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管委会,有关单位:
《沙坪坝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沙坪坝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关于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和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做好我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建党100周年、实施“十四五”开局之年第一步迈准迈稳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2020年地质灾害险情基本情况
2020年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47起,其中,滑坡2起,地面塌陷45起。全区组织 21户84人进行临时避险,均已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处置,无人员伤亡。2020年地质灾害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地质灾害类型均为小型,以地面塌陷为主(45起,占比95.74%);二是地质灾害险情次数有所增加,2020年较2019年增加9起,同比增长25%;三是降雨、工程建设活动是地灾发生的主要诱因。
(二)现有隐患点基本情况
重庆市沙坪坝区是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62.51平方公里,占比22.6%;中易发区面积约46.99平方公里,占比17.0%;低易发区面积约166.58平方公里,占比60.3%。通过2021年汛前排查,我区现有的184处地灾隐患点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少数变形轻微。按类型分:滑坡39处,危岩18处,不稳定斜坡9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26处。目前,我区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7000余人。
二、2021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据区气象局降雨趋势预测:2021年我区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和2020年偏少。春季3月上旬、3月下旬后期至4月上旬、5月下旬、初秋9月下旬,有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汛期(5~9月)有6~8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洪涝接近常年但轻于2020年。主要多雨时段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综合气象预测结论及我区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特点,预计2021年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接近常年,较2020年偏低。其中:3~5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接近常年及2020年;6~8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及2020年偏低;9~11月,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及2020年偏高。
根据三峡水库调度方案,三峡库区1~4月为汛前消落期,5~9月为枯水运用期,10~12月为汛后蓄水期,受库水位蓄退水的影响,三峡库区在汛前消落期及汛后蓄水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重点防范区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1.隧洞施工期间以及隧洞贯通后的1-3年为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地下水疏干的重点防范期。
2.城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4~10月为重点防范期,其中可能发生强降雨的主汛期(6-8月)为重中之重。
3.根据2021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长江三峡库区三峡库区嘉陵江沿线全年均为重点防范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1.新青路沿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青木关新青路沿线一带房屋背后陡坡,及滑坡、泥石流重点防范区。
2.隧道工程影响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歌乐山街道、中梁镇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重点防范地区。
3.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107省道新桥-山洞段、梨新路、中土路、中回路、中井路、杨家沟沿山公路等盘山公路高切坡、潜在不稳定边坡重点防范区。
4.三峡库区嘉陵江沿线沙坪坝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嘉陵江井口街道—磁器口—土湾街道沿江一带地段崩塌、塌岸重点防范区。
5.已关闭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歌乐山街道、中梁镇15个关闭矿山高切坡、深水潭重点防范区。
6.其他地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歌乐山、缙云山脉两侧沟谷斜坡地带以及油气管道沿线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周边区域边坡、崩塌、泥石流重点防范区。
7.重点行业防范区。主要包括土主隧道、大学城复线2条在建、拟建隧道可能造成地下水疏干,引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四、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意义重大。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决策部署,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坚定事业发展信心,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一)强化基础工作,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调查工程。一是修编完成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科学部署“十四五”时期重庆市沙坪坝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隐患排查和核查作为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准确掌握各隐患点变化情况、发展趋势、落实防控措施,确保险(灾)情能够及时发现、提早处置。特别是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农房周边、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进一步查清隐患规模、威胁范围、威胁对象等基本情况,落实防治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防治措施,优化完善单点防灾预案;三是全面完成沙坪坝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形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基本掌握全区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四是分类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台账,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信息,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台账数据准确严谨、实时更新,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形成“一库两区划”。
(二)强化专群结合,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
一是继续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四重”网格化体制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190人、片区负责人22人、驻守地质队员6人、区地环站4人共计222名“四重”网格员职责,坚持群专结合、群干结合,严防死守排查出的1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新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站点建设和已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站点的重建和维护工作。二是逐步实现全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智能化全覆盖,继续配合做好歌乐山地区地面塌陷区域专业监测预警。三是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及驻守地质队员开展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预警发布等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管理,真正使指挥平台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强化能力建设,实施地质灾害驻守支撑和科学防灾工程。一是安排人员稳定、技术过硬的3支地质队伍驻守各镇街,集中力量做好各镇街地质灾害防治支撑服务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市级重点调度和区级日常调度相结合的分级调度机制,加强雨前、雨中、雨后实时调度,精准高效将“四重”网格员和地灾防治专家调度到地灾风险区域和灾险情现场。三是加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培训,对所有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2021年5月底之前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提高受威胁群众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坚决杜绝撤离人员擅自回流造成伤亡。四是坚持人防与技防协同,强化智能技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早期识别、成灾机理和规律、防治方法等进行研究。
