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00106009290649X/2022-00087 | 信息分类名称: | 教育/规划 | ||
发布机构: | 沙坪坝区教委 | 生成日期: | 2021-06-15 | 发布日期: | 2021-06-15 |
名称: | 沙坪坝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
文号: | 沙府办发〔2021〕44号 | 主题词: |
“十四五”时期是沙坪坝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攻坚阶段。根据《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重庆市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结合区域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治理,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辖区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教育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教育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等系列议政决事基本制度和程序。出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进“融合党建”系列专项行动,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党建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和扶持政策,数量质量并举,软件硬件并重,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4%,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成率达到95%,学生巩固率达到99%,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评估认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3%,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全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5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制定《优质学校建设2025》,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顺利落实重庆一中、南开中学办学体制划转;创新“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办学模式,建成中学学区共同体2个和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10个;建立校地合作办学机制,建成高校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4所;建成社区学校22所。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一级幼儿园69所,优质园占比40%;优质义务教育中小学覆盖率超过70%;市级重点高中6所,占比67%;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市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5所占比83%;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4个、特色学校1所、终身学习活动品牌5个;建成“智慧校园示范学校”13所,成为重庆市唯一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型区域优秀实践奖”的单位。
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势强劲。在全市率先创建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示范幼儿园和新优质园占比近50%,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在全国538个样本区县教学质量监测对比图中,沙坪坝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比肩东部教育发达地区。在全国率先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区域普通高中每年为全国顶尖高校输送学生在全市占比近50%,民族教育在全国内地西藏班处于领先地位;获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实习管理50强学校1所、教学管理50强学校1所。巩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成果,获评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构建幼小初高有机衔接的价值准则教育监测体系,举办京津沪渝四城区教育研讨会,德育成果获国家级荣誉1128项;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中国个性化教育中的移动学习”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并面向全球发行;构建“体质健康+心智健全”体育模式,开展全国性足球改革试验4项,建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所、国家级体育俱乐部14个、教育部命名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和后备人才输送率全市领先。建成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2所、全国首批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合作单位;实施美育滋养行动,获评国家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3个;突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功能,创建市级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11名学生获评或提名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国家级赛事奖项182个。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以一流教师支撑一流城区建设,坚持以师德师风为首要标准、待遇提升为基本保障、专业发展为核心要件,实施“四有”好老师培养选树工程,深化“导师制”“名师班”“名师工作室”和“教学专家工作室”等系列专项培训,新增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2人,技能大师工作室1间;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教书育人楷模等各级各类优秀教师45人,参加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587节,占全市获奖总数的70%。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强化“五导合一,五位一体”区域性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探索构建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指标体系,建立重大教育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构建四级教育督导网络体系。按照“两院三中心”教育服务基本架构,关闭注销委属国有企业27个,建成区政务服务大厅教育专厅,成立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学生健康促进中心。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在8所中小学开展扩权试点,构建包含学业水平、综合素质和社会认可三维一体、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五段衔接的学校内涵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学校依据章程管人管事促发展的机制切实形成。深化文教融合、体教融合、医教融合,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成立校园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动共治的校园安全治理机制正在形成。
(二)“十四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党和国家做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重庆市着力实施系列重要战略行动,沙坪坝区提出建设“科创智核、开放高地、文化名城、美丽都市”的发展定位,为沙坪坝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沙坪坝教育必须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大行动;重庆市实施“一区两群”市级战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等市域行动,为沙坪坝区教育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沙坪坝区地处主城核心区,必须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任务,要求沙坪坝教育必须创造性提供“沙区方案”。未来五年,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普职融合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现代教育治理改革、教育人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综合改革将不断深入,作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名区,沙坪坝需要认清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做好前瞻性、系统性谋划,找准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展的制高点,先行先试,不断巩固全市基础教育“领头羊”地位。
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趋势,要求沙坪坝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今时代,教育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世界教育交互作用,教育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教育组织形态、学校管理架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人心,沙坪坝作为教育发展高地,肩负弘扬传统、引领发展的使命,需要直面挑战、改革探索、创新发展。
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要求沙坪坝教育必须高质量发展。沙坪坝教育文化底蕴深厚,居民对教育的期待与要求很高。立足新时代,沙坪坝区教育发展面临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教育治理需要,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办学特色不够凸显,与学生全面发展、多元选择的需要不相匹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均、结构不优,尚不能达成社会整体满意,必须着力建设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社区教育开放多元发展。
.
