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沙坪坝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2-26
字体:【 默认 超大 |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单位:

《沙坪坝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十九届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沙坪坝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全面提高沙坪坝区质量总体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结合沙坪坝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聚力打造产业质量竞争力新高地、高质量产品集聚地、优质化工程示范地、高品质服务引领地,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制造强区,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沙坪坝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全区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沙坪坝质量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2以上,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服务业新体系更加优质高效。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3%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2%以上,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更高,生活服务品质明显升级,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分、进入全市前列,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81分。

——质量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争创全国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更加现代高效,新增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1项以上,新增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20项以上,争创市长质量管理奖1个。数字赋能质量变革取得重大进展,质量创新动能明显增强。

——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执行更加有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综合监管体系有效运行。市场主体质量意识和全民质量素养显著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到2035年,全区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强区基本建成。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沙坪坝产业质量竞争力增强

1. 增强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针对产业链质量薄弱环节,开展研发和应用验证,提升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质量水平,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入实施“星耀沙磁”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北斗星”计划、围绕“战新”产业实施“启明星”计划、围绕楼宇产业实施“满天星”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力争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超570家和7000家。(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2. 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进质量、标准、品牌融合发展,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展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围绕“芯屏器核网”产业链质量竞争力提升。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

3. 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聚焦“335”现代制造业集群,全力构建产业集聚、特色凸显、功能完备、场景融合的1000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瞄准生物技术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等行业细分领域,着力打造2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锚定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精耕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形成“华宇城研发孵化—上桥园小试中试—青凤科创城、国际物流城产业制造”递进式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4.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行动。充分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主战场、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等独特优势,紧扣“四个示范区”建设、突出“四个重大”,推动城市能级、基础设施能级、产业能级大幅跃升。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青凤科创城、国际物流城、井双嘉陵湾等城市功能名片,迭代升级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整合打造“一带一路”枢纽经济产业园,形成空间集中连片、统筹协同的成渝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瞄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加快集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高端要素,打造联通全球、辐射内陆的高端要素集聚地。积极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质量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物流办、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二)推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高端化发展

5. 实施工业品质量升级工程。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推动汽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等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提升。推动建设高品质新能源汽车测试中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售体验中心,推动建设高水平的新能源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加快充换电、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汽车后市场,加大海外出口份额,多维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力。依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大力推动传统摩托车企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能级跃升。(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6. 实施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头羊计划”, 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链主”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推进种养基地建设,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严格落实 “四个最严”要求,坚持党政同责,落实属地管理,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药品、疫苗和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管理,强化临床急需、罕见病治疗、需冷链运输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重点提升生物药、肿瘤治疗药、新型血液制品等医药品质量安全保障力度。(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

7. 实施消费品质量升级工程。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标准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争创“放心消费创建示范景区”。支持企业加强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参与高端品质认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鼓励食品行业开发更贴近新零售特征的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产品。加快发展保健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拓展商品市场线上交易新形态。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

8. 推动沙坪坝工程高品质建造。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构建建设单位负首要责任的质量主体责任体系,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管。持续提高全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比。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改造更新地方标准宣贯,推动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切实消除电梯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

9. 推动沙坪坝服务高质量供给。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提升物流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旅游服务、大健康服务、教育服务等服务业质量。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推动红色游、古镇游、乡村游、都市游全域融合、深度融合。创新丰富家政服务,促进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及康养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推动服务认证。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无障碍改造,推进政务服务联动审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提高“渝快办”效能。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

(三)深入开展质量品牌建设

10. 塑造沙坪坝质量品牌。落实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发展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梯次培育,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市长质量管理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质量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工程建设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塑造“十年路面百年桥”建造品牌形象,积极争创鲁班奖、李春奖、大禹奖。推动文旅、商贸、物流、公共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品牌培育。(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

11. 加强质量品牌推广。推进品牌建设与保护,支持品牌宣传,大力推广沙坪坝品牌,讲好质量品牌故事,传播沙坪坝品牌文化。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支持企业导入先进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

(四)促进区域质量协同发展

12. 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以通道沿线国家及地区为重点,支持本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智能装备企业“工程+技术+服务”一体化“走出去”。(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物流办、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13. 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以务实建好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为切入点,激活稀缺要素优势,推动各类要素融合,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按照“4+N”环大学创新生态园建设总体布局,重点打造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支撑、以产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牵引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升级,推进建设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新桥临床转化中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区市场监管局)

(五)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14. 提升沙坪坝标准先进性。坚持标准引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度融合。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标准化,参与快递电子运单、物流信息、多式联运等重要标准制(修)定,积极争取《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全力创建国家级机关事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标准转化为产能。(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机关事务局、区物流办、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15. 提升沙坪坝测量精准性。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升级换代,加快新一代量值传递溯源实施运用体系。全面提升依法管理的在用计量器具量传溯源覆盖和精准度。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技术帮扶,推广计量测试技术、装备和研制方法,推动计量测量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高效,支撑能力更加可靠。保障民生计量,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

16. 提升检测认证支撑服务能力。利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主导产业优势和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做专做精电子信息领域检验检测认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领域检验检测认证、提档升级生物医药领域检验检测认证,力争实现产业营收超10亿元。引育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知名机构、总部机构,全力引进一批重点检验检测企业,鼓励区内检验检测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加大研发力度,建成一批检验检测认证领域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资源集聚高地。(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

17.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清零。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开通专利集中审查“绿色通道”,促进优势产业快速获得专利授权。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权和预警分析,注重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积极创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18. 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高效性。合理布局质量基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质量“一站式”服务,协同推进科技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围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批量生产等环节开展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六)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

19. 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依法依规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公平竞争权益和消费者权益。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健全质量担保与争议处理机制,完善产品损害赔偿、质量保证金、产品责任险等多元救济机制,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

20. 加快质量数字化建设。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落实“质量重庆”数字化建设,推进全流程质量监管、全要素质量基础、全领域质量服务、全方位质量提升。推进“山城有信”等数字化场景应用,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质量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未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强化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精益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模型化发展。(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21. 优化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实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重点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综合监管。严格落实质量分级分类 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等机制,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推动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

22. 构建多元治理新局面。深化开展“党建引领、质量提升”活动。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广泛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强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领域优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组建质量提升青年突击队。开展中小学质量知识科普活动,创建质量知识科普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教委、团区委)

三、保障体系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质量强区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建立闭环落实机制。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强化质量督察和整改落实机制。对在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积极争取“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激励。

(三)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把质量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宣传最佳质量实践案例,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鼓励创作体现质量文化特色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和拓宽宣传推介渠道,不断提升质量强区建设主题宣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