建档立卡贫困户(1830户、2492人),由区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金,截至2020年四季度,共计发放1109.39万元。二是抓重点出实招,开展“一户一策”帮扶。组建由区级部门和驻区大型企业、学校、部队、医院、金融机构等为成员的10个扶贫帮困工作组,做到“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逐项逐户对账销号,每个工作组分别于春节、端午、中秋开展入户慰问,每年每户慰问物资不低于3000元,截至2020年四季度,累计发放帮扶资金1898余万元。启动农村安全饮水三年计划,解决近万名群众吃水难问题。实现农村D级危房动态清零。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福利中心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开展助学帮扶,助力教育脱贫。五年来,无一起因贫辍学失学现象发生。四是做实新冠疫情期间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对象生活有保障。
(六)农村社会治理和谐稳定
一是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分级分类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演练和各级各类培训100余次,专项督查行动80余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300余次,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执法工作查处有力。按“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检查入库企业及工地126个。开展农业、水利、渔业检查、农机等日常巡查检查4000余次,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达450余起,立案调查133件,移送公安机关10件。三是信访稳定工作扎实开展。高效完成信访投诉及议(提)案办理,累计接待信访人员800人次,办理信访网上回复400余件,认真督促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0余件,办结率100%。四是认真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成立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委员会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出台《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委员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从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水事纠纷等七个方面认真排查,未发现有黑恶势力参与渗透。
一是中部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中部山脉属喀斯特地貌区,由于交通隧道开凿诱发涵养水源渗漏,影响原有蓄、排、灌体系的功能发挥,降低了农业抵抗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二是部分沿山地区自来水尚未覆盖。仍有近2000户沿山农户尚未使用自来水。三是农村天然气管网尚未全覆盖。四是农村电网亟待升级改造。全区农网结构不优,无功补偿容量不够,部分村供电能力不足。五是农村环境整治欠账多。尚有近万户农户厕所、近3000户农户厨房亟待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短板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
(二)农村空间不确定,制约农村全面发展
截止到2020年底,全区37.18%的农地(包括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布在城镇开发边界线内,62.82%的农地(包括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布在城镇开发边界线外。对于城镇规划区外的乡村,其发展空间相对稳定,可大力推动其振兴发展,而对于城镇规划区内的乡村,其发展空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明确其发展方向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三)耕地分布零碎化,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
城镇开发边界线外的耕地,除中梁镇、歌乐山街道、凤凰镇相对成片分布外,其余涉农镇(街道)残存的耕地则主要散布于西部新城周边。全区耕地资源呈现数量有限、零散化分布的特点,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四)农户居住分散,制约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我区东、中、西三大区域均存在范围较广的城乡接合部,而这些区域农户仍以散居为主,人居环境差,综合整治难度大。在乡村空间相对完整区域(中梁镇、凤凰镇等),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难,部分农房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导致乡村环境景观的凌乱。
(五)产业融合用地难,制约乡村新业态新动能
由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四山”管制政策的刚性约束,村规划编制审批受阻,支撑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旅游服务、农产品初级加工及物流等设施用地问题难以有效破解,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占据“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立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线上,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和重庆高新区的核心位置,也是“历史人文风景眼、山水城市会客厅、商业商务中心区”之一,区位优势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巨大。作为都市乡村的沙坪坝区农村区域被都市区消费市场环绕,都市农业市场潜力巨大。
(二)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沙坪坝区拥有歌乐山、缙云山、嘉陵江、梁滩河等山水生态资源,是重庆两江四岸承载区之一,全区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拥有抗战文化、沙磁文化、巴渝文化、红色文化等国家级文化名片,是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沙坪坝区文化资源优势,为乡村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大战略的新机遇。沙坪坝区是国家实施上述重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随着这些战略的深入实施,沙坪坝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城市建设等将得到巨大推动,而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发展将承接强大的辐射带动。
(二)消费市场转型的新机遇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追求,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层次的升级。从对农业农村提供的生存必需品需求,扩大到期望农业农村能够提供生活享受品需求。从传统提供优质食品和工业原料,扩大到提供大健康、大休闲、大旅游、大教育、大文化、新能源和新环境等新产品与新服务。大众消费持续转型升级的趋势,给发展现代生活服务型农业带来了新机遇。
(三)新基建新业态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将带动沙坪坝5G基站、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化城市打造。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突破,“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兴起,有利于沙坪坝区培育线上新业态,促进线上服务业发展,推动全区产业蝶变升级。同样,新基建的实施,也将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动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我区建设“科创智核、开放高地、文化名城、美丽都市”的战略目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战略机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空间,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美丽都市村庄,打造重庆乡村振兴新样板,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创新机制和发展多种新型业态模式,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完善组织链、优化资金链、强化安全链、提升政府服务链,形成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主框架。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结构,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强化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快三产融合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着力解决农村三产融合不紧密等突出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区域发展重点,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绿色优质品牌,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农业合作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以乡村企业为载体,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汇聚。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等战略机遇,加强成渝地区的农业合作,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
五、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就业创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富裕、秀美、魅力都市村庄。到2025年,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产业融合新格局。蔬菜产业、林果产业和生态渔业稳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文旅康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建成产业兴旺的“富裕都市村庄”。到202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
