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25年“爱尚重庆 跃动沙磁”消费季暨重庆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马拉松赛相关筹备情况。
4月20日,赛事将在磁器口古镇沙磁文化广场开跑,来自11个国家的1.3万名沙坪坝校友将在半程马拉松、迷你跑两个项目中,共同享受这场兼具专业性与国际范的体育文化盛会。
联结全球校友,重温青春记忆
本届赛事有何特色?在发布会上,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汪黎黎介绍:“赛事将以青春记忆为主线,搭建友谊情感新平台。”
赛事创新设置了“学校团队赛”,包括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一中、南渝中学、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等在内的27所中小学和17所高校共同组成的44支团队代表。选手个人成绩与集体成绩绑定,既能实现在个人赛上拼搏,又能为母校争取团体荣誉,激发校友归属感与凝聚力。赛道沿线设置44个“校园加油站”,通过啦啦队助威、才艺表演、文化打卡墙等多种形式让校友在奔跑期间,实现体育竞技与青春回忆的情感共鸣。
赛道设置在嘉陵江滨江路上,主要串联磁器口古镇、重庆大学、国际创客港、双碑大桥等10余个城市地标,将嘉陵江开阔水景与城市人文底蕴巧妙融合,让校友们能轻松领略山城美景。此外,沙坪坝对沿途隧道进行了通风提亮、增彩改造,使其变身为“奇幻时空隧道”,让校友在奔跑中感受“穿越时光,重回校园”的青春氛围。
赛事以“选手体验”为核心,遵循中国田协标准,全程累计爬升仅89米,平均坡度≤2%,兼顾竞技公平与奔跑舒适度。在后勤保障上,配备AED设备及专业医护团队,设置14个医疗站,从5公里开始,往后每2.5公里设一个补给站。现场还设有特色美食区,为校友们提供地道的重庆火锅、香辣钵钵鸡、爽口凉面等美食,让校友在进行脚步下竞技的同时,也能感受舌尖上的重庆魅力。
汪黎黎表示,本次马拉松不仅是一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休闲体验,也是一场联结全球校友、重温青春记忆的文化盛宴。沙坪坝将以赛事为媒、以友谊为链、以校园为家,充分展现沙坪坝浓郁而独特的城市魅力与时尚活力。
校友经济链接地方经济
举办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赛,少不了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重庆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许骏说:“我们作为赛事的参与方,始终秉持‘服务校友、赋能城市’的理念,致力于把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IP一炮打响,将赛事打造成为校友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双引擎’。”
为此,重庆大学校友总会以“资源整合力”夯实赛事根基,充分发挥联合主办方的枢纽作用,构建起“政-校-企-友”四位一体的协同网络,成功邀请到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杰出校友刘鹏为比赛鸣响第一枪,联动校领导班子、上市公司创始人、全球校友代表组成“沙马天团”。整合专业力量拍摄赛事宣传片,为赛事注入青春律动与文化韵味,并发动学生组建了一支160人的志愿者队伍,为赛事提供后勤保障、医疗观察。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校友总会”官方公众号已连续发布赛事消息,覆盖超40万校友群体,报名人数突破1400人,还联合国际处组织了30余名留学生参跑迷你跑项目,扩大活动影响力。学校还将在赛道核心区域设立“校园加油站”,搭建校友交流区与成果展示区,让校友在奔跑中重温青春记忆,在交流中激活合作机遇,推动发展与经济齐飞,健康共快乐一色。
“赛事仅是起点,发展未有穷期。”许骏表示,重庆大学校友会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加强校地企三方联动,配套开展“2025年校友健康经济发展大会”和“2025年校友经济发展研讨会”,推动校友资源、学校科研与地方产业深度对接、精准匹配,努力以赛事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以发展为内涵,以共赢为目的,加速促进校友经济与地方经济深度链接,全力培育壮大校友经济生态圈。
搭建开放型校友共享平台
沙坪坝除了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还有一大批优质的中小学。2025重庆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赛,也吸引了大量中小学校友前来共享盛宴。
“全球校友马拉松赛事,重庆一中共有280余名校友报名,年龄从18岁到58岁,行业覆盖教育、医疗、科技、金融、传媒等多个领域。借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编织校友情谊,共同见证校友们的温馨互动与拼搏时刻。”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说,该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校友成长、成就校友价值”的理念,将赛事筹备转化为凝聚校友情谊的温暖行动。
在赛事中,重庆一中注重以服务为温度,搭建情感共振“能量场”。学校将全方位给予参赛的校友们最细致贴心的服务关怀,赛道沿途设置了多个加油补给站。学校街舞社的孩子们将在补给站舞台上表演青春舞蹈;重庆一中吉祥物在打卡点温馨祝福;30多名志愿者全程守护,为参赛校友加油助威;校友会成员将为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赛场每一处细节也都传递着母校的牵挂。我们还为每位校友准备了校徽和餐券,邀请他们回到母校,重温青春的味道。”毛明山说。
毛明山也表示,赛事不是终点,而是校友生态共建的新起点。学校将把体育活动作为联系校友、服务校友的新方式,并计划增设“全球校友线上跑”和“校友企业公益接力赛”等活动,让更多校友参与其中。学校还将以赛事为起点,搭建更开放的校友共享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助力校友职业发展与母校学科建设的“双向奔赴”,续写校友情谊“长剧本”。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