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00106MB1898158C/2022-00069 | 信息分类名称: | 农业、林业、水利/规划计划 | ||
发布机构: | 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 | 生成日期: | 2022-04-01 | 发布日期: | 2022-04-01 |
名称: | 沙坪坝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 ||||
文号: | 主题词: |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效
(一)产业振兴发展初见成效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推进蔬菜、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新认证绿色农产品28个、重庆老字号农产品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5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二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建设3条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郁金香节、荷花节、采果节、萤火虫节、“农民丰收节”等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完成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和11个精品乡村旅游点建设。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5个、农业合作社3个,鱼菜共生立体循环项目获得全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二等奖,共享田园项目获得市人生规划大赛主城片区一等奖。萤火谷文创农场成功开园,开心农场项目、共享茶园等一批特色项目启动建设。四是农业生态安全成效显著。持续开展清洁化生产、农药化肥减量化投入、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宣传推广,回收农业生产废弃农膜15吨,及时处置畜禽养殖污染反弹问题。五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54个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启动中梁镇农业互联网小镇和开心农场智慧农业基地建设。充分释放农产品电商发展潜力,提升农产品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和冷链运输等环节能力,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宜居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开展村规划编制,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应编尽编。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实施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村一策”方案。二是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整治任务。以“五沿”区域和示范村为重点,分三档推进49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新建农村公厕15座,完成农村改厕4738户,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9.94公里,实施2座污水处理设施技改工程,农村旧房整治提升1200户、安装路灯2700盏,新(改)建文体活动场所27个,319国道沿线等“五沿”区域环境整治初见成效。三是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三清一改”,制定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村庄全覆盖清洁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四是农村环境绿化明显提升。实施场镇、道路、村庄、庭院、水边、山坡的绿化美化,提高村庄绿化率,保障村庄生态安全,构建宜居生态家园。四是“快准真稳”整治“大棚房”。全区25个挂单问题全部通过市级验收销号,农地“非农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推进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四山”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整治,全面完成46个违法问题整治任务,整治率达100%。
(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完成列入国家《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梁滩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29.3公里。二是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建成中梁片区供水工程,实现中梁镇全域通自来水。完成回龙坝镇回龙坝村、四龙村、大桥村,青木关镇青木湖村,以及丰文街道三河村堰塘湾社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井口街道、凤凰镇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改造。三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四好公路”318公里、农村入户道路40.97公里。四是完善森林防火基础建设。为区级森林防火物资库和各涉林镇(街道)配置应急物资器材,建成森林防火通道11.2公里和生物隔离带17.39公里。
(四)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突破
一是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夯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基础。二是促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引导农民将承包地出租或入股到经营主体,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超过50%。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52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完成46个行政村登记赋码,赋予了特殊法人地位。四是稳妥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实施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46个,纳入股改面积1.4万亩,原则上将财政补助3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均纳入改革范围,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机制。在项目存续期内村集体和农民按照持股比例固定分红,健全了村集体、业主、农户三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五是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深化扩面农村“三变”改革,新增“三变”改革试点村9个,改革试点范围覆盖全区18%的行政村。建设农村“三变”改革示范镇(中梁镇),以“村集体+企业+农户”合股联营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股份农民”。六是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8个村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各村因地制宜选取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发展模式,基本消除“空壳村”。
(五)农村扶贫帮困扎实稳固
一是聚焦真贫,开展精准帮扶。围绕区级建档立卡贫困户(1830户、2492人),由区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困难补助金,截至2020年四季度,共计发放1109.39万元。二是抓重点出实招,开展“一户一策”帮扶。组建由区级部门和驻区大型企业、学校、部队、医院、金融机构等为成员的10个扶贫帮困工作组,做到“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逐项逐户对账销号,每个工作组分别于春节、端午、中秋开展入户慰问,每年每户慰问物资不低于3000元,截至2020年四季度,累计发放帮扶资金1898余万元。启动农村安全饮水三年计划,解决近万名群众吃水难问题。实现农村D级危房动态清零。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福利中心开工建设。三是扎实开展助学帮扶,助力教育脱贫。五年来,无一起因贫辍学失学现象发生。四是做实新冠疫情期间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对象生活有保障。
(六)农村社会治理和谐稳定
一是安全工作成效显著。分级分类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演练和各级各类培训100余次,专项督查行动80余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300余次,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执法工作查处有力。按“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检查入库企业及工地126个。开展农业、水利、渔业检查、农机等日常巡查检查4000余次,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达450余起,立案调查133件,移送公安机关10件。三是信访稳定工作扎实开展。高效完成信访投诉及议(提)案办理,累计接待信访人员800人次,办理信访网上回复400余件,认真督促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0余件,办结率100%。四是认真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成立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委员会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出台《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委员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从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水事纠纷等七个方面认真排查,未发现有黑恶势力参与渗透。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建设资金缺口大
一是中部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中部山脉属喀斯特地貌区,由于交通隧道开凿诱发涵养水源渗漏,影响原有蓄、排、灌体系的功能发挥,降低了农业抵抗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二是部分沿山地区自来水尚未覆盖。仍有近2000户沿山农户尚未使用自来水。三是农村天然气管网尚未全覆盖。四是农村电网亟待升级改造。全区农网结构不优,无功补偿容量不够,部分村供电能力不足。五是农村环境整治欠账多。尚有近万户农户厕所、近3000户农户厨房亟待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短板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
(二)农村空间不确定,制约农村全面发展
截止到2020年底,全区37.18%的农地(包括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布在城镇开发边界线内,62.82%的农地(包括耕地、园地和其他农用地)分布在城镇开发边界线外。对于城镇规划区外的乡村,其发展空间相对稳定,可大力推动其振兴发展,而对于城镇规划区内的乡村,其发展空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明确其发展方向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三)耕地分布零碎化,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
城镇开发边界线外的耕地,除中梁镇、歌乐山街道、凤凰镇相对成片分布外,其余涉农镇(街道)残存的耕地则主要散布于西部新城周边。全区耕地资源呈现数量有限、零散化分布的特点,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四)农户居住分散,制约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我区东、中、西三大区域均存在范围较广的城乡接合部,而这些区域农户仍以散居为主,人居环境差,综合整治难度大。在乡村空间相对完整区域(中梁镇、凤凰镇等),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难,部分农房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导致乡村环境景观的凌乱。
(五)产业融合用地难,制约乡村新业态新动能
由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四山”管制政策的刚性约束,村规划编制审批受阻,支撑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旅游服务、农产品初级加工及物流等设施用地问题难以有效破解,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全文详见附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