总体要求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作为立德树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构建区域性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建成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宗旨,为全区建设“科创智核、开放高地、文化名城、美丽都市”提供教育民生保障、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和文化引领。
(二)发展理念
以“人文沙磁,学灯永耀”为发展愿景,弘扬“诚朴勇毅、自强不息、勤学爱国、尚知求真”的沙磁文教传统,聚焦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构建承继沙磁文脉、尊重教育规律、呼应时代生活、具备国际视野的沙坪坝教育新生态,持续淬炼独具沙磁风骨、沙磁品格、沙磁气象的区域教育品牌。
(三)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坚守育人初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优先发展。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完善干部人事优先配置、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等政策措施配套,正确处理教育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与安全的关系,统筹推进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区内区外教育联动发展,构建全方位、深层次教育改革开放新格局,实现更优质、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均衡共享。坚持统筹兼顾、东西并进、南北共建、城乡一体发展,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所学校,形成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局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推进教育由“有学上”向“好上学”“上好学”转变,把“读书就到沙坪坝”变成人民群众持续的自觉选择,使教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融合创新。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尊重规律,把握趋势,顶层设计,实践探索:坚持全面育人,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坚持全程育人,推进各阶段教育衔接与融合;坚持全员育人,推进家校社融合;坚持全要素育人,深化教育管理、课程设置、育人模式、教师培养、资源配置、教育评价与教育技术融合;坚持全方位育人,深化文教融合、体教融合、医教融合,以及高校地方融合,形成协作共建、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
坚持系统治理。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从系统观念出发,紧盯突出问题,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改革,增强政策的系统集成和改革的综合效能。一体改进入学政策、资源供给、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全面贯穿管、办、评各个环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改革,确保教育内外各相关领域改革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构建多维协同、多管齐下的大教育治理格局。
(四)发展目标
聚焦“人文沙磁,学灯永耀”发展愿景,坚持东、中、西“三线并进”策略,实施以环线优质教育圈、沿嘉陵江新优质教育拓展带、沿科学大道新优质教育集群带、歌乐-中梁优质教育特色带为支撑的“一圈三带”全域教育优质发展策略,努力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与我区“科创智核、开放高地、文化名城、美丽都市”定位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到2025年,建设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取得实质性成就,区域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率先跨入国家教育现代化行列。
教育普及水平全国领先。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超过99%,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9%。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
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培育10所品牌幼儿园、15所品牌小学、3-5所品牌初中、4-6所品牌高完中,1所品牌中职学校,办好居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十四五”末,我区中小学生在优质校就读比例达到90%,教育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达到90%,形成全域优质均衡的学校结构布局。
教育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沙磁卓越干部教师队伍培育制度,培养区级卓越教师500名、市级卓越教师100名、全国名师20名,重庆市知名校长30名,全国知名校长10名。指向核心素养、聚焦学习单元的学本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实效。推进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根植科学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多元融合,构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育人模式,建设辐射区域、全国一流的“1+N”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构建覆盖城乡、涵盖一生的终身教育学习新体系,学前教育公平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品牌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多元特色发展,社区教育开放融通发展,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学历教育、校外教育和非学历培训衔接互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共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统一,智慧教育云中心和教育大数据支持系统初步建立,无边界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
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学区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得到强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大教育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集团化和共同体办学模式,办学主体活力明显增强,现代学校制度初步建成。第三方独立评估教育机制逐步建立,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督导评估职能体系更加健全。
沙磁教育综合实力彰显。高质量建设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特色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先行区,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中小学美育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示范区等,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沙磁教育风格和气派更加定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国家战略实施支持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专栏1:沙坪坝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指标值 | |
“十三五”完成指标 | “十四五”预期指标 | ||
1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8% | 99% |
2 | 公办幼儿园占比 | 52% | 55% |
3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80.4% | 85% |
4 | 一级以上优质幼儿园覆盖率 | 35% | 55% |
5 |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持证率 | 86.3% | 100% |
6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9.5% | 99.8% |
7 | 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 98.5% | 99.5% |
8 | 小学优质均衡综合差异系数 | 0.33 | 0.25 |
9 | 初中优质均衡综合差异系数 | 0.35 | 0.25 |
10 |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合格率 | 99% | 99.5% |
11 |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良率 | 40% | 52% |
序号 | 指标 | 指标值 | 序号 |
“十三五”完成指标 | “十四五”预期指标 | ||
12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8.5% | 99.9% |
13 | 中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 98% | 98.5% |
14 | 区级骨干教师比率 | 26% | 35% |
15 |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 | 48.4% | 60% |
16 | 教育培训年培训规模 | 45万人次 | 50万人次 |
17 | 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 | ≥85% | ≥90% |
三、主要任务
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生活的工作导向,落实系列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行动,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优质、协调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建设公平普惠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1.保障基础教育机会公平。健全幼儿园建设、举办和管理机制,强化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扩大学前教育容量,增加普惠性学位供给。建立街镇、社区、公安、学校等共同参与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好“两纳入”“两为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建立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特殊儿童等弱势群体关爱保障机制。支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全面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落实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政策,规范民办学校义务教育招生秩序,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国家、市、区相结合的办学经费投入机制,支持重庆西藏中学建设现代化民族教育窗口学校。强化资助育人理念,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完善资助办法,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2.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根据全区战略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和人口变化趋势,落实边远薄弱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研究制定《沙坪坝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标准》,加快实施运动场地、专用教室和网络教室等办学空间达标改造。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动态核编,严格落实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及时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农村、边远和小型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发挥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功能,实施乡土教育家培养工程,针对边远薄弱学校,在评优、评先、骨干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持并逐步提高边远农村教师补贴标准。
