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圈建设规划纲要》,打好“科创牌”,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依据国家、重庆市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
“十三五”期间,沙坪坝区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改革,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绩。
截止2020年底,全区有高校16所、校区19个,有独立科研机构3家,有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8个、省部级研发平台287个,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50%,创新活跃指数居重庆市前列。
(一)壮大创新平台有新突破
聚焦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编制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等5大方向21个重点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库,引进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优化整合创新载体平台到35个,组建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浪尖制造工场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业设计中心,中电光谷·智创园正式运营,金沙星座·科创园、成渝高校·同创园启动建设。青凤高科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建成28.5万平方米铁路口岸创新中心和10万平方米的自贸园区企业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建、集约创新空间超过120万平方米。
(二)引育创新主体有新成效
紧扣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3+1”主导产业,外引内育并重,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建成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万普隆非常规油气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科技型企业超过100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其中市级高端研发机构7家;世纪科怡、博张机电、百转电动汽车等17家科技型企业在重庆科创板挂牌,中集物流、艾艺荷马、光宝联合等企业完成B轮融资。
(三)深化校地合作有新局面
探索实践“一校一圈”“一校多圈”“多校一圈”“跨区建圈”等建设模式,编制实施环重庆大学、环重庆师大、环科技学院、环建筑职院、环电子职院等5所高校创新生态圈方案,启动环政法—川外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编制,建成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重庆应用数学中心等重点项目11个,着力打造共享工投·产创园、浪尖渝力·意创园、学苑U街·创业园、中电中电光谷·智创园、金沙星座·科创园、成渝高校·同创园等6大校地融合园区,推动大连光洋、前卫集团、中聚高科、点检生物等知名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
(四)科技成果转化有新举措
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法》,制定实施《沙坪坝区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和假冒行为治理实施方案》、《沙坪坝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方案》,继续加强重庆市科教文化大区和全国知名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建成15个知识产权工作站。推动知识产权技术评估、鉴定、交易服务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落户,基本建成5个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2期,成立沙坪坝区技术市场协会,扎实推进科技抗疫“百城行动计划”。
(五)优化创新生态有新作为
全面落实国家、重庆市科技创新政策,形成“人才+财政+金融+税收+土地”创新政策包。加强人才引育,出台“沙磁工匠”计划,柔性引进院士32人、国家高层次专家520余人,组建创新创业团队400余个,集聚创新创业人才2300余名。强化金融支撑,组建种子、汉新、育成等4支创投基金,总规模超过12亿元,向170余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2.5亿元。提升服务水平,组建民营科技企业商会,开展“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月”活动,举办“沙磁创新论坛”14期,承办全国模具制造2025高峰论坛、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组织开展中国工程院“民营企业院士行”活动;建成市级科普基地32个、区级科普基地32个;支持社会领域科学研究,立项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项目126个。
二、“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
(一)创新平台4项指标全面完成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科技园区数量,均完成指标;众创空间数量优化整合到32家,未能达到规划指标。
(二)创新投入3项指标完成1项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 2019年达到3.53%,预计2020年超过3.55%,达到规划要求;2019年,科技投入占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1.4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64 %,未完成“十三五”设定指标。
(三)人才支撑3项指标基本完成
每万人科技人员2018年底为128.5人,达到规划要求;2020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预计超过21.1万人,可望达到规划指标。
(四)创新产出3项指标全部完成
2019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5.98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0%,均达到规划要求。
表1:沙坪坝区“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目标 |
达成度 |
是否完成 |
创新 平台 |
1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个) |
25 |
45 |
是 |
2 |
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个) |
100 |
264 |
是 | |
3 |
科技园区数量(个) |
5 |
5 |
是 | |
4 |
众创空间平台数量(个) |
40 |
32 |
否 | |
创新 投入 |
5 |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比重(%) |
2.5 |
2020年预计3.55 |
是 |
6 |
科技投入占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比重(%) |
3 |
1.496 |
否 | |
7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5 |
0.64 (2019年) |
否 | |
人才 支撑 |
8 |
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人) |
90 |
128.5 |
是 |
9 |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
22 |
2020年预计21.1 |
否 | |
10 |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人年/万人) |
100 |
无统计 |
—— | |
创新 产出 |
11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26 |
45.98 |
是 |
12 |
授权专利数(件) |
4500 |
5297 |
是 | |
13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65 |
80以上 |
是 |
三、“十三五”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区级层面的科技创新政策数量较少、力度较小,企业获得感不强。二是科技企业集群发展不充分。科技企业总量偏少,龙头企业匮乏,产业聚集度不高,空间分布零散,难以形成科技创新生态。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具备。2019年全区231家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53家,研发投入13.93亿,研发投入强度只有0.64%,远低于全市1.6%的平均水平。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高校成果的就地转移转化还存在缺乏对接平台、缺少资金支撑、风险防控难度大等诸多阻碍。五是科技金融支撑发展不完备。科技金融体系不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单一,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组建没有实质进展,创投基金体系不完善。六是科技创新承载空间不满足。“三街一镇”划归高新区直管后,适合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的场地、楼宇空间更为紧张。
当前,世界科技创新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世界局势
当今世界科技正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科技制高点加速向深空、深地、深海领域拓进,前沿基础研究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交叉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大数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加速融合,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全球科技创新格局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演变。
二、国内态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全局和未来,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全球科技竞争力。按照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重点推进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继出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新基建”等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政策利好,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是我国从“进入创新型国家”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时期。
三、重庆形势
经过直辖20多年快速发展,重庆跻身GDP万亿级城市家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记”以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机遇,高标准规划打造重庆高新区升级版,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强力推进“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发展,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沙区机遇
“科技创新是沙坪坝的优势和特色,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输赢的一张牌,是全局当中的关键牌。”“十三五”末,沙坪坝迎来重庆发展全面向西的战略机遇,重庆高新区、西部科学城、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南向陆海贸易新通道等机遇高度集成,沙坪坝区新一轮城市规划调整,“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正在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为位居重庆主城都市区核心的沙坪坝区基本完成“爬坡上坎”、加快实施“换挡提速”、谋划实现“换道超车”提供强劲动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重庆高新区建设为重任,以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双循环”为使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强科技供给能力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合作交流为动力,以科技赋能生产、添彩生活、保护生态为根本目的,以拓展科技创新空间、集聚科技创新要素为保障,以深化校地融合、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开放合作、优化创新生态为重点,聚焦“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加快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全面建设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地、新科技诞生地和新产业生成地,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为构建沙坪坝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一、坚持改革创新