(四)开展综合防治,采取以治理和搬迁为主的方式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建设、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要求,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分轻重缓急,选择危险程度高、威胁人口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快推进2020年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的3处地质灾害灾后重建项目(覃家岗街道凤天竹苑不稳定斜坡、歌乐山街道天池村向家湾不稳定斜坡、石井坡街道5处地灾隐患点综合治理),确保灾后重建顺利完成。二是探索地质灾害降险处置措施,采取花费少、施工时间短、防范效果好的措施,对童家桥街道五灵观社区铁路步道上方危岩等7处隐患点进行降险处置,降低隐患的威胁程度。三是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工作力度,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受威胁对象。
(五)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围绕“蓄降水地质灾害安全监测与防范、抓紧建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两大主题,集中力量继续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根据市级部门工作部署,做好库区隐患点群测群防的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二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积极申请将符合要求的隐患纳入后续规划工程治理。三是继续做好嘉陵江沿线(井口至土湾段)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六)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执行和监管。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会同发展改革、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务必确保我区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在动工实施前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检查督促在建工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五、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和“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地勘支撑、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扎实做好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应急处置、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工作;已查明的地质灾害点要做到责任单位、监测手段、宣传力度、防治措施“四到位”和警示牌、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两卡(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等群测群防工作“八落实”;要建立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隐患点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消除隐患;要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演练。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指导各镇街、区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市、区政府有关要求,对可能影响地质环境的施工项目进行监督。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可研、概算等审批办理。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区级地灾专项资金并及时拨付。区应急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组织开展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抢险救灾等工作,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域内在建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积极主动配合协调处理大学城复线、土主隧道等在建隧道施工项目因施工诱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和后续治理工作。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所管理城市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巡查、排查和监测,将影响区域城市道路的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日常管理和维护,协调市级城市管理部门做好城市道路及桥隧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地质灾害威胁到城市道路及周边人民群众安全时,应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迅速恢复城市道路功能。区交通局负责管辖公路沿线周边(特别是沙坪坝区山区公路沿线6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辖区内铁路沿线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协调铁路部门加强对区域内在建工程施工过程(特别是隧洞施工)的监管,积极、主动配合、协调处理在建隧道施工项目因施工诱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排查、监测工作,当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区文化旅游委负责指导旅游景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农业农村委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以及因山洪引发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监测工作,当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区经济信息委区负责配合镇街指导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内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教委负责所有教育用地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做好威胁学校地灾隐患巡排查和治理工作。区公安分局负责在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组织险区临时转移安置过程中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维护、舆情导控等,全力维护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病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负责采取措施,作好灾后疫情防治工作。区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处置期间的气象信息,同时进行灾害性天气趋势分析和预报,不定期发布全区山体滑坡等级预报。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保障。对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特别重大地质灾害,要积极争取中央、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对较重、一般的地质灾害,要多渠道争取防治资金。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良好机制,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大管理力度,强化考核监管。