3.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服务管理。加强学生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创建集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和传染病管理于一体的融合健康管理平台。打造升级沙坪坝区智慧校园疫情防控管理平台3.0版本,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和快速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应急文化的普及推广,加强自救自护训练,积极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强化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工作,力争实现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逐年降低0.5个百分点,肥胖率不断降低。
4.提高校园环境整治服务水平。做好涉教育系统矛盾排查和信访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和技防平台建设,建立教育防灾减灾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师生安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食品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落实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教育执法机制,整治应试培训、超标培训、超前培训、无证经营、入学挂钩等违规民办教育机构,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提高语言文字测试工作服务水平,普通话普及率达到教育发达地区水平。
(二)建设泛在共享的优质资源供给体系
5.推进优质学校资源全覆盖。实施“一圈三带”全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行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1所、幼儿园21所,新增校舍100.3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幼儿园188班、小学708班、初中405班、普通高中48班。按照优质均衡标准,调控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协调驻区单位、部队、高校等资源空间,统筹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文化场所等公共资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传统品牌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名校+新校”“名校+弱校”,集团化、共同体等模式,建成一大批新优质学校,全面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6.开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力资源。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以专业成长、分类考核、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为主要标准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探索构建以“多校联聘”“一校多点”“校长联盟”等方式的弱校新校干部成长机制,造就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沙磁校长队伍。建立沙磁教育家孵化培养制度,高标准建设教师进修学院,设立教育创新实践与研修中心,着力培养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引领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用好特殊人才柔性引进办法,健全本土高端专业人才流转机制和教科研人员专兼结合、动态调整机制。建设高素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工作室20个,培育市级优秀班主任15名。推行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建立结构优化、人岗匹配,分类考核、合理流动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造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养丰厚、勤思善教的沙磁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完善人才金字塔建设,健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待遇。
7.建设五育并举融合发展课程资源体系。继续贯彻落实《重庆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把服务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培育青少年作为重点工作。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项目,加强生态文明和国防教育,培育“红岩”党建团建队建品牌,编撰地方德育系列读本,培育国家或市级德育品牌和优秀案例10项,推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指南》;开展基于学科、重视情境、融合现代技术、指向核心素养的“卓越课堂”学本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实验室、创客工作坊、STEM中心等新型功能室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建设未来学校40所、未来教室80间;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程,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篮球特色学校9所、篮球满天星训练营1-2个,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3所、市级5所、区级25所,区级示范学生健康服务中心40个;逐步完善学科“审美基础+技能+审美创新”等教学方式,大力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非遗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探索实施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每所学校开发至少一门美育校本课程,打造高水平中小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市、区级艺术特色学校20所、美育实践基地10个、艺术实践工作坊10个;探索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积极建设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加强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发劳动教育精品课程100项,建设市、区级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30所,打造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40个,优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跨学科、可选择的沙磁课程体系。
8.强化沙磁智慧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智慧教育生态信息系统,建立集智慧管理、智慧校园、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培训于一体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沙磁智慧教育服务资源体系。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打造数据互联融通的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的全域共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与国家、市级数据共享互联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积极开展无边界、互动型、高临场感的在线教学和高沉浸感的实习实训,建成17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加强学校硬件升级和软件资源支持,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9.不断完善沙磁国际教育资源体系。设立基础教育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开发“人文沙磁,学灯永耀”系列地方课程、地方教材和特色研学旅行基地,筹建沙坪坝教育博物馆,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和特色项目,引进1所国际学校,新增国际友好学校40所,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进程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合作共建。积极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举办国际性学生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德语、俄语、日语等非通用语言学习课程,支持民办学校发展国际教育,满足国际尖端人才和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支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项目、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认证体系,实施教学实训实习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三)建设完备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
