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00106009290411N/2023-00066 | 信息分类名称: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工作报告;计划、发展目标 | ||
发布机构: | 沙坪坝区发展改革委 | 生成日期: | 2023-02-22 | 发布日期: | 2023-02-22 |
名称: |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文号: | 主题词: |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按照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立足“守底线、有变化”,聚焦图新图变图强,统筹全局与一域、当下与长远、发展与安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推动“四个示范区”建设,有效推进发展势能向动能的加快转化。经过艰辛努力,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稳”目标,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奋力把高温、限电、疫情等影响降到最低,四季度锚定目标全力冲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06.7亿元、增长1.9%,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3%,进出口总额下降0.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
对照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通过的计划报告,2022年围绕“四个示范区”建设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提速建设。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变量、最强动能,全面实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圈长制”,与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实施环陆军军医大学等4个更新升级方案,投运重庆大学智慧创新产业园、先进轻金属研究院等重点项目,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产值增长23%。
二是创新要素和动能加快集聚。坚持产业引领汇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企业230家。创新平台加快拓展,青凤高科创新孵化中心(二期)等建成投用,园区内外环境、生产生活配套加快完善。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完成创业种子基金组建,实施“沙磁菁英”等四大人才计划,成立6个产业人才联盟,建成人才公寓420套,吸引各类人才2300余人。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着力推动制造业集群成链,建成赛力斯全球研发总部,问界M7加快放量,拉动全区工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集聚拓普、文灿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26家;服务西南药业等升级发展,落地阿斯利康、罗氏诊断-鼎晶生物等龙头企业,生命健康产业加快聚集成势;博宇机器人、普门科技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6%。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集聚金山软件等27个重点软件项目,软件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9.3%;集聚工业设计企业200余家,集中签约林同棪等10个设计产业项目。
(二)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高水平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一是通道枢纽优势加速变现。陆海新通道目的地拓展至113个国家(地区)、338个港口,新开辟中欧里海黑海线等15条新线路,与挪威纳尔维克港、德国不来梅物流集团等签订海外仓合作共享协议。枢纽功能持续完善,投用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内陆首个智慧铁路口岸、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口岸集装箱处理量增长5%。
二是开放型经济质量持续提高。加快推动口岸经济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落地德国大众平行进口车等项目,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种类涵盖400余种,进口整车数居内陆口岸第一,国际物流城新增入园企业630家、累计达5324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货值约8亿美元,位列第二批试点城市首位。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接稳兜住中央、市委部署重点改革任务105项,探索实施沙坪坝特色改革任务18项。“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发”入选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与武侯区开展3次联合招聘,与成华区建立首个成渝“青年网络工作站”。与奉节县实施“百·千·万”协作行动协议。全面完成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81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35项重点任务。
(三)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畅通经济循环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区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投资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中心城区前列,工业投资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推动政策效能加快转化为发展实效,争取到位上级资金23.7亿元、债券16.2亿元,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额度12.6亿元,争取国开行对国际物流枢纽园中长期贷款56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项目62个贷款需求58.6亿元,获批2023年度17个专债项目25.5亿债券需求。
二是促进消费升级扩容。加快推动“千年老磁器”蝶变“时代新磁场”,打造嘉滨巷—禹王巷等2条新动线,磁器口后街二期主力街开业,落地7101艺术IP创意基地等产业项目,提升时尚潮流店36家,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创成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推出5条红色、都市、乡村主题精品游线路。提质商业面积48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举办春、秋季房交会,“乐购沙磁”等促销活动拉动消费超180亿元。
三是加大助企解困力度。坚持“日访、周结、月盘点”服务机制,新增减税降费减免4.9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1.3亿元,走访服务企业6293次、解困575件。强化“银政企”联动,建成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续贷中心、36个金融服务港湾,帮助企业融资100亿元;建立产业生态联盟,推送供需清单,帮助企业新增订单42.3亿元;建立6.5万人“用工蓄水池”,稳岗8.5万人。
四是深入开展“十项全面清理”。聚焦化存控增、增收节支,收回国企应收债权0.9亿元、市级平台应承担债务6.5亿元,新增闲置房屋资产租赁收入1.2亿元,办理国有房屋产权17.1万平方米、提升资产价值94.1亿元。积极为存量资产赋能,通过智能停车、充电桩等特许经营权项目筹资12亿元,策划储备物流园公共仓公募REITs、沙坪公园TOT等项目26个。
(四)紧扣东中西“三大作业面”,城乡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一是精细化更新东部老城。坚持功能优先、内外兼修,精雕细琢、少拆多改,开展“四周四沿”提升行动,完成12条主干道68个节点4万平方米绿化提质改造,建成江山公园等10个绿化项目,改造提升CD级危房、老旧小区102万平方米。提升城市通达能力,9号线通车运营,轨道沙坪坝站实现站内换乘,内环快速路拓宽工程主线等建成通车,投用人行过街设施4座、山城步道30公里、停车泊位超5000个、优化公交线路10条。