——生态宜居新风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生态宜居的“秀美都市村庄”。到2025年,统筹布局路网水网、山城绿道、田园景观,大力实施“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改造提升传统民居、老旧院落,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村落绿化覆盖率达到4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63%,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乡风文明新气象。围绕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具有巴渝特色的“魅力都市村庄”。到2025年,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得到充分保护,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机制健全完善,乡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乡村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法治意识明显提高,文明乡风达到新高度,区级以上文明村和镇(街道)占比达到80%以上。
——乡村治理新局面。构建形成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制与经济发展、治理方式、时代需求相适应,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全面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美丽都市村庄,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农民富裕新态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左右,农村扶贫帮困更加稳固。
——城乡融合新篇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基本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二、主要指标
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内涵,结合沙坪坝区实际情况,以2020年为规划基准年,2025年为规划目标年,按照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等四大类,选择了农业总产值等19个指标作为规划指标(详见表2-1)。
表2-1 沙坪坝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类型 |
序号 |
主要指标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目标值 |
2025年比2020年增加值 |
年均 增速(%) |
目标 属性 |
农业产业现代化 |
1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亿元 |
6.4715 |
7.1 |
0.6285 |
1.87 |
预期性 |
2 |
乡村休闲旅游 综合收入 |
亿元 |
3 |
6 |
3 |
14.87 |
预期性 | |
3 |
农产品加工总产值 |
亿元 |
47.1 |
55 |
7.9 |
3.15 |
预期性 | |
4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60 |
63 |
3 |
0.98 |
预期性 | |
5 |
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 |
个 |
40 |
50 |
10 |
4.56 |
预期性 | |
6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
亿元 |
0.47 |
1.2 |
0.73 |
20.62 |
预期性 | |
7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 |
% |
94 |
94 |
- |
- |
预期性 | |
8 |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 |
% |
30 |
42 |
12 |
6.96 |
预期性 | |
农村生态现代化 |
9 |
村落绿化覆盖率 |
% |
43 |
45 |
2 |
0.91 |
预期性 |
10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 |
40.5 |
48.63 |
8.13 |
3.73 |
预期性 | |
11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90 |
95 |
5 |
1.09 |
预期性 | |
乡村治理现代化 |
12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 |
100 |
100 |
- |
- |
预期性 |
13 |
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和镇街占比 |
% |
56 |
80 |
24 |
7.39 |
预期性 | |
14 |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
% |
>18 |
100 |
- |
- |
预期性 | |
15 |
集体经济强村比重 |
% |
3 |
20 |
17 |
46.14 |
预期性 | |
农民生活现代化 |
1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3142 |
27000 |
3858 |
3.13 |
预期性 |
17 |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 |
% |
≥95 |
≥95 |
- |
- |
预期性 | |
18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
≥95 |
≥95 |
- |
- |
预期性 | |
19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90.5 |
99 |
8.5 |
1.81 |
预期性 |
第三章 优化农业农村发展布局
紧密衔接我区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按照我区 “一园两城、两带三心”的产城景融合、城乡融合的总体空间格局,优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空间,构建以中梁山脉和缙云山脉为骨架,基本农田和生态林地为支撑的“一带一区”农业农村发展空间格局,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
一、中梁山都市乡村振兴示范带
将中梁山及沿山海拔300米以上农业农村区域规划为中梁山都市乡村振兴示范带,主要涉及中梁、歌乐山、回龙坝、土主等镇(街道)。全面融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体系,依托中梁山生态基底和主城都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森林生态、矿山遗址、田园风光、特色文化等资源优势,通过“激活产业、补齐配套、盘活资产、美化村落、创新管理”的方式,建设功能特色突出、乡村风情浓郁、文化内涵丰富、“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的美丽都市村庄、重庆主城都市乡村振兴示范带。
二、缙云山都市休闲乡村示范区
将缙云山及沿山海拔300米以上农业农村区域规划为缙云山都市休闲乡村示范区,主要涉及凤凰、青木关、丰文等镇(街道)。按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标准,以强化生态涵养功能为基础,依托缙云山麓、梁滩河等特色资源以及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区位优势,通过“激活产业、补齐配套、盘活资产、美化村落、创新管理”的方式,建设功能特色突出、科创文创活跃、“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的美丽都市村庄、重庆主城都市美丽休闲乡村示范区。
第二节 优化产业布局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一)蔬菜产业
按照稳定规模、调优结构、集中布局、绿色生产、美化环境的原则,重点优化改造中梁镇蔬菜基地,新建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0.08万亩。全区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约1万亩,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
(二)林果产业
按照稳定规模、调优结构、集中布局、绿色生产、美化环境的原则,优化改造中梁、回龙坝、凤凰等镇(街道)老果园,建设标准化果园0.4万亩、标准化茶园0.3万亩,全区林果基地稳定在约1.5万亩左右。
(三)生态渔业
充分利用“塘、田”资源,适度扩大中梁、回龙坝、凤凰、青木关等镇(街道)生态渔业规模,全区生态养殖水面稳定在0.5万亩。
(四)花卉苗木业
按照稳定规模、调优结构、集中布局、美化环境的原则,提档升级中梁、歌乐山、凤凰等镇(街道)花卉苗木基地,新建高档花卉生产基地0.48万亩,全区花卉苗木基地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构建花卉旅游业载体。
二、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
以产业基础扎实、市场需求旺盛为原则,提档升级物流园生鲜农产品(果蔬、肉类)初加工基地、歌乐山街道中药饮片初加工及调味品精深加工基地、磁器口街道休闲食品加工基地,发展绿色环保农产品加工业。
三、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布局
根据我区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以“生态+科创、生态+农旅、生态+文旅、生态+康养”为模式,推动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产业相融的乡村特色化发展,支持农业、科创、文创、康养、旅游等专业化村发展,重点考虑乡村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和发展带动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建设都市后花园。
(一)农创文创旅游村
布局在梁滩河北部的西溪桥村和缙云山东麓的凤凰桥村。发挥毗邻科学城的优势,以“三变”改革为动力,注入科创、农创、文创要素,推动农创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创文创专业旅游村。
(二)森林休闲康养村
布局在缙云山东麓的皂角树村、四楞碑村、关口村、管家桥村和三河村的城规外区域。以“三变”改革为动力,将绿色农业、森林游憩、科普研学、民宿康养紧密融合,建设森林休闲康养村。
(三)特色水果采摘村
布局在中梁山西麓的四龙村、回龙坝村、大桥村、大水沟村、青龙庙村的城规外区域。以“三变”改革为动力,将生态与农业、休闲与游憩、养生与健身、交流与拓展紧密结合,建设特色水果休闲采摘村。
(四)矿坑主题旅游村
布局在中梁山北部的永宁寺村和新发村。以“三变”改革为动力,将矿坑文创、绿色农业、科普研学、民宿休闲紧密融合,发展矿坑文旅、花卉旅游、农事体验、民宿康养、慢行养生、慢食休闲、拓展健身等多种业态,建设矿坑主题旅游村。
(五)都市田园观光村
布局在中梁山中部的庆丰山村、龙泉村、石院村和茅山峡村。围绕“一心、一环、多节点”,即,斐然湖旅游核、中梁休闲健身环道、海石公园等九大节点,突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重点发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绿色化、乡村休闲化,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
(六)乡村文旅康养村
布局在中梁山南部的金刚村、歌乐村、天池村、新开寺村和山洞村。以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旅游为基础,以“三变”改革为动力,发展“共享农庄”养生养老业,发展田园养老、种植体验、采摘体验、配送入户、科普教育等多种业态,打造都市乡村康养基地。
专栏3.1重点乡村产业布局 1.特色农业 蔬菜产业基地:集中布局中梁镇。 林果产业基地:集中布局回龙坝镇和凤凰镇沿山区域。 生态渔业基地:主要布局在歌乐山街道、中梁镇等地。 花卉苗木业基地:主要布局在凤凰镇、中梁镇和歌乐山街道。 |
