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承担道路运输、水上运输管理具体工作;承担协调城市轨道、铁路、民航的具体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西科二路3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思涠 | |||
开办资金 |
93(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06 |
93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
30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围绕“两类群体”,以党建引领行业发展。 在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下,成立了货车行业党支部、网约车行业党支部。持续开展“双找”行动,动态更新两类群体台账,联合镇街纳管货车司机党员123名,网约车司机党员84名。完成首个“红岩新驿”行业党建阵地搭建,配置党群活动室、阅览室、司机休息室等服务功能。号召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50余名组建“红岩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两车”司机分队。推动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发展1002名货车司机入会,并组织体检、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新格局。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惠民利企。 (一)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拓展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应用、川渝共享互认,持续推行寄递办、延时办、上门办、周末办“四办服务”,高效办理备案2.44万件,网上办件量达1.37万件,占比63.57%,办结率100%。辖区运输企业体量稳中有升,业户同比增加13.2%,车辆同比增加47%,新增5家企业升规入统。 (二)全力推进老旧运营货车报废更新。成立专班,协调公安和商务部门、优化审核流程,按照“一次申报、一次受理、一次通过”的宗旨,2024年共受理484辆车、涉及补助资金1710.9万元。 (三)聚焦公共交通出行服务质量。调整优化公交线路40条,新开设服务就医需求常规公交2条,在陈家桥片区试点开行我区首条“响应公交”,完成大学城片区首条夜间公交开行,开通企业通勤定制公交线路44条,开行通学定制公交线路12条,进一步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四)助力客运站场、企业图新求变。支持西部新城客运站利用闲置场地拓展维修保养等功能;推进定制客运发展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开行客运定制班线17条,转换普通班车为定制班线客运车辆33台,辖区客运车辆呈持续上升趋势达390台,同比上升100%以上。 三、数字运管强势赋能,行业治理提质增效。 (一)贯通火车站大客流出租汽车疏运事件。为交通运输部驾驶员“四态”监测研发提供应用数据,危化品运输企业参与“渝运安”试点工作,完成电子运单录入27226单;运用“渝悦修车”“渝悦学车”平台,实现155家维修企业、10家驾校数据对接录入,对接率为100%。 (二)重点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道路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全年,对辖区企业开展安全指导359家次,发现隐患均督促整改闭环。根据中心内部“双随机”检查制度,每月随机抽取1家新增普货企业、1家维修企业开展安全督导,进一步提高覆盖面。 (三)深化安全技术平台运用。在原150余家运输企业的基础上,将辖区重点维修企业、驾校、出租车以及网约车平台经营企业纳入平台监管。 (四)全面推进双重预防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及“两类人”安全考核工作。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重点督导内容,辖区两客一危、规模以上普货运输、城市客运、出租车、一二类维修企业、驾校总计252家已完成;实现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全覆盖,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组织开展“两类人”安全考核,累计开展考核56批次,考核合格人员1252人,完成计划的139%;聘请专家,对公交、出租、班线客运、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开展心理疏导、慰问500余人次。 (五)规范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经营。依法依规注销不再符合网约车运营条件车辆,进一步推动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城市“窗口”形象。集中开展巡游出租车乱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联合区级6个部门成立专班,查处出租车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有效整顿巡游出租车行业市场秩序。 四、加强宣传、争先创优,推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 (一)唱响主旋律。全年结合重点工作,宣传报道178篇。 (二)积极争先创优。我区“信用+汽车维修”应用场景成功入选重庆市2024年度信用应用场景试点名单;3家维修企业获得星级维修企业,5家企业获得“无废汽车维修店”认定。 (三)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给有喷涂作业的维修企业发放蓝天行动告知书30份,抽查企业304家次。推进行业设备更新升级,加快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五、充实人才力量,提升水平,更好服务行业发展。 围绕信用体系建设、新业态监管、安全检查、信访回复、信息写作等开展职工技能培训12场次,力求在业务上精湛、在本领上过硬,不断提振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