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介金”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创新体制机制,重点破解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卡点、难点问题,全面实施“科技+”行动计划,推动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教育、文旅、卫生、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融合应用,充分释放科学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活力,将科教文化强区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坚持高端引领
对标国际国内科技创新中心、科学城及发展趋势,积极参与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规划,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重点项目、重大行动计划,高效率完成主要任务,抢占科技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大力实施中新自贸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项目,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坚持激发活力
注重改善政务服务与激发市场活力有机统一,建立地方与在区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大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加快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增强“创业兴业”硬实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提升“近悦远来”软实力。创新校地、校企、军民、政商合作模式,激发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推广应用。
四、坚持服务民生
践行“科技以人为本”理念,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和科学伦理建设,完善“三评”改革,引导全体科技工作者和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根植在祖国、成渝和沙坪坝大地上,着力破解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点科技问题,让更多科技创新“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增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打造高品质宜学、宜研、宜创、宜业、宜居地。
五、坚持开放合作
理性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善于在危机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落实重庆市引进创新资源行动计划,融合重庆高新区、深化“锦磁”“绵沙”合作,唱响“双城记”,主动融入成渝创新网络、全国创新格局、全球创新体系,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科技创新合作,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系统构建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协同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承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高地。
一、总体目标
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地位凸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积极进展,创新资源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显著增强。到2025年,建成国家科普示范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区域综合创新指数重庆一流、西部领先,成为重庆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地、新科技诞生地和新产业策源地。东部嘉陵江西岸科技创新带基本建成,打造科教文旅居相融相生的人文母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教育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形态基本具备,助力宜教宜学宜创宜业宜居的科技新城;中部、西部“两山”科技成果广泛应用,打造科技、人文、生态一体化的生态屏障。
到203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教育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基本建成,成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科创智核、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增长极、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地,建成西部一流科技强区。
二、具体目标
(一)创新版图完成重构
构建“两城两带两屏”创新版图:东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发展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工艺设计等设计创意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以嘉陵西岸创新带为核心的人文母城;西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智慧物流、科技金融和高技术服务业,打造以科学大道—梁滩河谷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为核心的科技新城;中部中梁山、西部缙云山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拓展,重点打造科技应用场景,建设以科技与人文、生态相融相生的生态屏障。
(二)创新创业人才荟集
重庆市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到2025年,在区院士、柔性引进院士、项目参与院士达到200人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达到500人以上,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120人以上。到2035年,集聚院士达到300人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1000人以上,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50人以上,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23%以上。
(三)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5年,R&D投入强度保持4%以上(科学城板块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0.8%以上,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到2035年,R&D投入强度达到5.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7%。
(四)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到2025年,新增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沙磁双创”升级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融合”,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31个,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及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到2035年,新增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级创新平台20个、双创载体超过40个。
(五)创新绩效显著提高
到2025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60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累计2000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保持在85%左右,技术市场交易额累计完成40亿元。到2035年,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到60件,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占工业企业营收比重超过92%。
表2:沙坪坝区“十四五”科技创新主要指标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0.91(2019) |
≥65 |
预期性 |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3.55 |
≥4.0 |
预期性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 |
0.64(2019) |
≥0.8 |
预期性 |
规上高新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
84.9(2019) |
≥85 |
预期性 |
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件) |
50.2 |
≥60 |
预期性 |
技术市场交易额(亿元) |
2亿 |
≥40亿 |
预期性 |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
100 |
≥200 |
预期性 |
科技型企业数(家) |
1012 |
2000 |
预期性 |
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个) |
18 |
≥28 |
预期性 |
创新创业载体数量(个) |
34 |
≥65 |
预期性 |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 |
81.67(2019) |
≥120人 |
预期性 |
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
18.1 |
≥23 |
预期性 |
融入高新区、建设科学城、打好科创牌,构建 “两城两带两屏”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一、东西两城
(一)东部人文母城
聚焦高技术服务、设计创意、生命健康产业,推动科技—文旅融合、科技—卫生融合,依托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肿瘤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和文旅项目、都市商业、高铁设施、品质社区,创新孵化空间、打造科技应用场景,赋能传统生产、添彩都市生活、美化城市生态,助力品质人文母城建设。
(二)西部科技新城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业,重点承载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建设任务,着力规划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大工程、大项目、大设施,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孵化科技企业、生成现代产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新城。
二、东西两带
(一)嘉陵西岸科技创新示范带
以212国道、沙滨路为发展轴线,串联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科技赋能上新高铁经济区、嘉陵江智慧创意湾区、沙磁文化旅游区,打造产学研用商旅居一体化发展示范带。
(二)科学大道—梁滩河谷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以科学大道、梁滩河谷为发展轴线,规划实施科学城黄金湾·智谷、自贸区创新中心、高科创芯园、科技金融大厦、研发保税园区、梁滩河谷科技公园等科技项目,建设五云湖科创社区、菁云湖科创社区,打造科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
三、中西两屏
(一)中部中梁山生态屏障
重点推动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应用,围绕都市数字乡村建设,保护性开发普照湖、中梁矿坑群等人文资源,科技赋能歌乐山森林公园、荷塘月色、斐然湖等项目,新建国家气象科技公园等一批科技科普公园,打造互联网小镇、智慧型人文休闲场景,建设链接东部老城与西部科学城的科技创新生态屏障。
(二)西部缙云山生态屏障
利用缙云山自然生态及人文遗存,保护性开发国立中央音乐学院、仪表十二厂、青木湖、青木温泉、菁云湖等,科技赋能萤火谷、蓝染工坊等项目,衔接东西、贯通南北,打造科学城“绿色肺叶”、天然氧吧、人文厚土和生态游憩功能带,成为科学家的后花园、创业者的养心地。
图1:西部(重庆)科学城及沙坪坝区产业功能规划
图2:“十四五”沙坪坝区科技创新版图
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新要求,抓实抓牢科技创新新机遇,规划实施十一项重点任务。