2.农产品加工 生鲜农产品初加工:布局在国际物流枢纽园。 中药饮片初加工:布局在歌乐山街道。 调味品精深加工:布局在歌乐山街道。 休闲食品加工:布局在磁器口街道。 3.乡村休闲旅游业 农创文创旅游村:布局在西溪桥和凤凰桥村。 森林休闲康养村:布局在皂角树、四楞碑、关口、管家桥、三河等村的城规外区域。 特色水果采摘村:布局在四龙、回龙坝、大桥、大水沟、青龙庙等村的城规外区域。 矿坑主题旅游村:布局在永宁寺村和新发村。 都市田园观光村:布局在庆丰山、龙泉、石院、茅山峡等村。 乡村文旅康养村:布局在金刚、歌乐、天池、新开寺、山洞等村。 |
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一)加强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略,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紧扣“增水源、联网络、提水质、强监管、优服务”的工作思路,瞄准“水畅、水净、水安、水秀”目标,补齐“水量、水质、水患”三块短板,科学谋划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高沙坪坝区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1.补齐水利工程短板。一是补供水保障短板。夯实农村水利发展基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农村水利化水平,保障饮水安全、农业生产和美丽都市村庄建设。到2025年,新建小型水库3座、增效扩容水库1座、整治山坪塘26口、新建山坪塘4口、整治改造蓄水池20口、新建蓄水池5口、维修改造小泵站15个、维修改造渠系20公里、新建渠系5公里,缓解中梁镇、凤凰镇、青木关镇、回龙坝镇、丰文街道等地工程性缺水问题。实施井口街道、丰文街道、土主镇、青木关镇农村人饮管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新(改)建农村饮水一户一表1万余户,形成覆盖城乡的供水网络体系,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100%。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中梁镇、凤凰镇、青木关镇、回龙坝镇、丰文街道等地农田灌排设施并配套供水计量设施等。二是补防洪除涝短板。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建设上蓄下泄并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减灾网络和大中小微结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到2025年,结合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水环境(水生态、防洪)综合治理,拟建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水库群(3座小型水库),整治小(1)型病险水库4座和小(2)型病险水库2座。实施梁滩河综合治理,新建堤防15公里。实施中梁山片区和缙云山片区排洪沟治理工程,新增排洪沟治理长度共计10.24公里。三是补生态修复短板。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到202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共计38平方公里,生态治理水库3座、小溪河1条。四是补信息化短板。对标“安全、实用”的水利网信发展总要求,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到2025年,完成300个河库视频监控设备及平台建设,实现河库视频监控设施全覆盖。完成全区河库水质断面监测点水质(自动化)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实施全区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监测站点升级换代。实施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工程。完善水雨情监控及远程监控设施设备。改造水质检测实验室,提档升级实验室相关设施设备。
2.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一是强化江河湖库监管。深化“河长制”工作机制,完善“河长”督查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全区不达标河流整治,着力改善河流水质,提升江河湖库形象面貌,促进全区水环境改善和水体质量提升。结合都市美丽村庄建设,统筹抓好河库水域岸线管护、河道采砂管理、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有效改善河流水域生态环境。探索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推进水域岸线有偿使用和损害赔偿,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监管。二是着力抓好水资源监管。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监管。三是加强水利工程监管。聚焦水利行业强监管的主调,强化水法规执行及监督,提高水行政执法效能,维护水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四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强化水土保持行业监管,严格水土保持考核评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及信息化建设。五是加强水利资金监管。全面强化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水利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六是加强水利行政事务监管。进一步梳理行政职权,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简化整合涉水行政审批。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强化对水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一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渠系节水改造,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和节水设施改造。二是加快水权水价市场改革。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非农业供水价格改革。三是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
专栏4.1水安全保障重点工程 |
水库建设工程: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水库群建设工程、大桥水库增效扩容及连通工程。 水库整治工程:斐然湖水库综合整治工程、工农水库综合治理整治工程。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管家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庆丰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磨子凼水库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岩口水库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 排洪沟渠维修工程:中梁山和缙云山排洪渠维修工程。 农村人饮工程:青木关、凤凰、丰文等镇(街道)农村人饮一户一表管网工程。 水利信息工程:全区河库视频监控工程、全区河库水质断面监测点自动化监测工程、全区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监测站点改造升级工程。 |
(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七化”为标准,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善管护机制,落实建后管护主体,确保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作用。
(三)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合理设计和调整我区地面增雨防雹作业点布局,持续开展抗旱增雨、防雹减灾的精准作业服务,实现对重要农经作物区域的作业范围全覆盖。建立应急、农业、环境、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协调机制,完善增雨防雹作业专业监测设备和作业站点,针对森林防灭火、重大污染等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果蔬等经济作物防雹,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邻近区县增雨防雹联合作业,联合开展固定目标区的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消减雨等作业。
2.建设智慧化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围绕斐然湖、萤火谷文创农场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立以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地温等观测要素的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收集农业农村基础信息数据,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农业气象融合发展。
(四)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
加快乡村网络覆盖。加强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信号全覆盖,推动5G在农旅休闲产业聚集区等农村重点区域优先落地。加强乡村网络安全工作。依法打击破坏电信基础设施、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信息服务供给。整合农业农村、科技、商务、邮政、供销、气象等部门在农村现有站点资源要素,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完善为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在线为农解难题。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施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农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建设。力争到202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70%以上,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0%以上,打造1个数字乡村示范乡镇和1个数字乡村示范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五)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1.加强 “四好农村路”管护。按照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构建管护机制,加强已建成的“四好农村路”管护,补齐“四好农村路”短板。到2025年,油化农村公路6公里,“四好农村路”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达到100%。
2.加强农村交通“一路三站一场”管护。完善农村交通“一路三站一场”建设,构建管护机制,加强“一路三站一场”“一路一品一景”完善和管护,到2025年,新建休闲停车场10000平方米,“一路三站一场”“一路一品一景”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基础性功能充分发挥。
3.完善村社便道建设。按照景观化、便捷化、生态化的标准,完善农村人行便道建设,对主要生产生活道路实行油化或硬化。到2025年,建设村社便道30公里。
