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00106009291262T/2025-00009 | 信息分类名称: | 司法/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沙坪坝区双碑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5-02-10 | 发布日期: | 2025-02-10 |
名称: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双碑街道办事处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 ||||
文号: | 主题词: |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依法治区办的正确指导下,双碑街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和《重庆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要求及《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文件要求,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夯实平安法治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组织、严管理,法治政府建设迭代升级。一是不断规范行政决策。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干部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班子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机制,规范决策事项审查表,在集体讨论前层层审查,过滤问题、瑕疵,全年共召开党工委会32次,行政办公会16次,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法13次。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议题241项,确保决策程序规范。二是强化干部队伍考核管理。以“过硬双碑、活力双碑、美丽双碑、平安双碑”为建设目标,注重能力素质提升,制定《双碑街道2024年考核指标体系》,定人、定岗、定目标,双周通报进展情况;以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为考核内容,制定《双碑街道2024年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活动方案》,修订完善《双碑街道社区“两委”班子及专职工作者实绩考核方案》,完成社区工作者2024年前3季度考核评议,全力培育能学、能干、能说、能群的“四能”型过硬社区干部。三是强化执行法制审核机制。法制审核人员、法律顾问参与街道文件制定、合同起草、项目研究等事务,全年对281件项目合同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全面防控法律风险,实现“零违约、零纠纷、零上诉”。四是规范公示公开制度。2024年,双碑街道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计299条,其中街道动态信息183条,政务公开27条,基层政务公开涉及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救灾、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事项89条。主动展示工作动态、项目进展,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城市治理法治化。开展“九小场所”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检查810次,排查整治重点场所安全隐患493个,均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三项制度”,做到执法规范。全面推行行政指导、说服教育等柔性执法手段,彰显法治温度。
(二)亮品牌、勤化解,法治社会建设稳定和谐。一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聚焦辖区“三无小区”上万户居民治理困局,坚持党建统领,创新实施“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已在辖区28个“三无”网格推行,群众自治率已达80%以上。开发推广“双碑网格管家”小程序,切实以数字化赋能网格治理,目前注册居民8516户,占辖区居民户数的82.5%,其中“三无”小区已完成居民注册6372户,居民注册率达98.5%,通过小程序预约到社区办事28人次、诉求反映107件、解决小区矛盾纠纷34起。依托“141”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民呼我为”(网络投诉平台)高效办理事件5327件,2024年“民呼我为”(网络投诉平台)群众反映事项办理满意率达100%,2023年至今街道平安稳定工作每季度均排名全区第一,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二是群众获取法律服务更加便捷。通过(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APP整合法官、公益律师、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资源,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红岩市民调解站,为辖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创新多元化调解模式——融网进楼,整合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楼栋长坚持“走出办公室,进入居民家”行动,为社区居民入户调解纠纷,引导群众守法、用法。全年共成功调解纠纷765件,调解率为100%。三是普法宣传教育深入人心。集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反家庭暴力法》等法治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63场次,张贴、悬挂、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约800人次。邀请公益律师结合百姓身边发生的案例“以案说法”开展普法宣传讲座8场次,针对辖区一老一小、弱势群体,推送反诈宣传短信1021条,辖区电信诈骗发案数量、金额均实现大幅下降。组织46名在职在编人员参加区法治理论考试,合格率达100%。四是助企纾困有成效。落实“一企一专班”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全年走访企业505家,收集处理问题57个,针对辖区企业反映的融资困难、经营场地缺少、货物积压等问题,开展“助企纾困·益企谈”行政复议“益企来”等惠民惠企活动9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受到企业好评。
(三)管得住、矫得好,法治社会建设有力有效。联合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共同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嘉陵启航”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制定详细活动组织方案,有序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从思想和行为上不断改造自我,增强弃恶从善的信心。今年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5名,解除17人,目前在册15人。开展社会调查评估5次,集中学习12次,组织公益活动4场,走访重点人群32次,发现隐患2起。无脱漏管情况发生,无因违反规定受到训诫及以上处罚。今年共接收安置帮教对象37人,解除安置帮教21人;目前在册127人,其中户在人在71人、户在人不在56人,重点帮教对象1人。全年组织社区居委会开展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风险研判会12次,并对28名困难安置帮教对象进行帮扶。
(四)强党建、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一马当先。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专题研究部署、亲自督导推动,督促班子成员带头执法,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和“高频率、高综合、高需求、易发现、易处置”的原则承接上级赋权执法事项129项,以上率下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到实处。二是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完成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规范化建设,制定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事项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组织街道11名在职在编行政执法人员及12名执法辅助人员开展行政执法线上学习及线下集中培训6次,开展执法培训演练7次,日常巡查216次,简易程序审查2条,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2次,通过执法培训提升机关干部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三是提升数智履职能力。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融入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开展日常巡查、“综合查一次”等执法行动。拓展“执法+监督+服务”模式,督促指导企业、个体户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帮助解决影响群众合法权益和日常生活的高频轻微违法行为,实现执法赋能基层治理。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带头尊法学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重点
