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政务新闻>动态新闻>沙区要闻
“立足西部 ‘链’通世界” 沙坪坝这个委员工作室为“六区一高地”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发布日期:2025-05-07
字体:【 默认 超大 |

日前,由市政协研究室、提案委、文化文史学习委、经济委指导,市政协新闻宣传中心(重庆政协报社)、沙坪坝区政协组织开展的“扛起新使命·委员话落实——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系列直播走进了位于沙坪坝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内陆开放委员工作室。沙坪坝区政协主席杨邦维、国际物流枢纽公司董事长黄浦、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公司总经理杨敏、沙坪坝区科技局局长邱勇4位政协委员,围绕“立足西部 ‘链’通世界”主题,分享了他们把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力量,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的履职故事。

搭平台建良言 委员优势提供智慧力量

沙坪坝区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中欧班列始发地,近年来持续释放“通道+经贸+产业”的联动效应,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形成以智能网联汽车、医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如何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进一步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能增效?2023年3月,沙坪坝区政协先行先试,探索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创新打造了经济界委员会客厅。

杨邦维介绍,重庆内陆开放委员工作室建成以来,着力发挥委员优势,结合园区发展重点和委员专业特点,设计了“6+N”活动,即一次专题调研、一次监督视察、一次走访企业、一次委员沙龙、一场主题协商、一次委员讲堂以及N场其他履职活动,保证委员工作室每月有活动、每人能参与。“大家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等主题提出了20多条真知灼见,有的被园区或职能部门直接采纳,有的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向上报送。”令杨邦维欣喜的是,该委员工作室还着力发挥阵地优势,承办了市政协“智汇经济圈”第六期协商履职活动,9名委员、专家聚焦“建强综合枢纽·带动内陆开放”建言献策,为助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了智慧力量。

邱勇也是重庆内陆开放委员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去年,他和工作室其他委员一起深入园区、企业,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先后参与了10余次委员工作室的履职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携程金融科技、美团新零售科技等具有创新引领性的产业项目落地,完善口岸创新生态链;通过走访指导,重点帮助传统商贸物流企业挖掘创新点,提升口岸创新能级;通过活动策划,多次举办产教融合场景教学与人才交流活动,增强口岸创新氛围,扩大创新开放影响力……”邱勇分享他围绕创新与开放开展的履职时,成就感满满。他说,今年,他和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将继续致力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参政议政职能,聚焦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针对性多维度开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调研与协商,围绕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主阵地开展讨论,重点围绕区属国有企业推进市场化转型、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开展协商座谈,为高质量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重庆开放发展献智出力。

拓通道强枢纽 多式联运体系更加完善

除了借助政协平台,积极履职助力,委员们还在直播中分享了他们立足岗位,推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我们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我们深感自豪、备受鼓舞、备受振奋。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园区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每位园区人都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黄浦说,一年来,园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展国际新线路、海外仓,积极推动数字通道建设,加快打通多式联运中的卡点、堵点;积极融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促进作用,以通道增强国际枢纽的集疏运能力,以通道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形成“通道+枢纽+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影响力。

“一年来,我们园区多式联运通道体系更加完善。”黄浦介绍,目前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新开行了重庆—伊斯坦布尔、重庆—巴塞罗那、重庆—阿富汗3条国际线路,在澳大利亚、丹麦、越南、柬埔寨等地新拓展8个海外仓,过去一年共开行四向班列超4600班、增长约14%。在园区开行的国际通道主线路累计达到63条,辐射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另外,还在全国率先开行了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双向班列,时效提升30%;首发渝深铁海联运图定班列,铁路运输时间从5天压缩至2天;陆海新通道、渝新欧联动开行东盟快班,实现“一箱到底”,较传统运输方式节约了5至10天。

汇聚优势产业 更好惠及企业和群众

如今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更是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走廊。如何沿着这条新通道,让更多要素资源有效流动,带动更多新产业拔节生长?

“为更好赋能对外经贸合作,我们落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法务区,并引进中西部地区首个欧盟律师事务所、亚太北海国际仲裁院。为推动优势产业集势成群,联丰智慧产业园、中交冷链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新增了50万方高标准仓储。”黄浦说,一年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开放平台效能不断提升,还与柬埔寨合作,落地了东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开行了首趟木薯粉班列。“一带一路”产城融合项目也提速建设,国际贸易产业园一期主体已完工,将打造总部贸易、数字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全市产城融合示范项目。

“园区的特色产业生态逐渐形成。”黄浦介绍,在整车产业方面,园区按照沙坪坝区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部署,推动整车产业补链强链,新签约德国博速、卡尔森等整车项目15个,产业链上下游已集聚相关企业700家,汽车进口突破4.3万辆,服务“渝车出海”超17万辆,覆盖赛力斯、长安、吉利等近20个品牌;在医药方面,园区落地了“药食同源”进口便利化改革试点,口岸年进口医药3.4亿美元、占全市近7成,“我们正在从医药物流向研发、制造延伸,落地了复星医药、东得医药研发中心、国药太极西南药业生产基地等近40个企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医药全产业链生态。”此外,在冷链产业方面,依托进境肉类口岸,完成内陆地区首票文莱原箱进口冻水产进口,智利车厘子直采实现常态化,目前进口已覆盖牛肉、鸡肉、猪肉、水产等4大类18个细分品种,一年来,进口210个标箱,同比增长超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