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口岸功能。全国首个临铁综保区提速建设,形成“国际通道+铁路口岸+综保区”联动发展格局。已落地臻彦盛基工业机器人、赛力斯整车保税集货出口等“保税+”项目52个,预计今年3月底将顺利完工,4月正式向海关总署申请验收,将成为全球少有的集中心站、编组站、口岸、保税区、产业、人居于一体的内陆保税铁路港。
二是提升通道能级。发挥跨境联运大动脉起点作用,持续拓展“4+N”通道,累计开通国际主线路63条,设立31个海外分拨中心,形成了西进中欧、东向“渝甬”、南下东南亚、北上“渝满俄”的开放格局。壮大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投用内陆首个陆海新通道无水港,完成兴隆场编组站、中心站扩能升级,日编组能力达2万辆、集装箱年处理量达85万标箱,均居西部第一。
三是扩大开放生态。立足提效率、降成本、聚资源,首创全球首个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签发“多式联运一单制”1.3万票、货值8亿美元。创新探索集装箱车架装载技术,降低单车出海物流成本约30%—45%,该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十大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深化对外交往合作,联合市口岸办等五方共建全市首个国际法律服务区,举办东盟·沙坪坝投资贸易洽谈会。
四是布局智慧枢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智慧综保区建设,并纳入202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行业优秀创新案例。“陆海链数字提单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营,2024年累计流转“一单制”数字提单4105票。建立团结村数字化集装箱共享调拨机制,2024年集装箱共享调拨量达3.7万标箱,联运量达12.51万标箱,同比增长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