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责任闭环,完善责任体系
一是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压紧压实镇街属地、部门属事、企业主体责任,将管道保护纳入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述职评议”内容,形成“日巡查、周研判、月督查、年考评”工作机制。二是构建部门-镇街-企业三级监管体系,与属地镇街、管道公司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定期联合开展“除险清患”专项行动,近三年累计整治安全隐患问题30余个,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三是建立专家“会诊”联动机制,2024年开展联合督查31次、出动专家87人次,发现的9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销号,协力修订《油气长输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管道企业开展长输管道应急演练。
二、强化源头治理,夯实安全根基
一是统筹好管道保护和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如在成渝中线隧道施工中,提前1个月召集施工方、燃气公司、属地镇街、安全专家会商形成《施工保护方案》,畅通沟通渠道、共享施工摄像头,施工中多次赴现场解决卡点难点问题,平稳有序促进重大项目推进。二是深入开展管道占压清零行动,做到“清存量、零新增”,近三年整治深耕植物挤压等安全隐患5余个,解决占压问题3起,迁移违建2处。三是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以“安全生产月”为重点,在管道沿线第三方施工、高后果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管道保护管法》等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管控能力
一是做好矢量数据归集,率先完成全域油气长输管线矢量数据上报归集工作,数字管线矢量数据审核通过率100%,全面赋能长输管线风险隐患排查。二是协力构建数字化防护平台,完成5个高后果区7台高清感知设备升级更新,实时监测数据全面接入“数字重庆”三级治理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应急处置效率提升70%。三是充分发挥“141”基层智治体系作用,联动属地镇街,紧盯管道沿线中梁山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排查、预警和整治,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