按照“一城多园”模式,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担当西部(重庆)科学城主阵地、主力军职责,聚焦“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协同“一核三片”,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
一、统筹规划空间布局
(一)推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
突出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功能定位。聚焦科学教育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加强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规划有机衔接。推动专项规划“多规合一”。建立区域规划统筹机制,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等科学城专项规划“多规合一”。
(二)推动空间规划快速落地
编制沙坪坝区国土空间规划,完成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加强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和人才协同,促进“三生”空间有机衔接、相伴共生。
(三)提质提速扩容发展空间
坚持“一盘棋”思想,按照“产业呼应、业态相容、功能互补、生态融合”的要求,凸显科学大道主轴带动作用和梁滩河谷生态核心价值,发挥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集聚效应,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体系。建立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青凤高科产业园、大学城北拓区等重点板块协作共建机制,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口岸平台和服务贸易等发展空间,到2022年,实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青凤高科产业园空间有效拓展,园区间快捷互通。
二、提升优化创新平台
(一)建设高端研发平台
集中布局和加快建设一批科学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联合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公司全力推进量子通信器件联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建设轻合金材料、人工智能、硅光子集成芯片等领域研发中心、交叉研究平台;依托小康工业、吉芯科技等龙头企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高端数模转换芯片等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物流园区产业优势,打造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等领域研发平台;推动成渝高校院协同建设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疾病预防与智慧检测、环境智能增容与生态系统修复等重点实验室;引进中科院、工程院、重科院、电子科大等大院大所资源,围绕“4+1”主导产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二)建设创业孵化平台
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深化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推动在区高校校内众创空间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探索建设重庆(深圳)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引进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光研院、首创高科等知名院所、孵化机构,依托青凤高科产业园创新孵化中心、黄金湾·智谷、自贸区创新中心、首创创芯中心等楼宇新建专业化孵化平台;引进电子科大、四川大学、中国网安等高校、企业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拓展成渝高校·同创园,探索打造“实验室+试验场”孵化服务平台;引进重科智谷、大学客、中关村知名机构建设新型孵化器;引进中电光谷、首创高科等科技服务机构打造中电光谷(西部)科技城等大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十四五”期间,建成沙滨路、菁云湖、五云湖三个大型孵化器集群、生态型科创社区。
专栏1:孵化器集群(生态型科创社区)建设项目 沙滨路孵化器集群:依托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环重庆师范大学创新生态圈、环政法-川外创新生态圈及特钢厂工业博物馆、沙滨路科创带等,打造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型孵化器集群。 菁云湖孵化器集群:依托青凤高科产业园创新孵化中心、中电光谷·西部科技城、联东U谷等,打造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大型孵化器集群。 五云湖孵化器集群:依托黄金湾·智谷、自贸区企业创新中心、首创创芯园等,打造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的大型孵化器集群。 |
(三)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加快构建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体系,升级改造楼宇载体和公共设施,打造高水平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国家、市级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机构,整合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成果转化机构,建设西部科学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依托首创高芯园,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重庆科学城未来科技馆,打造科技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和高校院所力量,建设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城、特钢厂国际创意产业园;服务陆港型国家物流园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检验检测平台、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大宗期货交割中心;协同重庆大学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整合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在区高校资源,建设科学城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专栏2: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项目 科技服务:西部科学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平台、传化未来科技城、重庆科学城科技馆等。 工业设计: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特钢厂国际创意产业园、博嘉屹工业设计中试制造基地、西部(重庆)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等。 检验检测:超瞬态物质大科学装置、重庆大学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检验检测平台、科学城大型科学仪器中心、赛宝适配中心、重科院检测中心等。 科技金融:“一带一路”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科学城金融大厦、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大宗期货交割中心等。 |
三、加快集聚创新资源
(一)引育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基础研究主导作用,发挥科研机构技术攻关引领作用,强化三大创新主体投入强度、科技含量、税收贡献、就业带动。加快建设小康智能网联汽车、美中双和医疗器械等重大项目,支持吉芯科技、万普隆等企业放量扩产,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汽车、智能装备、生命健康、高技术服务企业;引进一批高技术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科技创新投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打造科技人才高地;支持企业在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上市。
(二)创建创新基地
增强各类创新空间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孵化能力、产业生成能力、经济产出能力,高质量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基地。规划建设科技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总部楼群,打造50万平方米企业总部聚集区;规划建设独角兽企业岛,聚集一批新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和准独角兽项目,提振经济发展后劲;在黄金湾·智谷规划建设瞪羚企业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等领域培育高速成长的瞪羚企业,助力产业梯队发展;加快建设赛宝适配中心、拾光阁数字经济创新港、飞机楼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到2025年,引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10家,建成科技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10个。
专栏3: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工信部五所赛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测试中心、拾光阁数字经济创新港、飞机楼数字经济产业园、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产业园、重庆模具及成形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慧眼技术服务中心及研究院、重庆智能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模组生产、智能传感器、区块链产业经济园、重科智谷数字产业园、中梁镇都市数字村庄等。 |
(三)实施重大项目
聚焦“科学”“创新”主题,围绕“五个中心”建设,编制实施《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实施方案》《打好科创牌工作方案》,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超前规划、滚动实施空间平台、研发孵化、产业龙头、要素生态、基础设施等五大类100个重大项目,率先将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建设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专栏4: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重点项目 空间平台: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青凤高科创新孵化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大学城北拓区“独角兽”岛、科学城黄金湾“瞪羚”基地、重科智谷沙坪坝基地、清科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重庆(深圳)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器与重电“焕智”机器人创客创新基地、电子科大(重庆)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孵化基地、科学城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科学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学城科技金融小镇、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区块链产业经济园。 研发孵化:量子通信器件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重庆智慧能源创新研究院、重庆工业设计城、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二期)、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重庆研究院、中聚高科分子束外延生长设备产业化暨半导体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院、国家轻合金材料研究院、工信部五所质量技术研究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共享科研平台、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西部民用航空技术应用研究院、重庆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第三代半导体特色工艺研究院、微纳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中科·国机应用研发暨孵化平台、物流科技智慧创新PEVC中心、国际物流城金融服务中心、西部(重庆)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中技所-车库咖啡科转孵化创新基地、重科智谷科学城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中科院成果转化基地。 |
