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政务新闻>动态新闻>沙区要闻
沙坪坝:以研学为统领 撬动乡村“大课堂” 让恬静的乡村更加生动
发布日期:2024-03-19
字体:【 默认 超大 |

“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萤火虫,今天我亲自动手采集青苔和枯叶,给萤火虫搭建一个‘家’,这次实践活动让我非常难忘!”来自育英小学的刘芷诺高兴地向记者展示属于自己的萤火虫小屋。而在油菜花田的另一边,学府悦园二小的同学们正在三合美术馆尽情挥毫泼墨,将参观和美乡村的所见所得跃然于纸上。近日,来自南渝中学、大三中、树人小学、育英小学、儿童艺术学校的数百名学生来到沙坪坝乡村的花间、草地、田地、廊间,深度体验“村校共育”系列实践课程。

近年来,沙坪坝区教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研学为统领,创新“一体贯通——双向奔赴——品牌赋能”育人模式,把“思政大课”开在乡村田间地头,让青少年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把根扎下,把气接上,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激活“美丽乡村”新场景 建构“校村共育”新路径

“乡村发展需要城市的支持和关注,城市的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乡村的视野。所以基于校村共育的实践活动就是把城市的孩子带到乡村,给更多的孩子们带来了农耕、传统文化等体验,进一步盘活乡村育人资源,唤醒‘诗与远方’。”沙坪坝区教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沙坪坝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效,沙坪坝的乡村更有文化可看、有内涵可挖、有故事可讲。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积极作为,一体贯通,印发《全面加强中小学研学工作的若干举措》等制度性文件4个,按照“有教材、有流程、有场景、有配套、有典型”的标准,建设研学基地24个,配套开发研学课程300余门,培育优师资源50名,形成校内外联动的“基地群”“课程链”“优师库”,打造以乡村为载体的中西部特色研学“阵地圈”。

春到沙磁,筑梦诗田。3月16日,树人小学的孩子们在中梁镇灿若诗田开展“校村共育”实践活动。从认识农具到识别秧苗,和小伙伴一起犁地除草,种下象征希望的种子。不仅是孩子们,家长们也积极参与进来,在田间享受欢快的农耕时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场的每个孩子都能朗朗上口,亲自动手耕种,不仅能深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农耕的辛苦,成熟之后,尝一尝自己努力耕耘的成果,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也让他们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质朴,他们在不断参与,不断体验,不断融合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树人小学带队老师告诉记者。

“我们整体推进‘校村共育’实践活动,建构起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新路径。全区82所中小学与29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签订共建协议,常态化开展访问交流、实践体验等活动100余场次。”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联合打造“民以食为天”“耕读传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实践场景,配套开发《强根正气》主题读本,形成“知识、体验、运用”全链条劳动体验,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丰富同学们的课外体验。

厚植文化底蕴 打造“青春研学”新名片

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研学在学生思政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厚植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我们打造‘寻根·行走的青春’研学名片,将沙坪坝乡村的优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整合成相应的研学课程,打造研学基地和营地,带动乡村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青年是沙坪坝最珍视的财富,青春是沙坪坝最动人的底色,在缙泉烧,来自南渝中学的同学们认学习看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亲手制作瓷器感受无声的文化传承。“通过亲手制作陶器,认真聆听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励我脚踏实地,努力完成学业,将来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南渝中学的学生李天豪告诉记者。近年来,沙坪坝区教委通过深度调研,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和研学基地等多方意见,不断总结优化,发布“寻根·行走山乡”“寻根·行走红岩”“寻根·行走诗城”三条青春研学路线,建立首批研学实践精品课程资源17项。区教委切实抓强研学保障,完善“一场一审批”“基地黑白名单”等管理制度,联动多部门开展督导检查,为基地提供优师“1对1”进驻指导。2023年,区内13万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300余场次,吸引外区学生8万余人次。

随着国家对研学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各类研学活动在沙坪坝区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推进,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沙坪坝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沙坪坝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就像城市的后花园,但又极大保留了乡村的质朴。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乡村研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教育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教委将持续提升研学品质,助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共同构建生态美、农业美、生活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同时,区教委加快数字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研学实践管理一件事”应用开发,构建起基地“一起建”、过程“一起管”、绩效“一起评”的数字化研学多跨应用场景,持续擦亮沙坪坝研学名片,撬动乡村“大课堂”,让恬静的乡村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