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沙磁人才专栏>人才风采>高端人才
龙红——艺无止境贵求索
发布日期:2020-10-09
字体:【 默认 超大 |


龙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第二批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沙坪坝区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执着钻研书法致力传承文化

家里书房不小的书案上,名家字帖叠得老高,墙角堆满了临过碑帖的旧报纸、毛边纸,还有创作不成功的宣纸作品。自15岁学习书法起,笔墨修炼便成了龙红而后几十年人生里无法割舍的重要部分。平时的笔墨练习,龙红于用纸几乎没有挑剔,旧报纸也好,儿子的旧习题集也好,包括一些废弃无用的包装盒子,他都拿来临帖摹碑。不管事情多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笔墨为伴,与古人对话。书法创作的成就光环下,是对恩师的无限追思,由此激起必将一生学养凝练的坚强动力。

实际上,把龙红引进门、让他今后有幸与名师结识的,是他的启蒙老师缪孝成。1982年,15岁的龙红在重庆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因为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缪孝成老师书法造诣不浅,于是,每日晚自习前新闻联播时间,学校便安排缪孝成来教授大家的书法,给予具体笔法的指导。

缪老师教了我们两年,可谓获益终身。那时,龙红常常在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缪孝成特别夸赞他的字柳体《玄秘塔》写得很

毕业后,龙红保送至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中文系。在北碚,龙鸿师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徐无闻、苟运昌、秦效侃诸教授。

后来,龙红在徐无闻等教授指导下完成了书法专业硕士课程的学习,并承担了中文系的书法课程教学任务,编撰了《中国书法》讲义,此书便是后来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全国素质教育教材《中国书法艺术》一书的雏形。从此,拉开了龙红热心地方文化挖掘,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的人生序幕。

从龙红的求学和研究生涯看,其始于书,继于画,进而由石刻拓展至艺术设计,涉猎广泛,亦有专精,但始终在史论研究的范畴内研读与求索,不同的专业内容,确有相同的学术诉求,不仅给他提供了较为宽阔的研究平台,亦是对其能力、心境的深刻考验。                    

学而不厌 好学进取

在古代,写字叫雕虫,撰文称雕龙,意在比较两者技艺的高低,且有微妙情感的灌注。龙红则把书法看成实用性很强的文人副产品,而他的文人生涯也不止囿于书法创作。我是由中文专业转入艺术研修,由书法篆刻而入美术设计,最终归结至艺术学理论研究。

2004年,龙红考入东南大学,师从著名学者、教育家张道一先生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深度交流中,龙红拿出他的博士论文,一本厚厚的绿色封皮书册——《大足石刻艺术研究》,学术分量不容小觑。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张道一的指导下,龙红最终将这一家乡的文化瑰宝确定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当时,大足石刻研究馆老馆长郭相颖得知龙红来意后,高兴极了,因为大足石刻的研究以考古学为主,缺乏艺术学的观照。

那段时间,龙红勤于田野考察,白天泡在对唐宋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与铭文的直接摩挲拜赏之中,晚上回到招待所,便梳理研究线索,渐渐地对佛教神话传说与有关图像创造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因此获得了不少艺术史论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修完博士学位后,他步履不停,北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跟随全国教学名师李砚祖教授,做进站博士后,从事艺术设计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清华美院,龙红笔耕不辍,完成了《古老心灵的发掘——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课题报告,获得优秀等级圆满出站。

多年来,龙红出版专著5部、书法艺术作品集1部,主编、参编高等学校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10余项。2006年刊发于权威核心期刊《美术》杂志的论文《论大足石窟艺术的特殊意义》获得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专著《风俗的画卷:大足石刻艺术》获得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研究项目为巴蜀地区石窟群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建设2013年,著作《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年谱》获得中国大学出版协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2018年专著《古老心灵的发掘: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获得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龙红自己认为学无止境,这些文章,无非是以前学习、研究工作的一个小结,只能证明过去。其实,这一认识除反映出他的虚心和胸襟外,无不说明其高远的学术追求。

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几千年,中国人将汉字从一种实用的记录工具逐渐发展创造成为一种极高度且精粹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绘画连称为书画艺术,成为中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表征。

中国书画艺术的历史蔚为大观,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墨宝画迹,现代人亦沿着历史的道路坚定自信地书写着崭新的篇章。对这一切如何解释和评说,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艰巨任务。《冷月孤舟:中国书画专题研究》文集作者龙红即是这一艰巨任务的探索者之一。

《冷月孤舟》谈书论画,翰墨观照,述评不俗。上篇是专题研究,分别论述古今书艺,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分别论述了何绍基、龚晴皋、吴昌硕、齐白石等古今书画大家的艺术成就,审时度势,谈古论今,严谨深沉,评论独特,慧眼别具,发人深省。

李砚祖教授,龙红的博士后指导教师,对龙红知之甚深,郑重指出:作为一名教师和研究者,龙红君因读书而广涉多科,但对书法艺术研究兴趣一直未减,其研究上自先秦下至当代,多有涉猎,亦有诸多创建和发生深省之处。他的作品以篆、隶、行草为多,不仅功力深厚,而且充满书卷气。功力深厚谓之有骨气;书卷气,谓之文雅、无火气。

艺术评论家杨力斌曾这样评价,书法家龙红善于行书、隶书、章草、秦篆等多种书体,作品古典醇和,朴茂自然,清新怡人,呈现出一种随意大方的书卷气线性书写,美感浓郁,也彰显出书法家潇散雅拙的书学线性审美情趣和优雅深邃意境。

艺无止境贵求索。龙红常说,在当今这个颇为喧嚣的时代里,的确需要一种定力——沉潜之力。

清清白白作人,踏踏实实为学,纯纯粹粹从艺,认认真真教书便是龙红的座右铭。多年来,龙红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守立德树人宗旨,安心本职工作,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地方文化挖掘,不断弘扬传统文化,正团结协会诸友同仁一道梳理沙坪坝区书法历史,认真撰写《书法沙坪坝》,并计划2019年出版。

龙红说,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中国人提供了高尚的情操、高远的理想和崇尚和谐公正的价值取向,在大众心目中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无法取代的心理认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书画艺术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文化引领作用以及丰富独特审美价值。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