4.推进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优化电网结构,加强低电压线路改造、增加配变数量,提高无功补偿容量,对供电能力不足的农村电网实施升级改造。围绕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中部地灾搬迁、农业产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电网配套工程以及薄弱环节建设,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农网改造。到2025年,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107.1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10公里、低压线路500公里。
5.提升农村天然气覆盖率和供应水平。按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气源管输化方式,提高农村天然气使用率。改造提升现有城乡燃气管网,提高农村供气稳定性和可靠性。
6.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探索建立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依托重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体系,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池,促进涉农政务信息资源“聚通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协同发展。
7.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补齐短板”“完善提升”的原则,到2025年,实施永宁寺村、茅山峡村和庆丰山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实施大桥村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工程。
二、聚焦农村产业现代化,构建产业融合新格局
(一)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发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的物流优势、重庆(西部)科学城的科技优势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场优势,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区内外农产品原料资源,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初加工、中药饮片初加工、调味品精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加工。到2025年,力争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
(二)做靓乡村休闲旅游业
1.开发乡村农文旅康融合新业态。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等文化资源,发挥“两山一河”山水林田自然景观优势,开展乡村建筑、院落、农田的“生态化”“美观化”改造,构筑都市山水田园大地景观、多彩多姿农业景观、山清水秀人居环境,推动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重组,催生红色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耕体验、创意农业、研学基地、特色民宿、田园养老、田园健身等为主题的农文旅康融合新业态,建立美丽都市乡村全域休闲旅游体系。
2.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根据休闲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按照A级景区标准,建设缙云山森林休闲养生、中梁山麓特色水果采摘、中梁山矿坑主题旅游、中梁山都市农业观光、歌乐山乡村文旅康养、梁滩河农创文创休闲等六大主题乡村休闲旅游片区,发展精品主题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创建旅游小镇和精品旅游特色村,着力打造斐然湖中高端花卉基地及休闲茶业基地,提档升级海石公园、荷塘悦色、开心农场、凤凰花海、太寺垭森林公园、颐麓欢歌生态园、上天池度假村、金沙杏基地、萤火虫文创农场、远山有邀、渡兰居等农旅产业园,联动发展茶叶、酒类、食用菌、花卉、萤火虫等旅游产品加工业,精心策划办好荷花节、郁金香节、采果节等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培育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推动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打造重庆主城都市乡村休闲旅游核心示范区。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在主城都市区率先形成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3.促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立乡村休闲旅游扶持机制,针对经营主体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政策扶持。推进旅游点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提档升级,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规范服务流程,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1.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农村供销、邮政、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单位)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供市场信息、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深松整地、农产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推动金融、物流、设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解决生产性服务业供给短缺的问题。
2.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发挥乡村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生活性服务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改造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商业网点,积极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乡村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促进农村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发展。
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强化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网络、电商平台等全流程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开展“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鹿呦呦”“巴味渝珍”等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农副产品。到2025年,建设重庆铁路口岸农产品冷链集散中心1个,打造3个年网上销售额达1000万元的知名农产品品牌,网上注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超过20个,培育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5个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2亿元。
(四)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围绕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等智慧农业“四大行动”, 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应用为重点突破,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都市现代农业赋能。到2025年,建成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1个、5G+智慧田园综合管理平台1个、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个、智能化电商运营企业1个。
(五)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1.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以培育蔬菜、水果、茶叶、水产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建立健全技术规程,完善以“两品一标”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组织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不断提升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农产品供给品质。到2025年,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0.2万亩、标准化果园0.4万亩、标准化茶园0.3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场0.1万亩。
2.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传播新渠道,持续打造以“巴味渝珍”为龙头的品牌体系,培育市级农产品品牌,整合做优知名品牌,复兴传统老字号品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以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农产品商标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大商标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到2025年,国家驰名商标稳定在2个,重庆老字号稳定在4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稳定在3个,“巴味渝珍”授权产品稳定在20个左右,绿色食品认证稳定在40个,有机食品稳定在2个。
专栏4.2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工程 |
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以生鲜农产品初加工、中药饮片初加工、调味品精深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等为重点,提升加工工艺水平,升级改造生产线,发展绿色循环加工业。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程:以建设中梁乡村振兴示范带和都市村庄展示区为目标,整合花卉、水果、蔬菜、渔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植入休闲旅游元素,配套智慧农业装备和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建设以斐然湖片区为核心、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 矿坑主题旅游村建设工程:以A级景区为标准,建设矿坑文创、绿色农业、科普研学、民宿休闲紧密融合的中梁乡村振兴示范带矿坑主题旅游村。 都市田园观光村建设工程:以A级景区为标准,升级海石公园、荷塘悦色、开心农场、太寺垭森林公园等休闲农园,建设以斐然湖为核心的中梁乡村振兴示范带都市田园观光村。 乡村文旅康养村建设工程:以康养基地为模式,A级景区为标准,以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旅游为基础,升级颐麓欢歌生态园、上天池度假村等休闲农园,规范各类康养基地,建设都市乡村文旅康养村。 特色水果采摘村建设工程: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标准,建设以回龙坝沿山区域为核心,水果生产、采摘体验、民宿康养、养生健身、休闲娱乐融合的特色水果休闲采摘村。 农创文创旅游村建设工程: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标准,建设以西溪桥村和凤凰桥村为核心,科创、农创、文创紧密融合的农创文创旅游村。 森林休闲养生村建设工程:以森林康养基地为模式,A级景区为标准,升级萤火虫文创农场、远山有邀、渡兰居等农旅产业园,建设缙云山东麓森林休闲养生旅游村。 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