二是高品质建设西部新城。坚持规划、生态、基础、景观、配套“五个先行”,国际物流城完成“开放之路”品质提升,高起点开展五云湖中心区、科学城站枢纽等规划设计,园区新增约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青凤科创城新增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31万平方米楼宇空间,完成7条高压线路迁改。统筹推进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大道沙坪坝段全线通车,新改建污水管网40公里、建成海绵城市25.7平方公里。
三是高水平绘就中部“诗意田园”。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40公里“四好农村路”、22公里入户便道,改造1225栋农房,种植31万平方米花卉苗木,改造1228处柴棚圈舍,完成1400户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以研学为统领发展高端民宿、采摘耕耘等现代化都市农业,盘活撂荒地4000亩,三河村打造基本成型,推进颐麓欢歌等16个产业项目提升。实施国土绿化森林抚育1.6万亩。
(五)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提高
一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每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建成投用4所小学、5所公办幼儿园,入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3项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加快建设。建成投用14个养老服务中心、8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新增婴幼儿照护托位655个。为6450名低保对象发放补贴4825万元,为特困人员发放补贴814万元,为1.5万户企业减收失业保险费1.3亿元。
二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组建30万人红岩志愿者队伍,红岩魂陈列馆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大力推动文化惠民、文化保护,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200余场,改扩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10个,建成4个红岩阅读驿站,修复抗战名人旧居群,川剧《江姐》荣膺第十七届文华奖。
三是切实筑牢安全稳定底线底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治109栋多层建筑消防用水问题,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3万条,治理易发群死群伤风险隐患60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同比双下降。八类主要案件立案下降11.9%。“和顺茶馆”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上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快速、高频、精准、有力调度,狠抓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助企解困、向上争支等工作,总体来看,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10项预期性指标和4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潮涌嘉陵、风动歌乐”的高质量发展新态势加速形成。
二、2023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提升城区发展能级
一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着力办好“沙区的事”。落实“十项行动”和“四个重大”任务清单,实施2023年两大作业面和10项重点工程、6方面重大招商、5项重大改革、10项重大工作,形成沙坪坝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梁八柱”,专班推进34项实施方案和10大场景,打表推进赛力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器官生物智能智造工程研究中心、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街区等“双城圈”重大项目,务实推动9个纳入“双城圈”专项规划项目实施,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有影响力的成果。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深化与成都武侯、青白江区等合作,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城市服务功能等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成渝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等建设。联动共建西部科学城,擦亮中国高校(成渝)校友经济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协同成都国际铁路港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实施川渝便捷生活行动。
二是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加快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推动大学城、科学城融合发展,务实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建设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等“3+N”平台,打造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中心、新桥临床医学转化中心,专班负责、挂图作战、打表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集聚企业和团队达到1500家。加快集聚一流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做深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创新联合体,筹建重庆量子科学研究院、五云量子实验室,建设微纳制造中心、工程监测中心。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引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加快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政产学研用介金”行动,与园区运营企业联动出台一揽子政策,推进区种子基金试运行,持续开展沙磁分子诊断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结合打造创新之城、青春之城、未来之城,实施“卓越工程师”等人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2000人。
