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营商环境>营商信息>营商工作
沙坪坝:主动作为 靠前服务 破解消防审验历史遗留问题
发布日期:2024-09-05
字体:【 默认 超大 |

消防审验是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最基础、最源头的工作。但因历史遗留原因,部分既有建筑未取得消防手续但已投入使用,成为消防审验最大的难点和堵点。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沙坪坝区坚持创新性建章立制、精细式指导帮扶、常态化规范管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群众。

创新性建章立制

为进一步统筹联动,沙坪坝区组建“未经消防验收许可投入使用遗留问题大起底”攻坚专班,由区政府分管建设的副区长任组长,联合住房城乡建委、应急局、规划自然资源局、消防救援支队、教委、民政局、卫健委等部门和各属地镇街,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通报”联合会商、信息共享、问题反馈、联合惩戒等工作机制,各单位职责清晰、齐抓共管。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分类施策、应办尽办、应办快办的工作原则,实行“老建筑老标准、新建筑新标准”“一项一策”解决政策,对已取得消防设计审查意见的建设工程依法出具消防验收意见;对经现场检查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建设工程视为无问题;对可依据现状进行规划认定或确认、技术资料严重缺失的,可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消防安全鉴定作为整改合格依据;对整改仍不能消除重大火灾隐患的建设工程依法停止使用。在提高工作效能的同时,沙坪坝区还进一步精简流程优化服务,在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创新“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模式,以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及市住房城乡建委专家库成员确认结果作为整改闭环,企业凭认定结果可直接到相关行业部门予以正式备案,帮助企业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走上安全发展正常轨道。该整改模式得到市住房城乡建委认可,纳入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自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发文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许可投入使用遗留问题大起底整治工作指南》中。

精细式指导帮扶

聚焦学校、医院、养老服务、文旅、商业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拉网式摸排,沙坪坝区全面摸清项目建设时间、消防手续办理及消防技术资料存档情况、未验收原因等底数,建立清单台账,有序推进攻坚工作。累计排查人员密集场所987家,敏感特殊场所392家,生产经营场所473家,发现未经消防验收投入使用遗留项目32个,涉及养老机构、幼儿园、医院、KTV等,共计12万余平方米。

为精准指导,促近整改工作提升,沙坪坝区建立“1+1+1+1”帮扶指导机制,1名住建专业人员、1名专家、1名行业部门人员、1家三方服务机构,“四对一”精准指导32个遗留项目,从现场踏勘、问题梳理、政策讲解、利弊分析、整改方案制定、现场验收全过程、全方位、全流程帮助项目整改提升。

在整治隐患过程中,专班还及时堵住各类安全漏洞,排查发现防火设施、缺失损坏、安全出口不足、可燃材料装修、防火间距不足等消防安全隐患200余处,督促企业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扎实整改到位,目前200余处隐患已全部整改,32个未经消防验收许可投入使用项目全部备案。

常态化规范管理

沙坪坝区联合住建、应急、公安、规资等13家行业部门印发《2024年全区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许可投入使用遗留问题大起底工作方案》,纵深推进起底,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滚动摸排不间断。

在整改推进过程中,沙坪坝区各部门互通共享聚合力,针对公众聚集场所、教育培训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火灾高危单位,健全住建、教育、民政、消防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通,在源头防范化解建设工程消防安全风险,已实施建设工程消防类行政处罚13件,处罚金额18万元,涉及案由为施工单位降低施工质量、未经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等,形成有力震慑。

同时,沙坪坝区还扎实推进柔性执法,助力整改工作有效开展。“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消防技术规范,及时修订《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负面清单》,落实柔性执法,在全市率先建立运行设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推行‘首违不罚’,首次发现企业违反设计强条时记录在案,不予行政处罚,进行约谈提醒,督导企业知法守法。”区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若企业再次违反设计技术标准时,则严格处罚。目前,该制度运行以来,提高了企业自觉守法的积极性,立案处罚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