法律纳入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年开展法治学习12次。利用党支部主题党课、主题党日组织街道、社区干部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7次。
(二)主动述法用法。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在述职述廉中严格落实“述法”要求,督促班子成员落实“述法”责任。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揽工作全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三)依法督办落实。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做到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指导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落地落实129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违法建筑整治工作,直接指挥D级危房依法搬离攻坚排危工作,均提前完成工作任务。
(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辖区80%为“三无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规划设计落后,建设标准较低,缺少规范的物业管理,居民生活质量较低,违章搭建、车辆停放、设备设施无人修理、矛盾纠纷繁多、治安状况较差等问题突出,成为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为破解困局,街道自2023年起推行“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一是尝试成立网格运行新组织。召开交流研讨会议7次,从共同治理意识、共同治理渠道、共同治理成果三方面着力,大范围、高频率召开居民协商会、院坝会50余场,以老党员、原同事、邻里情开启了“熟人社会”做思想工作模式,推选出以网格员、党员骨干为主体,热心居民、城管队员、派出所民警、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水电气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参与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核心团队,同时发挥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功能,组织片区居民开展自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探索运行新模式。以老旧片区改造为契机,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顺势而为满足居民自治需求。通过试点运行,我们因地制宜,采取安装软隔离、道闸、新增摄像头等方式将片区“围合”成相对独立的整体,激发居民群众对自己居住的片区的认可度。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群众口碑就是事业丰碑”的工作理念,以“社区治理合伙人”为运行主体,网格片区采用“党群共治、资源共有、经费共筹、事务共商、成果共享”运行模式,形成“小网格、微治理、大成效”的工作格局。三是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治理共同体”。召开“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运行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2次,明确“社区治理合伙人”的合法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由社区居委会发起设立并经民政局备案,以组织本片区居民自治、提供片区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社会工作机构。这一创新设立的网格治理共同体,在法律框架下承担业委会、物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服务功能,实现收支全协商、全透明。
通过推行“社区治理合伙人”新模式,大部分网格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丢、乱挖乱种等问题得到根治,治安防控、清扫保洁和水电维修等公共管理高效有序,居民满意度达97%。
四、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综合行政执法运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平台的使用频率仍有待提高,运用场景仍有局限。如“综合查一次”和行政处罚案件录入数量较少。听证室全程同步录影录像等要求尚无法满足。
二是由于安置帮教对象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人户分离、拒绝联络、拒不配合等情况时有发生,安置帮教管控力度仍有不足。
三是矛盾纠纷种类多样化,调解人员欠缺专业知识。随着嘉陵集团整体搬迁后存在3万余职工家属的社会化管理及老旧小区无物业、无业委会问题,从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是街道办事处面临的难点。
四是村居法律顾问、公益律师推广还有所欠缺,街道法律顾问虽参与了重大执法案件审核、合同审查,但开展法治宣讲,参与行政决策、项目审查、文件起草等其他法治工作的深度还不够,签约律师及公益律师在为辖区居民开展法律服务与群众心里所需,诉中所求有差距。
五、2025年工作思路、目标举措
(一)创新诉源治理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充分运用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社区人民调委会、双碑街道驻双碑公安派出所调解室,形成人民调解融网进楼,互相衔接的调解联动机制。拓宽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利用好公安、法院、检察院、法律明白人、律师行业服务机构等多元化调解,定期开展法治服务,形成“五力”共治共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关注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普法。进一步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利用学习论坛、法治大讲堂等载体举办法治专题讲座,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自觉。积极推行村居法律顾问、街道网格管家等法律服务小程序统筹服务管理,整合对口法官、公益律师、检察官等法律服务资源,提供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开展靶向性精准普法。
(三)管住特殊人群,维护平安和谐。一是坚持推行每月一次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风险研判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帮教对象、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况,尽力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用政策、法律、情理进行教育引导,充分掌握帮教对象思想变化和行为动态,引导其稳定情绪,安心生活。二是依托“嘉陵启航”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开展公益活动,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从思想和行为上不断改造自我。
(四)围绕数字引领,开展综合执法。针对双碑辖区综合行政执法难点、痛点事项,制定工作方案,开展集中整治。推广“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严格柔性执法原则,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与民呼我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渝快办等投诉举报渠道信息共享、协作监督开展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