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机衔接。加快质量追溯与电商平台融合应用,用好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扩大追溯推广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大检测频次,增加检测参数,扩大检测规模,实施检打联动,依法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到2025年,全区实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达到20个以上。
三、聚焦绿色生态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都市村庄
(一)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
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按照理念先行、分类推进、彰显特色的要求,以服务美丽都市村庄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村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安排农村各类用地,提出村规划建设的管控要求,引导土地合理利用和有序建设。加强对乡村规划实施的空间管控,引导相关镇(街道)按村规划推进项目落地。到2025年,实现应编尽编村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补齐厕所改造短板,重点实施80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升级改造,建设丰文街道等地4座公共卫生厕所。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
2.补齐农村污水治理短板。一是集中居住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雨污分流、普遍覆盖”的要求,加强污水管网建设,三级管网安装到户,农户的洗涤、洗浴、粪便和餐厨污水应纳尽纳、应治尽治、达标排放,杜绝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接入。对于有条件接入市政管网的村民集中居住区,首选纳管进入城镇污水治理厂集中处理,没有条件纳入城镇污水厂集中处理的区域,则建设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就地生态治理。二是分散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于村民分散居住的区域,采用联户处理和单户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建设农村联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于20m3/d)和改厕后污水资源化利用。联户处理建设分散式治理设施进行就地生态治理,同时敷设管网将已改造的联户化粪池尾水就近接入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单户利用要求建设标准三格式化粪池,并进行尾水还田利用。三是农家乐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家乐所在位置、周边污水管网建设情况和污水处理设施情况进行灵活处置,有接入市政管网条件的纳管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无纳管可能的可采用与农户共同利用集中污水处理站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来处理生活污水,情况特殊的也可单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自行处理。到2025年,重点实施三河、歌乐、天池、金刚、山洞、西溪桥、五云山、皂桷树、凤凰桥、井口、双碑、管家桥、庆丰山、永宁寺等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63%。
3.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长效管理,保持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稳定在100%。
4.实施农房风貌整治工程。按照经济、适用、安全和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实施我区乡村振兴示范带斐然湖周边农房风貌整治。到2025年,重点实施中梁镇802栋农房风貌改造。
5.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在巩固“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农户庭院综合整治、农房综合整治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到2025年,实施斐然湖上中堰景观及绿化工程,实施中梁、丰文、回龙坝、歌乐山等镇(街道)1000户农户庭院综合整治、900户农房综合整治、300盏公共照明设施配置,新建1~1.5m宽入户便道30 km、新增标准化家禽圈舍300个、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设施设备12套。
(三)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1.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切实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模式生态化。持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渔菜共生、稻渔工程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4%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2%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2%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56%以上。
专栏4.3生态宜居重点工程 |
斐然湖片区农房风貌整治工程:以恢复提升中梁乡村风貌为目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斐然湖核心区农房风貌整治提升,建设都市村庄展示区。 斐然湖景观建设工程:以改善乡村振兴示范带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斐然湖上中堰休闲步道、景观平台、节点广场、水库驳岸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栈道、给排水工程等人居环境建设。 粪污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村无害化户厕全覆盖。 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和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63%。 |
2.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展生态功能提升行动,打造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巩固提升“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四旁”绿化成果,保障森林覆盖率,实现山区森林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扎实推行河长制,压实河长责任,确保农村河湖库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保护好村域水面、水质,实现河道清洁,水体流畅,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深入开展河湖采砂综合治理,推进河湖库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护。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推进河湖库生态修复与休养,着力解决重点流域水污染、工业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强化土壤保护,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
四、聚焦农民生活现代化,促进农民富裕新态势
(一)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1.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建设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互联网+农民工”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劳动维权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扩大培训种类,提升就业层级。支持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孵化园(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和乡村休闲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
2.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平台电商参与农村建设运营,助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深化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总结“三变改革”经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按照国家、重庆市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联营、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能够稳定增加集体收入的经营性项目和新经济业态。
(二)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力度,严格落实“一金六制”制度。健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度,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健全农民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农民工全覆盖。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
专栏4.4重大民生工程 |
“三变改革”促增收工程:实施以农村“三变”改革为主体的农业农村改革,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重点以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为主要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增效、生态增值、农民增收。 中部地灾避险搬迁工程:实施以迁建补偿和货币补偿为模式的地灾避险搬迁工程,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