抢抓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弥补创新平台短板,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生成。
一、激活研发平台牵引效能
继续推进校地、军民融合发展,支持各级各类高校建好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300多家国家级、市级(省部级)研发平台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国家重点战略和经济主战场,积极承担纵向课题、开展横向联合和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引导和鼓励高校、企业逐步有序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中心及仪器设备,支持和指导企事业单位、科研团队和个人开展科学实验。围绕“4+1”主导产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能源装备、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联合,创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引进国内、国际高端创新资源,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高端研发机构。
表3:“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的研发平台
产业领域 |
研发平台名称 |
集成电路 |
硅光子集成芯片实验室、模数转化器芯片技术创新中心、御芯微信息技术研究院、高科创芯泛集成电路研究院、量子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 |
人工智能 |
益模(重庆)智能制造研究院、赛宝工业适配中心、芯片智能检测实验室、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
大数据 云计算 |
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智能数控系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智慧建造技术研究院、 |
区块链 |
西部(重庆)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 |
智能制造 |
汽车“三电”技术创新中心、轻合金材料实验室、重庆磁悬浮动力技术研究院 |
生命健康 |
西部智慧肿瘤研究(诊疗)中心、癌症早期筛查技术研究院 |
能源装备 |
中科广能能源研究院、万普隆非常规油气研究院、智慧能源综合利用实验室 |
生态环保 |
西部(重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中心、川渝共建环境智能增容与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 |
高技术服务 |
川渝共建疾病预防与智慧检测重庆重点实验室、建筑智能检测技术研究院 |
图3:“十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的研发平台分布图
二、创新转化平台建设模式
巩固“十三五”创新载体平台优化整合成果,扶持清理整顿后35家转化平台做大做优做强。落实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要求,支持高校院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继续办好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造条件、创新模式,鼓励新办。引进市内外双创主体、运营机构,围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及嘉陵左岸创新发展示范带、科学大道高质量发展示范带,聚焦科技创新、文化创意,集中建设一批专业化、国际化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打造大型孵化器集群和生态型科创社区。
表4:“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的转化平台
序号 |
转化平台名称 |
责任单位 |
进展状况 |
1 |
中电光谷·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器、加速器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在建 |
2 |
科学城黄金湾·智谷孵化器、加速器 |
区科技局、工投公司、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
在建 |
3 |
浪尖渝力·意创园孵化器、加速器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在建 |
4 |
金沙星座·科创园孵化器、加速器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在建 |
5 |
自贸区企业创新中心 |
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区科技局 |
在建 |
6 |
重庆师范大学(东部)双创园 |
区科技局、渝碚路街道 |
在建 |
7 |
重庆建筑职院(北区)双创园 |
区科技局 |
在建 |
8 |
首创高科·创芯园 |
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
在建 |
9 |
青凤高科创新中心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0 |
学府悦园·众创园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1 |
重科智谷科技企业孵化器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2 |
环西南政法—川外众创空间、孵化器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3 |
先锋街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孵化空间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4 |
中技所·车库咖啡科转创新平台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5 |
大学客新型孵化器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16 |
西部(重庆)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 |
区科技局 |
规划论证 |
图4: “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的转化平台分布图
三、提升产业平台发展能级
继续落实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要求,配合全区产业规划,全面提档升级产业化平台能级,承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整体规划大学城北拓区和青凤园区,高标准建设科学城青凤高科产业园,成为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首选承载地。发挥铁路物流园陆港型国家物流园优势,打造承载“一带一路”及科技国际合作交流、技术转化的重要平台。联动重庆高新区,继续实施曾家工业园建设,使之成为沙坪坝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生成的空间拓展。巩固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协作关系,使之成为沙坪坝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发展链条,依托工投大厦·业创园、中电光谷·智创园、金沙星座·科创园、重庆师大·双创园、重庆大学设计创意创业园等载体,打造楼宇型产业化平台,破解产业平台空间制约,培育5—8个5亿元级的楼宇型创新产业园区。
图5:“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的产业化平台布局图
坚持政府引导、高校引领、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高地。
一、服务高等院校
(一)助推“双一流”建设
坚持“高校引领,智创未来”,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引领作用,吸引高水平大学建设分校、研究院。强化开放共享,突出“校地融合”“军民融合”两条主线和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两个重点,服务高校研究学术、造就人才、建设学科、发展专业。协助重庆大学实施空间拓展、学部调整、专业建设规划,完善“1+5”科技创新体系,配合推动大科学装置、大基础平台建设和大科学研究计划实施,助推20个科学问题研究;支持重庆师范大学彰显师范教育特色,办好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支持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办好装配式建筑、BIM技术、虚拟增强现实等特色专业;支持陆军勤务学院、陆军军医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势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发展。
(二)深化校地融合发展
继续完善“一校一圈”“一校多圈”“多校一圈”“跨区建圈”等建设模式,健全校地定期会商机制,分校制定实施支持高校建设发展工作方案,深化环重庆大学、环重庆师大、环建筑职院、环电子职院、环西政—川外创新生态圈和成渝高校协同创新生态圈建设,抓好规划项目落地落实。
表5:“十四五”期间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规划
名称 |
模式 |
建设时限 |
主要内容 |
重点项目 |
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 |
一校 多圈 |
2019-2023 |
“一校两区四圈多点”,集约场地68万平方米,多渠道筹集32亿元,实施32个项目 |
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一期)、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光谷·智创园、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 |
环重庆师大创新生态圈 |
一校 多圈 |
2019-2023 |
“一校两区两圈”,重点建设前沿交叉创新生态圈和文化双创生态圈 |
重庆师大·文创园(大型孵化器)、商汤科技人工智能项目、塔谱软件(Tableau)智能数据可视化项目、Cludera大数据双基地项目、学而思智慧教育项目、喜马拉雅有声街区、奥飞娱乐文化项目 |
环建筑职院创新生态圈 |
一校 多圈 |
2020-2024 |
“一校两圈五园”,沙坪坝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信息技术产业园 |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信息技术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研究院 |
环电子职院创新生态圈 |
一校 一圈 |
2020-2024 |
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集群,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创新链和政策链精准对接,拓展产教融合与科教协同育人的“朋友圈”“事业圈” |
ICT产业技术研究院、硅光子芯片工程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工程研究中心、数字文创内容孵化中心、数字康养工程研究中心、建筑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5G+应用研发中心、绿色磨具增材制造研发及应用 |
环西政—川外创新生态圈 |
多校 一圈 |
2021-2025 |
集约场地15000平方米,整合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资源和红岩景区、川外铁路等文化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数字创意、现代法务、涉外经贸、语言培训等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集群 |
环西政—川外文化创意创业园(孵化器)、科技文化服务平台、全球校友总会(平台公司)、川外翻译公司 |
成渝高校协同创新生态圈 |
跨区 建圈 |
2020—2025 |
落地科学城黄金湾·智谷,集约场地11000平方米,重点转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科技创新成果,打造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和大型孵化器 |
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成渝·同创园)、电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
(三)强化地方服务保障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主动做好服务高校发展各项工作,共同办好高校附属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及校友会、协会、学会等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依托重庆大学全球校友总会、“大学客”等校友平台,服务好校友创新创业创富,大力发展“校友经济”“院士经济”。配合高校做好校园社会治理、校内矛盾调处、遗留问题化解,协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共同创设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推动大学校区、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在青凤高科产业园、重庆国际物流城、高铁站城融合示范区、科学大道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嘉陵西岸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带等区域,与市内外、国内外高校在载体、平台、空间、项目等方面密切协作,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专栏5:发展校友经济重点项目 大学客产业园、重庆大学全球校友会平台公司、成渝校友荟、飞机楼数字经济产业园等。 |
