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兴国之要、富民之基。沙坪坝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为牵引,以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建设、出行服务、运输保障、行业治理方面持续发力,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连续多年获评“5A”级,盐堰路荣获全国首届“公路+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高质量发展格局生动彰显。
一、“铁公水空”交通网络综合立体
铁路增能势头强劲。6条正线铁路、10条枢纽联络线路路通达,重庆西站“朝发夕至”迅达全国,沙坪坝站“1小时通达”联动成渝,全国首例高铁盖上TOD熠熠生辉,“一区两站”高频律动;高速路网畅联内外。成渝高速、渝蓉高速、渝遂高速、绕城高速区内总里程22公里,呈“三横一纵”贯穿全域,直达西南腹地,贯通主城各区;四级公路通村到户。1016公里国、省、县、乡村公路织线成网,镇镇通油路、社社通公路已经实现,公路通院(户)正在不断纵深推进;水陆联动畅游两江。积极融入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特钢渡口开港,“磁器口-洪崖洞”“磁器口-大竹林”2条航线开航,沿途可打卡众多网红景点、13座跨江大桥,免费接驳车方便游客换乘轻轨、游览磁器口、“红渣白”景区,实现水岸联动;空铁联运高效衔接。依托铁路“两站”,两座空联运城市候机楼各候一方,为候机旅客办理换发登机牌、行李托运、航班查询、专车接驳等便捷服务,全面拉近沙坪坝与江北机场的时间距离,让八方来客等得安心、游得舒心。
二、“全面多样”品质出行方便快捷
轨道“主动脉”舒适快捷。23座轨道站分布有致,4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高效便捷,满足日均百余万人次“准点准时达”的出行需求;公交“微循环”选择多样。142条常规公交线路覆盖沙区城乡全域,机场快线、渝约公交、小巷公交等多模式运营、个性化服务,1770余台各型公交车穿街入巷,实现城市居民500米公交站台覆盖率达100%、48个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双百”目标,6条旅游公交线路串联主城各大景区,构建起城区到景点的“半小时旅游交通圈”;出租“点对点”运力充足。5家出租车企业、1家网约车平台共约8500台出租车(网约车)不舍昼夜,为广大乘客提供“点对点”的温馨服务;班线“接驳员”衔接广泛。西站汽车站、西部新城客运站共运营85条省际、县际客运班线,开往周边多个省、市、区县、乡镇,为来往旅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与广安、岳池、安岳、宣汉等地试点开行定制班线17条,拓宽成渝两地居民出行方式。
三、“四向齐发”高效物流通江达海
“一园两站”体系齐全。重庆铁路口岸、整车口岸、医药口岸及铁路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兴隆场铁路编组站,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所在地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一园两站”毗邻汇聚,形成仓储集散、运力保障、承运衔接紧密高效的货运枢纽体系;“四向通道”前景广阔。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渝深班列、渝甬班列、渝满俄班列等5条国际物流班列先后开通运营,影响辐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配套运输”支撑有力。截至2023年,沙区拥有货运物流企业1219家,货运车辆7519辆,总吨位约102466吨,年运输能力3113万吨,城市配送企业6家,城配车辆230台。
四、“云管智治”交通运行安全生态
数字赋能安全出行。打造盐堰路“智慧公路”,安装护栏碰撞实时监测设备55个、雷达会车预警器4组、边坡监测预警系统7组,实现公路行驶安全智能监测预警。投用3个非现场治超执法检测点,对重要路段、重要车辆进行全天候、智能化监管,精准打击超限车辆70台。搭建“沙坪坝道路运输货运企业安全技术平台”,将150余家运输企业、44家一二类维修企业、17家驾校纳入平台管理。运行以来,纳入监管的企业隐患总数从最初的1.7万条降至2184条,隐患风险解除率达87%。实现货运行业风险隐患全过程管控,持续减少路上的风险;科技助力低碳出行。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全覆盖,让候车乘客少一些等待、多一些期待,推广新能源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9000余台,有效减少噪声尾气排放。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