五、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一)构建新时代基层善治体系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沙区党员先锋工程,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健全党内民主和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培养一批思想政治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到2025年,以党的基层组织为统领,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群团组织为纽带,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基层组织体系基本健全,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明显增强。
2.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深入推行依法治村,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探索建立农村德治体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推进乡村诚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3. 推动农村“互联网+党建”发展。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广网络党课教育,推动基层党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行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密切联系群众网上渠道。
(二)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完善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民诚信意识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推选宣传农村道德典型。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增加基层文化产品供给,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文化中心、文化大院。加快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演出市场管理。
2.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依照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把爱党爱国爱集体、移风易俗、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赋予新内涵,倡导正能量,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健全镇(街道)对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机制,健全村规民约激励约束机制。
3.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问题。深化“孝善巴渝”主题活动,讲好典型故事,弘扬孝道文化。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深入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良好作用。开展“清洁户”“清洁庭院”等评选活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开展“文明生活进乡村”活动,引导群众尊良俗、去低俗,养成文化卫生习惯。
(三)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
1.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在镇(街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统称“三项制度”)。动态调整区、镇(街道)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厘清镇(街道)执法边界,明确执法责任。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2.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治安智能化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抓好镇(街道)和村治安防控网建设。集约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化共治平台建设,加快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农村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警一辅警”机制。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农村地区禁毒工作。有效防范打击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大力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
3.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完善信访制度,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推广回龙坝“和顺茶馆”、石井坡“特钢能人坊”等经验,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广泛开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婚姻家庭指导服务。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网络平台,推行跨域立案服务,加强农村派出所户籍窗口规范化建设。
4.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加强巡回审判工作,开展“庭审进乡村”活动。加强镇(街道)司法所建设,全面推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引导律师进村,推行“一村(格)一法律顾问”制度,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四)提升镇(街道)村为农服务能力
推进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镇(街道)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整合镇(街道)和区级部门派驻镇(街道)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工作事项,建立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督、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一体的统一平台。充分利用“渝快办”平台向基层延伸,建成镇(街道)、村社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化建设。
(五)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为乡村社会治理注入了更多有生力量。加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完善培养选拔机制,拓宽农村社工人才来源,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做好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对象服务工作。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六)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
乡村治理积分制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到2025年,全区有条件的村全部推广运用积分制。
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一)建立健全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
1.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制度。贯彻落实城乡统筹规划制度,强化城乡空间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2.规划建设中梁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斐然湖乡村振兴展示中心、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民休闲健身环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小镇、文化旅游名镇、沙坪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重庆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
1.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帮扶、公共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配套政策,提高城市包容性,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2.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用好财政、金融、社会保障、住房、名誉等激励政策,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学生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贯彻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行动。鼓励引导退休公职人员到乡村一线提供有偿或公益性志愿服务。引导规划、建筑、园林等领域设计人员下乡服务,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3.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做好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做实“三变”改革工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细化和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配套措施,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宅基地 “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支持村经济合作社以出租、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
4.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完善多元化保险保障体系,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创设农村服务网点,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品种,拓展保险服务乡村的广度与深度。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鼓励工商资本到乡村发展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完善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效能。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乡村振兴。
