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4月17日,由重庆市沙坪坝区、成都市武侯区联合举办的“双城共育·文脉同新”成渝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校长论坛在重庆一中举行。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范卿泽,沙坪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可欣,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教授委员会主任杜时忠,成都市武侯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张德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所副所长谭舒予出席会议;来自武侯区、沙坪坝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代表,共400余人参加。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可欣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首发沙坪坝区教委与武侯区教育局联合编制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案例成果集》,是成渝两地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与实践结晶,更是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迈向实施落地的重要成果。未来,希望两地教育通过持续深化文化内涵挖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持续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成渝校园文化共建共享;持续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校园文化传播方式,促进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
校长交流环节中,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南开六十八中学、成都市棕北中学、重庆市沙坪坝小学、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成都市武侯区第四十五幼儿园等6所学校校(园)长,紧扣论坛主题,分别分享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为现场提供了中小幼各学段文化育人的“智慧样本”。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范卿泽从浸润、融入、共生等16个关键词概括了两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亮点,希望两地教育立足双城经济圈,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文化育人、坚持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表现,树立教育协同新视野、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成为教育引领新标杆。
会上,华中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所长、博导、教授委员会主任杜时忠分享了《校园文化的六重境界》的主题报告,为两地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宝贵建议和深刻见解。在论坛活动开展之前,沙坪坝区校长团一行16人赴成都武侯区,在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等5所学校观摩交流;武侯区校长团一行31人到南开中学、重庆一中、滨江小学、实验幼儿园等4所学校观摩交流。
沙坪坝区、武侯区将以本次论坛为起点,携手绘制“双城文脉传承图谱”,共同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