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进渝昆高铁重庆枢纽联络线沙坪坝段建成、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开工建设、兰渝高铁前期工作。
● 新续建轨道交通9号线、7号线一期工程、15号线二期、17号线二期、27号线等5条轨道线路。
● 建设城市道路360余公里,重点建设一纵线、三纵线、一联络线、二联络线等4条快速路以及红岩村大桥、大竹林大桥、井口隧道、科学城隧道等穿山越江通道。
● 建设半山崖线步道、滨江步道、大成湖步道、清水溪步道等城市山水步道,斐然湖步道、歌乐山南麓步道等乡村步道,缙云山环山步道等旅游健身步道。
● 建设停车场29个,提供车位2万余个,配套建设充电桩等设施。
近日,记者从沙坪坝区交通局获悉,全力投入交通强市建设,沙坪坝区已经制定了加快构建陆港型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沙坪坝区将紧紧把握“交通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重战略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铁海、铁铁、铁水、铁空等多式联运规模和效率,完善内陆现代物流骨干网络,协同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干线通道,形成“通道+枢纽+网络”高效运行体系。
总体目标
立足重庆向西门户、门户枢纽功能,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地域、口岸优势,到2035年基本建成“内联外通、圈内融合”的陆港型枢纽,构建高铁双通道、高速多通道、公路广覆盖、多式联运畅、运输一体化的立体综合交通网格局。有力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实现人民出行幸福感显著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主要任务
(一)推进四向联通铁路大通道建设
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为框架,打通四向联通的铁路通道,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重庆枢纽联络线沙坪坝段建成,畅通向西通道。
加快推进北上通道渝西高铁开工建设,兰渝高铁前期工作。
协调推进南下通道渝贵高铁策划工作。
加快推进围绕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陆港枢纽对外铁路建设。
配合市交通局利用好既有线路资源开行公交化列车。
(二)建设高效通勤的轨道交通网
新续建轨道交通9号线、7号线一期工程、15号线二期、17号线二期、27号线等5条轨道线路,争取“十四五”期末轨道交通运营突破44公里,有力推进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区。
推进轨道与重要节点的同步投用,积极推进轨道站与科学城等重要枢纽的同步投用,提升轨道交通服务品质。
强化轨道、公交有效衔接,在现有公交网络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巴士”与轨道的衔接,实现客运“零换乘”。
(三)优化完善内畅外联的城市路网
建设城市道路360余公里,完善内畅外联的城市路网。
构建“四横三纵两联”快速路体系,重点建设一纵线、三纵线、一联络线、二联络线等4条快速路,引领城市拓展。
打通过江穿山瓶颈,重点建设红岩村大桥、大竹林大桥、井口隧道、科学城隧道等穿山越江通道,积极谋划实施西永隧道(穿山过江通道)项目,构建东西向新交通走廊。
完善科学合理的主次干道网,打通交通微循环,加快推进中梁山东西侧沿山路、站东路东延伸段、新凤中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东西部片区重要干路网。
实施磁童路片区景观改造工程、井双片区、物流园片区、青凤工业园、大学城北拓区等城市路网建设,畅通城市更新区域及新兴发展区域交通微循环,改善出行条件。
(四)构建高联通广的现代公路路网
推动高速公路加密,积极推进建设渝遂高速拓宽改造开工,进一步拓展道路容量,缓解进出城通道压力。
加快推进渝蓉高速进城连接道建设,并将其纳入交通项目,参照高速征拆模式推进。
全面升级国省道建设,改造提升G212青木关至北碚界、S545王家桥至凤凰镇等国省道68公里,提升国省干线运输能力。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标准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品质,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等,推动农村交通提质升级。
推进集疏运公路建设,实施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至江北机场、果园港、珞璜港、南彭公路物流港等枢纽连接公路20公里,构建铁空水公“多式联运通道”。
(五)推进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发展
五年建设农村公路250公里,重点推进通组通户工程,实现“组组通、村村通”,让公路成为农村人民的致富路。
提升公交等服务设施对现代农业旅游景点的服务,围绕丰文街道、中梁、歌乐等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完善公共交通设施,针对性开行假日旅游公交专线。
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程,对茅山峡公路、高桐路等重要农村旅游公路43公里进行绿化、环境等综合环境整治,打造我区乡村景观绿廊。
提升农村旅游景点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石碾公路服务驿站,实现集公路文化展示、智慧导航、商超服务、休憩充电的综合性公路服务驿站,建设5000平方生态停车场,提供约250个车位。
(六)提升通航能力、打造品质水运
配合市级部门推进井口枢纽建设,打造嘉陵江千吨级航道,构建通江达海的水运体系。
以传承沙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为核心,建成磁器口旅游码头,打造特色水上精品旅游循环航线。
(七)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构建“三客五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持续完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在持续完善重庆西站、沙坪坝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基础上,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科学城高铁站,积极推行一体化规划设计铁路站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集疏运体系。
加快推进重庆交运物流基地、重庆公铁公路联运中心等四个货运枢纽建设,与兴隆中心站一道形成“一大四小”货运枢纽,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能级。
推进公交枢纽建设,建成石井坡、梨树湾等一批公交站场,新建西部物流园、科学城高铁站、井口村等7个等公交站场,加速建成高品质公共出行环境。
(八)降本增效、提振物流产业
配合市交通局、国际物流办大力发展运输服务业,拓展整车、冷链物流等运输功能。
推进电商物流、大件运输等专业化物流发展,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和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加快打造1家具备统筹铁公水等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通道运营平台。
围绕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支持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确保现有政策不退坡、资金有增不减。
争取“公转铁”“公转水”的专项政策,推动运输结构调整。
加大对物流货运企业引进支持力度,予以政策倾斜。
引导企业围绕物流通道,加大“陆港”建设力度,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用好区内的高铁站和货运枢纽资源,完善城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寄递系统,通过“公交+邮政”的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推动村村通快递、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深入实施“邮政在乡”和“快递下乡”工程,提升城乡寄送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快递进得来、山货出得去”的城乡双向物流,壮大交通运输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能级。
(九)缓解交通出行停车难问题
围绕西南医院、沙坪坝人民医院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金碧大剧院等文娱设施,丰文乡村振兴示范带等现代农业旅游点建设停车场29个,提供车位2万余个,配套建设充电桩等设施。
(十)倡导绿色低碳交通出行
建设半山崖线步道、滨江步道、大成湖步道、清水溪步道等城市山水步道,斐然湖步道、歌乐山南麓步道等乡村步道,缙云山环山步道等旅游健身步道共18条108公里。
完善以人行道为主、城市步道为补充的城市慢行系统,倡导市民提供绿色健康出行方式。
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加快形成生态绿色、集约低碳的绿色交通体系。
结合交通枢纽及路网建设,提前布置,合理安排停车、站点等设施,提前预留充电桩助力绿色交通发展。
(十一)提升交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围绕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企业服务创新中心开展智慧道路、智能驾驶实验段建设,在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100个5G基站,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保障基础。
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各条线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融合,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流程监管,实现重点营运车辆、超限车辆、重点船舶及水域、重点建设工程、客运码头、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利用大数据深化“平安交通”建设。
高质量建设交通项目
高标准优化交通服务
高起点夯实交通保障
沙坪坝将继续奋楫争先
加快构建陆港型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