图6:“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分布图
二、扶持科研院所
(一)引育科研院所
重视科研院所技术研发生力军、技术转移推动者作用,将扶持科研院所发展作为补齐区域科技创新短板、增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争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网安公司等高等院校、大院大所落户沙坪坝区,新增科研院所10家以上。
(二)壮大现有院所
发挥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专业优势,支持申报和开展市级以上林业科研项目,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发挥人才、技术、成果“科技援奉”作用,促进林业科研成果在区内和市内外有效转化应用。利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体制机制转换契机,激活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治大病”科技引领和科普示范作用,推动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发展模式,走市场化发展道路,集合区内外肿瘤医学、医疗资源,研发和转化更多更新更实的肿瘤防治技术、成果和产品,整合肿瘤医院及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医大等资源,打造西部肿瘤诊疗中心。
表6:西部肿瘤诊疗中心建设规划
项目名称 |
西部(重庆)肿瘤诊疗中心 |
建设主体 |
沙坪坝区政府、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医大、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空间布局 |
重庆大学医学院、陆军军医医大、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金沙星座·科创园 |
重点项目 |
德国美天旎细胞生物治疗项目、智慧肿瘤研究所、肿瘤大数据研究院 |
建设时序 |
2021—2025年 |
图7:西部肿瘤诊疗中心资源分布图
(三)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健全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内育外引”机制,提高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绩效。落实《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将独立法人机构作为科技招商重点,引进高层次独立法人研发机构20家以上。出台《沙坪坝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办法》,引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5家。到“十四五”末,全区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以上,其中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达到13家以上。
表7:“十四五”期间研发机构培育计划
引育独立法人研发机构 |
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
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 |
35家 |
10家 |
5家 |
三、引育科技企业
(一)推动传统企业升级
聚焦“4+1”主导产业,加快集聚科技型企业,到“十四五”末,全区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以上。实施《沙坪坝区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沙坪坝区建设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深化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杠杆,推动传统企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制造经济向数字经济、智慧经济转型。加快青凤高科产业园区建设,为传统企业技术更新迭代和数字化改造提供条件。制定传统企业培育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清单,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财政直补、创新券、科信贷、商信贷等措施,加大传统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服务、业务指导和绩效奖励,推动传统企业提档升级。
(二)引育科技创新企业
加大科技招商工作力度,着力引进研发团队、核心技术和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依据沙坪坝区产业化平台、产业楼宇、科创综合体等载体和平台的空间承载能力,规划新型产业空间布局,锁定“4+1”主导产业方向及细分领域,联通“空间—时间—产业—项目”,建立《沙坪坝区科技招商指引(名录)》,推动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推动高校院所与科技企业协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研究院(所),联合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
表8:“十四五”期间部分创新平台科技招商引资任务规划
园区 |
启用时间 |
功能定位 |
产业方向 |
主要任务 |
高新区青凤高科产业园 |
2021 |
产业园、孵化器、加速器 |
智能制造、检验检测 |
新入驻科技企业100家,培育高企20家 |
铁路口岸创新中心 |
2021 |
孵化器、加速器 |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 |
新入驻科技企业100家,培育高企20家 |
自贸园区创新中心 |
2021 |
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 |
新入驻科技企业50家,培育高企15家 |
金沙星座·科创园 |
2020 |
孵化器、产业园 |
数字经济、设计创意 |
新入驻科技企业50家,培育高企20家 |
中电光谷·智创园 |
2019 |
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 |
新入驻科技企业50家,培育高企20家 |
浪尖渝力·意创园 |
2021 |
孵化器、产业园 |
设计创意 |
新入驻科技企业20家,培育高企10家 |
首创高科·芯创园 |
2022 |
孵化器、产业园 |
集成电路 |
新入驻科技企业30家,培育高企15家 |
(三)辅导科技企业上市
利用重庆高新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政策,制定和实施《重庆市沙坪坝区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财政奖补办法》,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五级培育梯度和引导激励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升规上限”,培育牛羚、瞪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建立上市辅导重点企业名录,量身定制专业辅导、投资融资、挂牌上市计划,推动艾艺荷马、筑智建、万普隆、吉芯科技等企业科创板、主板上市。
专栏6: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电科·吉芯科技、首创高科集成电路产业园、东微集成电路设计总部暨研发中心、区块链技术产业园、信息终端设备制造、智能终端液晶显示触控模组、卫星部件研究及生产基地等 下一代汽车:金康新能源汽车、小康智能调高端网联汽车、银钢一通凸轮轴制造暨总部基地、金美汽车电子轨道交通研发暨生产基地、等 高端装备:赛旺检验检测中心、西南设计之都、博宇工业机器人、益模精密磨具研发智造、聪具人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研发生产等 生物医疗:德润俊医学转化研究院暨生产基地、普门研发生产暨区域总部基地、点检医疗科技产业综合体、中关村光宝联合研究院总部暨生产基地、肿瘤治疗大数据中心等 |
形成全区创新创业载体新样式,提升创新创业孵化新功能,培育创新创业模式新业态,塑造创新创业“沙磁荟”新品牌,培育“科教名城、创新之都”城市名片,打造“沙磁双创”升级版,创建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城区。
一、完善双创载体布局
加快整合全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资源,全面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拓展升级创新创业新空间,打造创新创业3个示范园区、3个集聚园区、2个特色园区。
表9:“十四五”期间沙坪坝区双创载体建设规划
类别 |
载体名称 |
建设主体 |
空间面积 |
产业方向 |
双创示范园区 |
中电光谷·智创园 |
中电光谷 |
50000平方米 |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 |
高校院所·同创园 |
互联同创等 |
35000平方米 |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 | |
金沙星座·科创园 |
共享工投 |
48000平方米 |
设计创意、生物医药、智能制造 | |
双创集聚园区 |
重庆师大·双创园 |
拾光格 |
62000平方米 |
文化创意、科技孵化 |
学府悦园·众创园 |
清科科技 |
17000平方米 |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创意 | |
首创高科·芯创园 |
首创高科 |
40000平方米 |
集成电路 | |
双创特色园区 |
浪尖融汇·意创园 |
浪尖渝力 |
20000平方米 |
设计创意 |
壮志凌云·文创园 |
—— |
15000平方米 |
文化创意、数字传媒 |
(一)建设双创示范园区
发挥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和建设优势,加快推进中电光谷·智创园、黄金湾·智谷、金沙星座·科创园等3个双创载体示范园区建设。依托中电光谷·智创园,支持重庆高新区科创大街引入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以渝武(成都市武侯区)光电领域创新创业合作为重点,以孵化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实现新价值为核心,打造全市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一流的众创空间、孵化器。科学规划和加快推进铁路口岸创新中心建设,依托黄金湾·智谷建设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中技所科转孵化创新基地、中科院成果转化基地、重科智谷科学城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引进成渝高校、中科院、重科院等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打造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优化整合金沙星座·科创园,继续做大做强数字创意、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推进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金沙分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承接陆军军医大学等军队院校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表10:3个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园区名称 |
产业方向 |
重点项目 |
2025年产值 |
中电光谷·智创园 |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 |
光宝联合、科德数控、赛宝适配中心 |
12亿 |
高校院所·同创园 |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 |
西部(重庆)科学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量子国家实验室重庆节点、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网安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天大求实智慧能源研究院、中技所-车库咖啡科转孵化创新中心、中科院成果转化基地、重科智谷科学城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
30亿 |
金沙星座·科创园 |
数字创意、生物医药、智能制造 |
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金沙分院、美天旎细胞生物、特色医学检测中心、中智医谷 |
20亿 |
(二)建设双创集聚园区
推动大学校区、城市街区、居民社区、产业园区四区联动,加快推进重庆师大·双创园(沙坪坝区校区)、学府悦园·众创园、北京首创·芯创园等3个双创载体集聚区建设。支持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校区引进专业运营机构,集聚教育、文化、科技领域知名孵化机构,打造大型专业性孵化器。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重庆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多校一圈”,共建学府悦园·众创园,政府引导、多校合作、市场运营,打造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发挥北京首创高科创新资源集聚和高端芯片研发优势,建设首创高科·芯创园,打造集成电路研发机构、科技企业集聚的城市科创综合体。
表11:3个创新创业集聚园区建设规划
园区名称 |
产业方向 |
重点项目 |
2025年产值 |
重庆师大·双创园(沙坪坝校区) |
文化创意科技孵化 |
商汤科技、塔谱软件(Tableau)、Cludera大数据、学而思智慧教育、喜马拉雅有声街区、奥飞娱乐 |
15亿 |
