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黄杨木雕、非遗蜀绣、水墨画团扇、缙泉烧陶瓷……位于沙坪坝区的丰文问花梦香观光园内一偌大的展厅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不时有人凑近观赏、啧啧赞叹。一问才知,这些作品皆为残疾人士创作,而这个“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销售暨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正是沙坪坝区创新探索“文创+就业”模式,助力残疾人自力更生、自立自强、持续增收的又一重要举措。
展销文创匠人作品
扩宽残疾人增收路
“当下社会就业环境依旧不容乐观,更别提残疾人群体了。”提到残疾人就业问题,沙坪坝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目前共有持证残疾人15518人,而很大一部分仍处于失业状态。尽管多次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但由于该群体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效果欠佳。而沙坪坝作为文化大区,有不少残疾人文创工匠活跃其中,“文创+就业”或许能成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破题”方向。
今年3月24日,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展销暨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正式成立,总占地面积约110亩,由残疾人爱心企业家傅文勇无偿提供经营场地,沙坪坝区残联与重庆富鑫园艺有限公司、重庆茂客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集残疾人文创产品销售、创业帮扶、传统手艺传承于一体。
记者看到,该基地除设有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大厅外,还配备了多功能会议室、花卉展示销售区、守艺人筑梦坊、休闲娱乐区、生活配套区等,目前汇集了来自川、藏、渝三地共28个区县和机构的残疾人文创特色作品1800余件,包括残疾人制作的手工串珠、手工泥塑、各类农副产品、非遗传承黄杨木雕、刺绣(非遗蜀绣)、创意手工花卉、扎染国风服饰、陶艺作品、藏族首饰等。
“这里紧邻花鸟市场,人流量不错。开业至今已实现营收8万余元。”基地运营经理赖菊平告诉记者,一方面,基地借助线上短视频、直播平台、公众号等网络媒介扩大宣传频次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与线下旅游公司、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洽谈团购合作,想办法把残疾人作品销出去、卖成钱,切实帮助他们增收。
“没入驻前,我只能通过跑展会来宣传,日常也都是靠朋友介绍订单。入驻后不仅有了固定展销场所,还有专人负责销售,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谈及基地,非遗黄杨木雕传承人周良平满脸笑意。在他看来,无论是无障碍设施打造还是人员服务方面都特别用心,“我在这里还拥有了一个工作室,生活和工作都特别安心。”
搭建守艺人筑梦坊
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
周良平所说的工作室,位于基地打造的“守艺人筑梦坊”内。
所谓“守艺人筑梦坊”,由一片彩色集装箱建造而成,是沙坪坝为残疾人提供的就业创业孵化中心。“只要残疾人有意愿,我们可以无偿提供场地给他们使用。”赖菊平说,筑梦坊可容纳30多家单位入驻,不仅吸纳众多文创工匠们到此开设工作室,也鼓励不同业态的“手艺人”到此发展。
李梦元(化名)是一名听障人士,了解到基地可以扶持大家创业时,便把咖啡店开到了这里。“平时会请一名工作人员帮忙打理,有时候也可以通过手机打字等方法与客人交流。”李梦元说,基地现在不收租金,除开水电费等运营开销外,盈利还不错。“到店消费的残疾人士,我们还提供2元一杯茶,5元一杯咖啡的特惠服务,以绵薄之力为大家作一点儿贡献。”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提供场地,也会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赖菊平表示,以基地为桥梁纽带,以文创助力残疾人就业,整合手艺人资源,不定期的组织没有手艺的残疾人到基地学习,从而获得一种可以谋生的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据沙坪坝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引进来”,基地也会鼓励残疾人“走出去”。为此,区残联与不同社会机构建立了残疾人技能培训合作,如缙泉烧陶瓷、非遗蜀绣等,不断输送残疾人朋友前往学习。“同时,我们还依托各镇街的‘渝馨家园’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技能培训,如雪花糖制作、马赛克艺术画创作等,这些产品也将通过基地和各种渠道进行展示销售,帮助残疾人士实现增收,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决策草案
意见征集情况
草案解读
决策文件
政策解读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