10.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15所,加强民办园普惠性建设,确保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5%、公办率达到55%。拓展多元化办学渠道,推进公民办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协作式发展,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分类培训、全员培训,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小双向衔接研究,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完善幼儿园评价、健全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整体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建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11.推动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中小学校35所,加强设施实施配套,标准化率达到98%。进一步落实就近入学、公民同招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深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实践,升级小学集团化、中学学区共同体办学模式,合作办好区域高校附属中小学。三年一轮、梯次实施学校内涵发展规划,实施学本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建好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加强三类课程建设,开展项目式学习、STEAM课程学习等多元教学模式实践。补齐薄弱小学办学短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释放发展势能,整体提升初中学校办学条件、治理能力、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12.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推进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构建优质多元、开放共享、个性选择、分类分层的精品课程体系,落实选修课、“走班教学”制度。发挥学科、课程、活动综合育人功能,协同推进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关键环节改革。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建设生源基地,开展拔尖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在高中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和实习基地,争取驻区高校向中小学开放场馆、实验室等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学科群、特色学科群基地和课程中心、学科中心,推动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探索建设科技、人文、语言、艺术、体育等五大领域的特色优质高中,建成品牌学校4—6所,切实形成普通高中“整体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格局。
13.推进中职教育示范性发展。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合作共建一批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认证一批企业职业教育大师和职业教育基地。完善“3+4”“3+2”“五年制”等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建设普职融合试点学校1—2所。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和导师培养项目,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推广“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评价改革。培育1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1-2所“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围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健康养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立职业紧缺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14.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整合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各方力量,丰富特殊教育资源,构建普特融通、学段衔接、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确保享有“一生一案”教育服务。探索残疾少年接受职业教育路径。建立健全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巡回指导等管理办法和评估体系,积极引进特教人才,加大专兼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更专业的教育和服务。建好特殊教育管理指导中心,优化2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打造1所高品质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15.推进社区教育多样化发展。完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强化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设4—6门市级以上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打造3-5个国家级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建设5—10个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构建“一街一品、一社一特”社区教育格局。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聚焦社区重点人群,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社区家庭教育、扶贫助残等活动,协同推进老年教育提档升级。配合司法部门开展罪犯文化教育。推进数字化学习示范区建设,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机制、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机制,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
(四)建设协同共治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16.健全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强化教育保障的常态机制,强化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职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进教育治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产教融合、区管校聘、教育评价等重大专项改革行动。健全教育行政权力责任制,完善民主决策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动教委等政府部门向规划导向、政策调控、评价引领和服务保障转型。推进“两院三中心三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形成“管、导、办、评、助”五位一体的区域教育运行机制。
17.改革现代学校治理机制。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规范,推动融合党建纵深发展,打造“一校一品”党建品牌集群,推动现代学校治理,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法治教育,培育学校法治文化。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开展“协议管理、人事自主、经费包干、多元评估”办学试点,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学校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流程,完善校务公开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规范,引领和保障学校依章程办学。建立健全集团化和共同体办学管理机制。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18.建立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制定《深化新时代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构建镇街一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体系,构建包含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学校评价、以教书育人德能为关键标准的教师评价、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标准的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完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等机构建设,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现代督导评估职能体系。建立健全督导评估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8项制度,强化结果应用机制。区教委设立总督学、副总督学,建立区域教育督导评价专家库,强化督学资格准入,按照标准配齐配强学校专兼职督学。
19.建立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成立沙磁教育现代化治理智库,遴选和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社会人士、法律顾问、教育实践家,开展教育治理重大事项咨询、论证、监测和评估。打造“沙磁学堂”“沙磁教育论坛”“沙磁教育节”,聚集高端教育治理人才,汇聚教育智力资源,共商教育发展大计。成立家庭教育促进会,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开发“沙磁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沙磁教育直播平台”“沙磁家长移动学校APP”等平台,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内容,推进家庭和社会共治共享。深化沙坪坝区与武侯区的教育协作,强化京津沪渝四城区教育研讨会成果应用。
20.革新教育治理技术手段。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成事务审批与处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经费管理系统、督导督学管理系统等重要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育机构信息库、学生信息库、教职员工信息库,提供统一基础数据、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空间、统一信息交换等基本服务。推进大数据应用,发挥监测、评价、预测、预警、服务功能,为教育决策、综合评价和质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区级统筹,建立区委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优先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经费保障和土地储备。建立定期向区人大报告教育规划落实情况的制度,充分听取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区级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区教委成立教育规划实施工作小组,协调区级部门、镇街和中小学、幼儿园切实推动规划落地。
保障经费投入。建立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和投入效益持续扩大的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优化“企业建校,政府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和个人依照《捐赠法》进行自愿捐赠。建立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专业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监管和学校日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教育经费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推进机制。根据“十四五”教育规划目标,滚动编制阶段性实施方案,研究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破解关键问题,将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等,加强对规划的任务分解,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工作计划。引进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
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十四五”教育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十四五”教育规划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