学府悦园·众创园 |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数字创意 |
环建筑职院创新生态圈、环电子职院创新生态圈及ICT产业技术研究院、硅光子芯片工程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工程研究中心、数字文创内容孵化中心、数字康养工程研究中心、建筑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5G+应用研发中心、绿色磨具增材制造研发及应用 |
5亿 |
首创高科·芯创园 |
集成电路 |
北京智芯微科技、北京零重空间、北京奥特贝瑞科技、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创高科智库 |
6亿 |
(三)建设双创特色园区
按照学产城融合发展思路,聚集、整合区域创新创业要素,优化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推进浪尖融汇·意创园、壮志凌云·文创园等2个双创载体特色园区建设。利用市场化运营经验和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品牌优势,支持浪尖渝力建设和运营重庆市工业设计城、重庆工业设计研究院,集聚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打造工业设计全产业链的双创特色小镇。沿壮志路、凌云路,集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内外场地资源,发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特色及校友资源优势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培训、应用服务和多国小语种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优势,引进市场化运营机构,支持校、企、社区合作,共建文化创意生态社区。
表12:2个创新创业特色园区建设规划
园区名称 |
产业方向 |
重点项目 |
2025年产值 |
浪尖融创·意创园 |
工业设计 |
浪尖渝力工业设计城、埃格塞设计中心 |
5亿 |
壮志凌云·文创园 |
文化创意 数字传媒 |
涉外法务中心、沙磁文创基地、语言培训基地 |
2亿 |
二、健全双创孵化体系
落实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创新创业新模式,实现推动创新促创业保就业的新担当,聚集创新创业要素,优化创新创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构建成渝地区一流的双创要素聚集高地。
(一)完善沙磁双创孵化体系
加快科学城智慧管理平台、沙磁双创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沙磁双创”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空间结合,实现市场化合作运行,联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园区企业、载体平台、双创项目,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打造“沙磁双创”云孵化体系。发挥政府部门引导、指导、监管、评价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数据资源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将政府大数据转化为公共信息资源,实现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更好服务于高校院所、青年学生及社会群体早期创新创业项目。
(二)建设沙磁双创支撑平台
鼓励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向创新创业企业及团队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行政府引导、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及社会机构共建、共享模式,搭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创业种子基金等多层次科技金融产品,开放实验仪器设备,提供公益性创新创业工位,优化配置技术、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推进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群落。
(三)完善沙磁双创服务体系
加快引育、发展各类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完善科技创新券使用管理办法,激活后补助制度,简化服务兑换流程,扩大补贴范围。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育,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以技术中介服务、创业投资服务、技术评估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等为主的科技中介体系和管理平台。强化专业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加快布局发展一批商务、法务、会计、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经济鉴证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加快建设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成果转化服务、融资投资服务、媒体推广服务、智慧云端服务等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三、丰富双创品牌活动
加快创设和持续推进“科创智核·沙磁荟”系列活动,搭建多元化活动平台,打造“沙磁双创”知名品牌,积极承办各类全国性、区域性的创新创业活动,塑造“科教名城,创新之都”城市形象。
(一)创设沙磁双创活动品牌
通过政府推动、成渝互动、校地联动、市场行动、企业主动,创设“科创智核·沙磁荟”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及“沙磁创新大赛”、“沙磁创新论坛”、“沙磁创新发布”、“沙磁创新路演”等分项活动,形成“1+4”“沙磁双创”品牌系列活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支持和鼓励众创空间、孵化器、中介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承办“沙磁荟”系列活动,力争做到年年有创新大赛、双月有创新论坛、月月有创新路演、周周有创新发布。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方式,宣传沙磁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区外、市外、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落户,扩大“沙磁荟”品牌活动知晓度、参与性和影响力。
(二)搭建沙磁双创交流平台
依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园区、载体平台、运营机构、校友群落,搭建学术论坛、经验分享、成果展示、要素交易、创业大赛、导师辅导等双创线上、线下活动平台,推动创新创业要素流动、促进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实现创新成业成果交易,为服务创新创业团队发育、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未来科技产业提供持续动力和有效供给。
(三)开展沙磁双创特色活动
根据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园区发展需要,广泛发动和有效组织科研机构、创业团队、高校人才,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平台开展人才、项目、成果、资金对接活动。利用学术大咖、高校教授、知名学者、行业精英、成功校友等高层次人才资源,组建沙磁双创导师团队,开展企业管理、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上市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培训和辅导活动。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系统构建人才培育、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打造适应“科创智核”建设的科技人才高地。
一、多措并举育人才
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变化,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和才强区”行动,多措并举,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摒弃“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四唯”观念,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实用人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业、商业、财政、金融等主管部门协同,推动行业部门和人才培养专门机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人才观,用“唯实”“唯新”“唯创”的人才标准指导科技创新人才工作,营造创新人才成长氛围。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夯实人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赋予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科技、人文底色。支持在区高校面向全球招收学生、招聘人才,培养、引进博士后和青年学者等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加快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融通普通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本科及研究生院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扶持民办技能培训机构发展,丰富职业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助力从业人员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鼓励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创新载体平台、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专业商会,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创新人才培训计划,引导各类人才岗位上进德修业、能力精进。
(三)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完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规划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为青少年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训提供场地支撑。配合科学城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沙坪坝区科学设施公益性开放共享管理办法》,配套“创新券”“创业券”“实验券”等政府购买服务措施,推动高校院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型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的科学设施开放共享。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筹建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为创新人才培育提供经费保障。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展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教育成果展、创新人才展和“智荟沙磁”科技创新人才论坛。
二、海纳百川聚人才
对标对表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科学城,把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科创智核”最基础、最核心的资源,通过项目引才、平台聚才、政策吸才,巩固沙坪坝区人才高地优势,建设西部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区。
(一)推动招才引智项目
主动应对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变局,在“危机中寻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围绕“4+1”主导产业,优先选择、优先推动、优先落地、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招才引智项目,吸纳和集聚国内、海外人才。制定和实施《沙坪坝区科技人才项目引进管理办法》,规范科技人才引进项目实施。到“十四五”末,新引进科技人才类项目不少于15个,新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不少于350名,招商引资项目新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不少于500名。
(二)搭建吸引人才平台
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引进国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区合作建设研究院、研发中心,设立长期、灵活、有吸引力的科研岗位,聚集国际创新人才。发挥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转化平台、产业化平台和专业化园区、创新智库作用,加快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已建成的创新载体平台,加快平台功能提升,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围绕重庆大学“20个科学问题”、在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科学城科学装置、科学工程等项目,搭建更多高层次创新平台,集聚研发类科技人才。依托科学城“留创园”、科学城“四中心”、科学城“五小镇”等平台,集聚转化类科技人才。协同推进青凤高科产业园、国际物流枢纽园建设,集聚产业化科技人才。发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重庆应用数学中心、首创高科创芯应用研究院等智库的科技人才平台作用,集聚高端科技人才。