三是持续提升开放引领能级。加快推动功能升级。持续拓展“4+N”通道功能,投运西部陆海新通道无水港、多式联运集装箱共享调拨信息系统。积极争创、用足用好“金字招牌”,加快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提升粮食、二手车出口等口岸功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范围,深化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模式创新和数字升级。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抢抓RCEP和中欧贸易协定机遇,拓展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完工三羊马多式联运智能应用基地、传化西南运营中心等重点项目,国际物流城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350亿元。推动落户陆海新通道省级联席会议永久会址,争取设立物流交易中心等供应链金融要素市场。加快推动城市升级。加快五云湖中心区域开发,稳步推进科学城站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两快+两干”城市轨道建设,完工梁滩河百里生态画廊首开区示范段,促进产学研城一体发展。加快推动环境升级。以数字化变革优化企业服务机制,打造为企服务一站式平台,支持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积极为企业拓展业务提供应用场景,努力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最大活力。努力打通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全力在数字政府建设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构建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加快先进制造业补链成群。持续做大增量。建立“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班”机制,聚焦龙头企业招引“左右将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瞄准智能座舱、车身零部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开工赛力斯展示体验中心,推动延锋汽车等企业落地;生命健康产业突出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两大领域,加快建设国药·中医药产业园、罗氏诊断·鼎晶生物创新中心。建成文灿、拓普、奥普提等11个项目,加快中科纳通等13个项目建设。坚持“亩产论英雄”,优化资金、人才等要素配比,强化中电光谷·西部科技城、联东国际企业港等平台精准招商力度。努力做优存量。推动现有企业“老树嫁新枝”,加大对有潜力、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实施1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建成3个数字化车间,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升级。坚持“一企一专班”精准服务,做深金融服务港湾等平台,帮助解决“用工、用能、用钱、降成本、增订单、供应链”等方面问题,落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包,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西部未来设计之都。以数字化为牵引,进一步盘活高校老校区、老旧厂房、闲置楼宇等空间,加快营造1491未来设计创意中心等新场景,围绕企业软件、信创软件等集聚更多创新主体点亮“满天星”,新引进数字软件、创意设计等企业50家以上,围绕高校专业优势引进工程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15%以上。加快打造西部消费新地标。加快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5A级景区创建,建设金碧正街、磁器口外街等重点项目,精心打造“古镇十二巷”,引入精品民宿、手工手作等多元业态精品店30家以上。紧盯消费升级大趋势,落实“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办好促销活动,提升三峡广场商圈、重庆文旅城、佛罗伦萨小镇等消费体验,持续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和重庆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
(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打造“沙磁古道”等引领项目,持续推动磁器口、上新等片区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四周四沿”品质提升,开工互助湾CD级危房城市更新,新启动62个老旧小区改造。精雕细琢嘉陵湾区,高标准建设滨江生态长廊,完工“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磁器口滨江片区)、贯通工程(滴水岩至磁器口段)等项目。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提速轨道7号线等4个轨道项目建设,完工内环拓宽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续建沙磁、井双、上新片区等主次支道路,完成8个城市道路交通堵乱点治理,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完成四楞碑等重点片区规划和2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中梁山脉以灿若湖片区建设为重点打造耕读研学基地,投用新发村等2个乡村会客厅,串联中梁—歌乐40公里示范线;缙云山脉以丰文街道萤火谷等4个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民宿、文创研学,青木关镇加快建设缙水青木高端民宿露营基地,推进三河—青木关10公里沿线整治,凤凰镇加快麦集公社首期建设。以“积分制”“院落制”为抓手,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一村一策”发展集体经济。实施450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
三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强化中梁山、缙云山保护提升。纵深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建成沙田污水处理厂一期,加快土主污水处理厂三期和西永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完工“清水绿岸”治理提升等工程,累计完成河道治理31.7公里,确保梁滩河水质不低于Ⅳ类;深化“四控两增”,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治理修复3.5万立方米污染土壤,巩固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成果。扎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发展成果共享
一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深化文化保护、文化惠民、文旅融合发展三大计划,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加文明进步。持续推进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完工融汇沙坪坝小学校B校区改扩建等项目,建好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优化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深入开展健康中国沙坪坝行动,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完成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推进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开工沙滨全民健身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工程,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发展之路。
二是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渝创渝新·荟萃金沙”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推动共同富裕更加均衡可及。建立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探索社区+医养等养老模式。完善“主动发现”社会救助机制,开展2个“五社联动”示范项目,完善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供给,做好粮食物资储备。
三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细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全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用好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等资金。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深化“十项全面清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消防、校园、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治乱,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