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实源头管理,拧紧关口“阀”。严守工地进出关,严格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组织开展全区建设项目运输法规大宣讲,建立渣土车全过程约谈机制,严格建设工地车辆进出安全管理,实现工地和消纳场出入口视频监控全覆盖,实行工程运输车辆“四不进入”和“四不离场”。狠抓运输公司分级管理,全面落实“三级一末端”源头风险分级管控,将重货保有量10台以上的227家企业纳入重点监管,每月定期警示约谈高风险企业。严把查验关,排查重点驾驶员4178人次、车辆4296辆次,发送安全警示信息提示18.5万条,防止工程运输车辆带病上路。
(二)推进科技赋能,织密安全“网”。安装盲区监测系统,针对重型车辆视线盲区,推动运输企业在重型车辆前方安装超声波雷达监测、右侧方安装毫米波雷达监测设备,辅助驾驶员提升感知判断能力,目前已在全区工程运输车辆和重型货车运输企业示范推广,安装车辆400余台。动态监控车辆运行,推进GPS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整合运用,将辖区重点货运车辆纳入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车辆位置、轨迹、速度等信息,精准治理车辆闯禁、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行为。强化重点路段监测,建成井口、千子门、团歇路非现场治超点3处,配备高速动态称重、车牌自动识别、车尾自动抓拍系统,自动识别违规违法车辆。
(三)联检联巡联控,举起执法“鞭”。实施分类限速管理,对历年来全区货车事故多发路段进行调查分析,对国道319青木关段、新山路、团歇路等路段进行重点整治,新安装测速执法设备17套,实现危险路段工程运输车辆行驶速度40km/h,其他城市道路50km/h的限速目标。常态开展路面执法,每日在执法服务站点、每月3次定期在重点路段设置6个货车检查站,开展货车违法常态整治,已查处货车非法改装11起、超速超载36起、涉牌涉证77起。强化联合执法整治,多部门联动,对搅拌站、水泥厂、建设工地和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建立重点货运车辆动态研判分析机制,采取“动静结合、多点覆盖”的方式,加大执法力度,去年以来已查处工程运输车辆违法案件47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