(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逐年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继续推动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联建共建。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到2025年,完成凤凰实验幼儿园、青木关镇小学幼儿园、青木关镇小学等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深化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政策、统一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和待遇申领的机制办法。贯彻落实农民工相关政策。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3.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改善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启动回龙坝镇卫生院迁建工程。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慢性病、精神疾病、传染病综合防治。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丰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和社区医院建设。发展基层特色医疗和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实现医疗、公卫均衡发展。推进村卫生室镇村一体化管理,打造农村便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倡导优生优育,深入开展镇村爱国卫生运动。
4.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劳动力就业创业。积极引导区内外股权投资或基金公司设立就业创业引导基金,支持重点群体创办的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一批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发展新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5.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发展乡村“互联网+教育”。推进农村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展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建设,集约化搭建“渝教云”智慧教育平台,聚合优质中小学数字课程资源,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发展乡村“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医疗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参与建设全市“卫生健康云”,加快推进镇卫生院配备数字化诊疗设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完善乡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农村养老等民生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系统和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向农村地区拓展,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台账。
(四)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
坚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机制,统筹规划城乡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物流、垃圾污水等城乡基础设施,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城郊村、中心镇延伸。
(五)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在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改革创新管护机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全面完成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梳理和登记造册工作,明确各类设施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编制责任清单并对外公示,落实属地管理、管护等责任。到2025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落实,管护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第二节 重点项目
围绕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以农业农村主要发展空间的自然资源禀赋、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条件为依据,策划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都市村庄、重大生态环保、重大民生工程等四大类35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0.97亿元(详见附表1)。
一、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按照法治化、市场化途径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到实处。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优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来源渠道,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推进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防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强化法治保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大局,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法治服务保障作用。
三、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不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把发动群众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完善农民参与的机制,通过先建后补、以工代赈、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方式,让农民和村级组织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设施管护。完善农民参与的制度,拓宽参与渠道,使广大农民能够有效参与乡村重要事务的决策和监督,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带动力强,在加工、贸易等方面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大对主体扶持力度。出台相关补贴办法,利用各级各种资金与项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质量、标准化都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同时延长产业链,参与流通、加工、贸易等各个环节,引导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推行“股权化”“订单收购”“二次返利”等利益分享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之间以及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原则,组建多元新型经营主体联合体,形成分工协作、要素融合、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组织联盟。
五、动员社会参与
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组织动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参与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凝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表彰社会各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广泛宣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关政策和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弘扬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节 推进规划落实
一、突出规划引领
各镇(街道)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实施,依照本规划科学编制本区域规划或实施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结合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各村发展类别、具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区级有关部门要制定指导意见,细化落实并指导镇(街道)完成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二、注重典型带动
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既要坚持乡村的全面振兴和乡村全覆盖,也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重点环节,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乡村,分类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对照规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从本区域乡村发展的难点、焦点中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良性互动。各镇(街道)、各部门要落实要素保障,强化工作推进,开展监测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三、加强评估考核
将本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的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定期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区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报告、政协通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情况。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建立科学全面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统计监测制度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及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统计监测,加强规划实施督促检查,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 地点 |