(三)出台荟聚人才政策
制定实施《沙坪坝区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从人才标准、引进程序、奖励办法、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复合型创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高技术领衔人才等引进办法,推动科技人才引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沙磁菁英”“沙磁工匠”等评选机制、认定办法,推动市内外、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在沙坪坝集聚。
三、不拘一格用人才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倡导不拘一格用人才。
(一)搭建人才使用发展平台
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抢抓成渝“双城记”战略机遇,加快建设重庆大学国家联合研究院、“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基地、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实现人才跨境、跨区评价互认、信息共通、服务共享。组建“沙磁科创合伙人”队伍,增强科技创新领头人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人才载体,集合创新政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为各类科技人才作用发挥和持续发展筑梯搭台。
(二)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制度,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人才机制。协同在区高校开展人才评价、外籍人才引进等政策创新试点。建立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探索实践适应不同行业部门、不同用人主体和不同岗位需求的职称评定办法。助推高校院所建立科技人才激励相关法规制度,实施管理、技术“双通道”晋升制度,实施灵活的人才聘用制度和薪酬制度,保障创新人才分享创新收益等合法权益。鼓励企业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对科技人员给予股权激励,使企业科技收益与研发人员个人收益有机结合。坚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并重,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改进评价机制、拓宽成长通道,建立“招才引智—培育助推—安居乐业”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才社会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让人才把家安在沙坪坝、把心留在沙坪坝、把人生价值实现在沙坪坝,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对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开辟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和其他公共服务特别保障。
(三)推动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加快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机制。拓展人才成长途径,完善校地人才交流、任用机制,每年校地间遴选技术类人才到上级部门、大型国有企业挂职,互派干部试岗锻炼,选派专技人员兼职。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强合作,创新人才流动方式,完善科研人员双向流动转移接续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双向流动。引导支持高校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才兼职。给予外籍创新创业人才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资助等方面“国民”待遇,促进其智力资源、科研成果在沙坪坝区转化应用。
专栏7:人才示范工程 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工程:打造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工程:搭建科技人才平台,建设科学城人才公寓、院士村,加大专家服务基地横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推进专家智力资源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畅通合作渠道。 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工程:建设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争创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人才联动服务示范工程:建立“行业(领域)现有高端人才信息库”,推动人才资源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专业服务平台与团队。 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工程:依托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推动校企合作,建设市级示范留学生创业产业园。 科技创新高端智库建设工程: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创芯应用研究院、重科智谷、“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智库等高端智库。 评聘沙磁科创合伙人:遴选50-100名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科技创新领头人,评定和聘请为沙磁合伙人。 |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健全创新创业资金链和科技金融服务链,构建“企业合资+基金注资+信贷筹资+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市场募资”等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金融中心。
一、完善创投引导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益,有计划安排和统筹财政资金、政府平台公司筹集资金、高等院校自有资金、重庆市科技金融集团专项资金,组建政府引导基金,完成不少于3支总规模超过5亿元的种子基金、产业基金组建。探索建立天使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同业合作、跨业互补、传统和新型互动,吸引、集聚国内外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来区发展,联合区内众创空间、孵化器运营机构,组建3支天使投资基金,为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提供中长期股权投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载体建设。政府平台公司发起,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设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适当放宽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限制,扩大享受投资抵扣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范围,鼓励双创载体平台、产业园区运营机构发起组建或区外带入4支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
表13:“十四五”创投基金组建和引进规划
基金类别 |
基金数量 |
基金规模 |
组建/引进主体 |
种子基金 |
2 |
2亿 |
沙坪坝区政府、重庆大学 |
天使基金 |
3 |
3亿 |
中电光谷、互联同创 |
风投基金 |
4 |
4亿 |
中电光谷、互联同创、首创高科 |
产业基金 |
3 |
5亿 |
首创高科、中电光谷、共享工投 |
二、加快发展科技信贷
发挥重庆市和沙坪坝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科技创新信用体系建设,畅通科技金融服务链,促进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有效对接。密切机构工作联系,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强化资金投放绩效,化解信贷资金风险,继续做好科技企业知识价值信用担保贷款,将市区风险补偿资金扩大到2亿元。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集成使用区级企业商业信用担保贷款,组合银行多种金融产品,探索专利贷,完善科信贷、商信贷灵活延展、续贷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便捷有力的信贷服务。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贷款偿还监测、考核办法,严格审查放贷条件,科学规范放贷程序,引导企业防范资金风险,激励企业信守借贷承诺。
三、构建资本市场体系
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加强上市辅导和培育,推动科技型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新三板”、重庆股权交易中心上市融资和挂牌交易。鼓励企业债权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实施债券融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及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争取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合格投资者门槛,强化挂牌、融资等业务辅导,扩大中小企业募资规模,拓宽科技企业募资渠道,增强募资保障能力。
四、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探索创新建设模式,新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金融大厦,争取重庆市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股权转让投资基金支持,集聚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撑能力。整合国家、重庆市和沙坪坝区科技创新政策和金融政策,完善多级多方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和稳步实施政府、创投、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科技金融模式。鼓励投贷联动试点,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科技企业,开展股权、债权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试点。参照科信贷模式,多方筹资组建风险补偿基金,推行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创新科技企业成长贷、壮大贷等金融产品。推动保险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信用+商业信用+专业保险服务”科技保险发展模式,支持开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研发责任险、融资保证保险等险种创新。结合现代国际物流枢纽城建设,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
落实落实国家和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完善体制机制,培育专门机构,强化措施保障,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一、搭建成果转化机构
支持重庆大学、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科技职业学院、中电光谷、智能信息研究院、重庆医药高专、四川互联同创等7家单位建设好技术转移机构。争取科技部、市科技局和其他省市技术市场协会支持,加快培育技术经理人,壮大沙坪坝区技术市场协会。引进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国家成果转化中心、益智网等国家级、市级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机构,搭建技术交易中心、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国际技术转移。
表14:“十四五”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规划
机构名称 |
建设主体 |
落地区域 |
中技所·车库咖啡科转中心 |
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车库咖啡 |
自贸区创新中心 |
重庆大学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沙坪坝分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 |
智能信息成果转化中心 |
武汉光电技术产业研究院 |
黄金湾·智谷 |
西部(重庆)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平台 |
