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政务新闻>动态新闻>沙区要闻
中老铁路货物运输量突破5600万吨
发布日期:2025-04-24
字体:【 默认 超大 |

4月23日,2趟中老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车,满载重庆造机电产品和新能源汽车,驶往老挝万象。据悉,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货物运输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的显著转变。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运输货物突破56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300万吨,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中老铁路货运繁忙,运输需求旺盛,今年1月1日至3月底已累计运输货物61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0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运输进口水果超1.2万吨,产自西部内陆的蔬菜、土豆、苹果等温带果蔬深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民众青睐,出口品类和数量呈现日趋增长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22年、2023年、2024年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分别达1120万吨、1781万、1964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达210.3万吨、441万吨、478.2万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贸易活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是中老班列日益繁忙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远处的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冻库作业区,叉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将一箱箱货物从车上卸下,其中就有来自老挝的香蕉,装满了2个标准集装箱,它们都是通过中老班列运抵重庆无水港,后续将逐步分拨至周边地区。

“得益于中老班列的常态化运行,老挝产的香蕉、木薯粉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达国内,无须切换运输方式,成本优势大大凸显。”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老班列正在链接更多业态,随着无水港冻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来自东盟的海鲜、水果等,可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班列,快速转运至该冻库,再将这些货物分拨至中国各地。同样,来自中国西北和重庆本地的特色冷链货物,能够集结至该冻库,再通过中老铁路冷链班列向南出海,实现货物全生命周期冷链服务“不断链”。

同时,通关效能的提升也是中老班列繁忙的又一重要因素。近年来,中老两国铁路、海关、边检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开通初期分别压缩超过60%和90%,通关效能大幅提升,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更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两国合作的典范意义,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标杆。重庆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海关将聚焦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验收、封关运行等重点任务,持续提升铁路快通等便利举措应用成效,更好服务中老铁路班列高质量发展,助力重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