建设起止 时间 |
规划总投资 |
“十四五”预计投资 |
当前主要工作 |
牵头责任单位 | ||
2021-2022 |
2023-2025 |
小计 | ||||||||
合计(35个) |
|
|
30.97 |
14.14 |
16.83 |
30.97 |
|
| ||
一 |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
|
|
13.93 |
7.01 |
6.92 |
13.93 |
|
| |
(一) |
能源水利 |
|
|
12.65 |
6.43 |
6.22 |
12.65 |
|
| |
1 |
大成湖水库工程 |
湖体水工程、库岸打造。 |
回龙坝镇 |
2021-2025 |
2.75 |
1 |
1.75 |
2.75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2 |
青木湖2#水库工程 |
湖体水工程、库岸打造。 |
青木关镇 |
2021-2025 |
1.58 |
0.41 |
1.17 |
1.58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3 |
青木湖3#水库工程 |
湖体水工程、库岸打造。 |
青木关镇 |
2021-2025 |
1.54 |
0.49 |
1.05 |
1.54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4 |
菁云湖水库生态修复工程 |
湖区水生态、湖区下游生态湿地、库岸打造。 |
凤凰镇 |
2021-2025 |
0.51 |
|
0.51 |
0.51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5 |
五云湖水库生态修复工程 |
湖体水工程、湖区水生态修复。 |
回龙坝镇 |
2021-2025 |
0.07 |
0.07 |
|
0.07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6 |
斐然湖水库综合整治工程 |
增加水库配套设施、增加水库库容,保障水库蓄水安全,提升水库库区水环境。 |
中梁镇 |
2021-2025 |
0.8 |
0.8 |
|
0.8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7 |
工农水库综合整治工程 |
改善水质,提升库区水环境,建设内容包括湖区水生态、库岸打造。 |
青木关镇 |
2021-2025 |
1.3 |
1.3 |
|
1.3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8 |
大桥水库增效扩容及连通工程 |
将大桥水库由小(2)型水库进行增效扩容,达到小(1)型水库标准,并与艾家湾、万家山水库进行连通,保障沿山地区生产生活用水。 |
回龙坝镇 |
2021-2025 |
1 |
0.2 |
0.8 |
1.0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9 |
“两山”排洪沟治理工程 |
中梁镇涉及修复排洪渠10处,修复排洪渠总长3840米。歌乐山街道涉及修复排洪渠4处,修复排洪渠总长1150米。缙云山片区涉及修复排洪渠6处,修复排洪渠总长2000米。 |
中梁镇、歌乐山山街道、缙云山片区 |
2021-2025 |
0.61 |
0.31 |
0.30 |
0.61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0 |
陈家桥场镇龙凤河生态治理工程 |
河道清淤措施、生态系统构建等。 |
陈家桥街道 |
2021-2025 |
0.15 |
0.15 |
|
0.15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1 |
凌云水库综合整治修复工程 |
整治因重点隧道工程施工导致水库地陷问题,实现正常蓄水,恢复防洪灌溉功能。 |
歌乐山街道 |
2021- |
0.4 |
0.2 |
0.2 |
0.4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2 |
余家湾水库综合整治修复工程 |
整治因重点隧道工程施工导致水库地陷问题,实现正常蓄水,恢复防洪灌溉功能。 |
歌乐山街道 |
2021- |
0.4 |
0.2 |
0.2 |
0.4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3 |
普照寺水库水质提升工程 |
库区环境净化,生物治理水质,库底清淤,构建良好水生态系统。 |
中梁镇 |
2021-2025 |
0.3 |
0.3 |
|
0.3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4 |
石花水库水质提升工程 |
库区环境净化,生物治理水质,库底清淤,构建良好水生态系统。 |
青木关镇 |
2021-2025 |
0.3 |
0.3 |
|
0.3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5 |
普照寺水库病险水库治理 |
保障水库蓄水安全,提升水库库区水环境,水库设施整治 |
中梁镇 |
2021-2025 |
0.1 |
|
0.1 |
0.1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6 |
厚福湖水库病险水库治理 |
保障水库蓄水安全,提升水库库区水环境,水库设施整治 |
中梁镇 |
2021-2025 |
0.4 |
0.4 |
|
0.4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7 |
节水型社会建设 |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采取节水载体创建、节水宣传、节水改造等 |
沙坪坝全区 |
2021-2025 |
0.1 |
0.02 |
0.08 |
0.1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8 |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 |
中梁镇、凤凰镇、青木关镇、回龙坝镇、丰文街道等地完善农田灌排设施、配套供水计量设施等 |
中梁、凤凰、青木关、回龙坝、丰文等镇(街道) |
2021-2025 |
0.1 |
0.04 |
0.06 |
0.1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19 |
沙坪坝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
建设各类供水管网约250公里,四套管道加压泵站,供水入户。 |
井口、土主、青木关、丰文等镇街 |
2021-2025 |
0.24 |
0.24 |
|
0.24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二)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
|
1.28 |
0.58 |
0.70 |
1.28 |
|
| |
20 |
智慧农业“四大行动”建设项目 |
建设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1个、5G+智慧田园综合管理平台1个、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个、智能化电商运营企业1个。 |
中梁镇、丰文街道 |
2021-2025 |
0.50 |
0.30 |
0.20 |
0.50 |
规划论证 |
|
21 |
水利信息现代化建设项目 |
完善水利信息化系统,一是对全区河库进行全覆盖视频监控设施建设,约建设300个视频监控设备及平台建设。二是对全区河库水质断面监测点安装水质(自动化)监测设备约100个及软件开发。三是对全区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监测站点进行升级换代。 |
沙坪坝区 |
2021-2025 |
0.78 |
0.28 |
0.5 |
0.78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二 |
重大都市村庄项目 |
|
|
6.47 |
2.38 |
4.09 |
6.47 |
|
| |
(一) |
农业发展 |
|
|
1.23 |
0.32 |
0.91 |
1.23 |
|
| |
22 |
乡村振兴示范带农业产业提升项目 |
建设高档花卉生产基地4800亩、精品水果生产基地4000亩、羊肚菌等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800亩、茶叶生产基地3000亩、生态渔业基地1000亩;引进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加工生产线12条;建设冷链仓储设施5000m³;打造智慧农业生产基地1000亩;整合花卉、水果、蔬菜、渔业等特色产业,配套休闲设施,打造核心面积3万亩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1个。 |
中梁镇 |
2021-2025 |
0.98 |
0.2 |
0.78 |
0.98 |
项目规划设计及资金筹措 |
中梁镇、区农业农村委 |
23 |
乡村振兴示范带农业农村改革项目 |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项目13个,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等产业;中梁镇整镇推进改革,以“三变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
中梁镇 |
2021-2025 |
0.05 |
0.02 |
0.03 |
0.05 |
项目规划设计及资金筹措 |
区农业农村委、中梁镇 |
24 |
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项目 |
新增农产品清洗、分拣、包装、冷链、保鲜、切割等初加工设施设备,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 |
物流园 |
2021-2025 |
0.2 |
0.1 |
0.1 |
0.20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二) |
人居环境整治 |
|
|
3.21 |
1.47 |
1.74 |
3.21 |
|
| |
25 |
乡村振兴示范带斐然湖核心区一期72栋农房风貌打造项目 |
实施斐然湖核心区72栋农房进行风貌整治提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改造、墙体、屋顶风貌及院坝整治等相关内容。 |
中梁镇 |
2021-2022 |
0.17 |
0.17 |
|
0.17 |
完成概预算审批,首批24栋农房工程清单挂网 |
区农业农村委、中梁镇 |
26 |
乡村振兴示范带斐然湖核心区二期730栋农房风貌打造项目 |
实施斐然湖核心区730栋农房进行风貌整治提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改造、墙体、屋顶风貌及院坝整治等相关内容。 |
中梁镇 |
2021-2025 |
1.2 |
0.2 |
1 |
1.20 |
施工图设计 |
区农业农村委、中梁镇 |
27 |
乡村振兴示范带斐然湖上堰-中堰景观打造及环湖步道建设 |
斐然湖上中堰景观绿化工程总景观占地面积26万㎡,包含休闲步道、景观平台、节点广场、水库驳岸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栈道、照明工程、给排水工程等。 |
中梁镇 |
2021-2025 |
0.68 |
0.68 |
|
0.68 |
招标挂网 |
区农业农村委、中梁镇 |
28 |
沙坪坝区人居环境整治粪污治理工程 |
新建农村无害化户厕8000户;新建农村公厕4座。 |
中梁、丰文、回龙坝、歌乐山等镇(街) |
2021-2025 |
0.26 |
0.1 |
0.16 |
0.26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29 |
沙坪坝区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
新建1-1.5米宽入户便道30公里、庭院综合整治1000户、农房综合整治900户、公共照明设施配置300盏。新增标准化家禽圈舍300个,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设施设备12套。 |
中梁、丰文、回龙坝、歌乐山等镇(街) |
2021-2025 |
0.56 |
0.22 |
0.34 |
0.56 |
规划论证 |
区农业农村委 |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