一是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动,禁止有关单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域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二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集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依照规划组织开展区域整体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业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四是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工程建设、市政设施、交通干线、铁路沿线、水利设施、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等领域的监管,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不当工程建设活动立即责令停止。五是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建设、交通、农水等相关部门联动,建立区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建议落实情况抽查检查工作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和项目业主落实防治措施建议,严密防范不当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落实防范措施。对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不明确、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倒查责任,严肃处理。
(四)强化应急保障,提升处置能力。区应急局要做好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指导全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开展。各镇街和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确定灾险情级别,调集应急队伍,准备救援物资,组织群众撤离。承担应急勘查、监测和工程治理任务的单位,原则上由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指挥部在应急救援队伍和驻守专业地质队中选定。要加强水利、气象等部门的联动合作,完善气象预警联合会商制度。
(五)加强绩效考核,推进体系建设。各镇街、区级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区两级政府的防灾部署,加快推进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绩效考核的要求,根据“责权统一、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加强资金整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绩效是各级政府目标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年度项目资金支持的依据,项目实施情况较差的镇街会适当减少项目安排。各镇街要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工作,落实实施方案,细化资金预算,加强项目组织,强化实施进度,保障项目运行,规范资金使用。各镇街要推进全面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绩效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保障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高效实施。
附件:1.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2.各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值班电话
3.各镇街驻守地质队员一览表
附件1
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电话
序号 |
单位名称 |
值班电话 |
传真 |
1 |
区应急管理局 |
65465906 |
65401463 |
2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65368752 |
65368781 |
3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65312772 |
65409375 |
4 |
区发展改革委 |
65368184 |
65368281 |
5 |
区交通局 |
65310028 |
65315995 |
6 |
区城市管理局 |
65304696 |
65304696 |
7 |
区农业农村委 |
89857306 |
89857306 |
8 |
区经济信息委 |
65308515 |
65308595 |
9 |
区财政局 |
65368288 |
65368298 |
10 |
区教委 |
86055600 |
86055602 |
11 |
区政府督查办 |
65368522 |
65368519 |
12 |
区公安分局 |
63755112 |
63755126 |
13 |
区卫生健康委 |
65368146 |
65464406(白)65368146(夜) |
14 |
区气象局 |
86234162 |
65337121 |
15 |
区文化旅游委 |
65425389 |
65425303 |
16 |
区生态环境局 |
65314510 |
65330958 |
17 |
区人武部 |
65465908 |
89230916 |
18 |
武警消防支队 |
65466030 |
63755119 |
附件2
各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值班电话
序号 |
单位名称 |
值班电话 |
地灾人员 |
联系电话 |
分管领导 |
联系电话 |
1 |
覃家岗街道 |
65304066 |
陈华锋 |
18523066819 |
黄 河 |
13983977596 |
2 |
渝碚路街道 |
65311768 |
吴少华 |
15923018942 |
樊 川 |
13983726180 |
3 |
沙坪坝街道 |
86266123 |
孙小双 |
15086933513 |
刘芸国 |
17323832527 |
4 |
小龙坎街道 |
65311418 |
朱 斌 |
13883220626 |
冯小彪 |
13368366797 |
5 |
天星桥街道 |
65313415 |
王 军 |
13452899465 |
万树元 |
18996366333 |
6 |
土湾街道 |
65001228 |
吴世霞 |
17783071225 |
张宗华 |
18183128782 |
7 |
新桥街道 |
65203005 |
邓雷凡 |
13996083056 |
徐仕艳 |
13708381947 |
8 |
双碑街道 |
65131962 |
胡敏 |
18908302557 |
陈献中 |
13452880403 |
9 |
石井坡街道 |
65135766 |
余 元 |
13896579782 |
秦宝骏 |
13883427366 |
10 |
童家桥街道 |
61691114 |
张一弛 |
17783054323 |
汪 雷 |
13883349954 |
11 |
磁器口街道 |
65010003 65011002 (夜) |
李俊杰 |
13640510791 |
喻海军 |
13896888232 |
12 |
山洞街道 |
65534056 |
罗小波 |
17783879053 |
周 斌 |
13983107168 |
13 |
陈家桥街道 |
65633197 |
何元庆 |
13638292675 |
吴 杰 |
13452036676 |
14 |
丰文街道 |
65610017 |
毛 椋 |
15923059300 |
归胜利 |
13594181792 |
15 |
联芳街道 |
68602313 |
肖渝侠 |
19923105770 |
张 英 |
13996320288 |
16 |
歌乐山街道 |
65508821 |
类君君 |
13594068449 |
王成有 |
13594476893 |
17 |
井口街道 |
65183947 |
高 刚 |
18875019613 |
徐 晔 |
15923076521 |
18 |
青木关镇 |
65600115 |
吴长伦 |
13594140475 |
张 冬 |
13983645373 |
19 |
凤 凰 镇 |
65600137 |
蒋茂伟 |
15523017161 |
何 江 |
17783106565 |
20 |
回 龙 坝 镇 |
65650178 |
汪林海 |
18875143927 |
何 波 |
15023407339 |
21 |
土 主 街 道 |
65685155 |
谭子奎 |
13658326573 |
方 伟 |
17623200987 |
22 |
中 梁 镇 |
65540915 |
杨海波 |
15123319410 |
冉永忠 |
13896023111 |
附件3
2020年各镇街驻守单位及人员安排表
技术单位 |
驻守街镇 |
驻守人员 |
联系电话 |
驻守专家 |
联系电话 |
南江地质队 |
山洞街道 |
李跃明 |
13983896649 |
李庆华 |
13637966566 |
歌乐山街道道 | |||||
中梁镇 | |||||
青木关镇 |
欧寒枚 |
13452083173 | |||
川东南地质大队 |
凤凰镇 |
陈本勇 |
13983213561 |
周业成 |
13996076241 |
陈家桥街道 | |||||
丰文街道 | |||||
回龙坝镇 |
马超 |
13629709332 | |||
土主街道 | |||||
井口街道 | |||||
208地质队 |
双碑街道 |
林良轩 |
13628474760 |
王开华 |
15823283852 |
石井坡街道 | |||||
童家桥街道 | |||||
磁器口街道 | |||||
小龙坎街道 |
刘鹏城 |
13883097463 | |||
土湾街道 | |||||
覃家岗街道 | |||||
沙坪坝街道 | |||||
天星桥街道 | |||||
联芳街道 | |||||
新桥街道 | |||||
渝碚路街道 |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