重庆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工业设计城 |
懿创技术转移中心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科学城校内 |
西部(重庆)科学城技术转移服务中心 |
重庆中电光谷 |
光谷·智创园 |
重庆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 |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
成渝高校成果转化中心 |
四川互联同创、区技术市场协会 |
黄金湾·智谷 |
二、建设成果转化基地
高质量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提升沙坪坝区科技创新核心区成果转化能级,推广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优质项目经验,示范、带动高校所院所成果转化。围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构建“政府指导+市场主导+平台引导+专业辅导+内生向导”全新模式,打造3—5个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东部依托金沙星座·科创园、重庆师大·双创园等园区,打造高校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依托成渝·同创园、黄金湾·智谷、自贸区企业创新中心等,打造科学城成果转化中心、西部(重庆)技术交易中心、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国际成果转化基地。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协同,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生成全链条加速发展。
三、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制定实施《沙坪坝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依托科学城成果转化中心,整合政府、机构、银行、保险等力量,探索知识产权货币化,助推地方和军队高校院所推进知识产权“三权”改革,推动成果依法合规有效转化。探索建立沙坪坝区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建立区域科技成果数据库,定期举办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发挥好沙坪坝区、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种子基金和创投基金作用,组建沙坪坝区技术交易、成果转化基金,为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提供科技金融支撑。
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落实“四个面向”新要求,紧跟碳达峰、碳中和新政策,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区。
一、推进新型智慧城区建设
围绕“芯核器网服”,发展“云联数算融”,以实现智能感知、全域互联、数据开放、融合应用为目标,推动城市运行管理突发事件监测监控、预警预防、处置救援等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日常应用,提升都市功能区智慧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快智慧城市设施建设
引进培育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重庆智能信息研究院、重庆市西部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应用研究,加快5G网络、感知设备、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共性平台及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质量。鼓励在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和开放资源共享技术平台、信息网络体系,促进共性技术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完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测、监察“六位一体”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
(二)深化数据资源采集利用
选取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公共安全、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智慧交通等大数据应用领域,推广大规模、分布式终端的高速可靠的数据采集技术,高可靠、高能效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推动信用分析、健康分析、用户情感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机器翻译、图像与语音识别、智能辅助医疗、智能推荐等大数据技术应用。深化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推动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旅游、环境、城管、交通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有序开放,提升数据资源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三)全面推广智慧工程应用
深化建设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加大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公共安全和应急联动平台功能,提升建筑管理、地下管廊、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系统功能。加快区块链技术推广应用,深化智慧政务工程,继续推行电子政务云和网上政务,促进涵盖网络、资源、平台、标准等内容的政务一体化。全面拓展交通、教育、养老、就业、文化、体育、旅游、气象、救灾等领域的智慧应用。
专栏8:科技成果助推智慧城乡建设应用场景 嘉陵江智慧湾区:围绕“一湾两半岛”,即嘉陵江智慧创意湾区+井口科技产业半岛+双碑创意设计半岛,突出创新创意、创业孵化、文化娱乐等主导功能,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新消费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联动两江新区蔡家智慧新城、悦来智慧城、礼嘉智慧公园等区域,打造成为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城市新名片。 沙磁文化旅游展示区:围绕“一心两轴、两带七区”,即磁器口TOD综合服务中心,杨双路景城联动发展轴、歌乐山—磁器口景城联动发展轴,凤凰溪滨水游憩带、清水溪滨水游憩带,歌乐山、马鞍山、金碧山等七大片区,突出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休闲游憩等主导功能,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博览等产业,构建山水公园、山城步道、城市广场、开放街巷等复合空间,建设外疏内联、多维漫游立体、趣味式交通体系,打造更多经磁器口码头的水上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沙磁旅游相关产品广度、深度,打造成为巴渝文化新地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梁滩河谷生态展示区:开展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综合治理,突出生态保护、娱乐休闲、生态旅游等主导功能,打造25公里临梁滩河公共活力风情带、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带,与科学公园共同构建主城西部两大城市绿心。 都市村庄展示区:围绕“一心、一环、多节点”,即斐然湖旅游核、中梁休闲健身环道、海石公园等九大节点,突出科技—文旅农融合发展,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公园、现代都市农业科普公园,助力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产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绿色化、乡村休闲化,打造成为重庆主城核心区的都市休闲后花园,重庆乡村振兴示范的新样板。 |
二、营建绿色宜居城市环境
以满足市民绿色、环保、舒适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需求为目标,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途径,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两山”“两河”保护,巩固国家卫生城区建设成果,科技赋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满足居民“住游购劳培疗”需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发展工业节水、综合节水技术与设备,推进水、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智能检测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促进发展绿色清洁生产
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加快生态设计、节能生产、污染减量等新技术研发。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积极推进第三产业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服务供给绿色化。
(三)强化环境污染防控治理
依托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科广能能源研究院、天大求实智慧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控与治理重点领域,开展污染物监测、预警、分析、控制与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示范,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立环境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提升环境污染防控与治理科技支撑能力。
三、提升民众健康安全水平
依托点检医疗、鼎晶生物、植恩科技、美天旎等项目,“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为出发点,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为目的,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以社会安全保障为支撑,以精准医疗为引领,以智慧养老为重点,加快构建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发展人口健康技术
开展基于人类基因组学等多种组学整合的疾病精准干预和治疗的关键技术与适宜技术研究,加强重大慢性病、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及常见多发疾病防治技术研究,突破一批临床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强中医、养老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康复医疗技术推广,扶持母婴健康科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依托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加强数字化诊疗以及基层分级诊疗技术应用,筛选一批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并建立区域协同共享的应用推广模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完善智慧养老服务
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为目的,开展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关键防治技术研究。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为抓手,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支撑。
(三)加强社会安全保障
引进中国网安、星云网安、携恩科技、致慧安应急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智慧气象管理服务平台、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平台,针对社会安全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减灾防灾及其他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共性基础科技问题、监测预警与控制、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加强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与防范,聚焦重大自然灾害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洪涝及次生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应急与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气象预报技术在防洪抗汛等领域应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开展食品生产源头安全监管、食品加工有害物风险控制、现代冷链物流过程的品质控制、精确快速便捷检测设备等技术研发,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食品营养安全技术平台。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加强科普设施建设
协助规划建设科学城重庆科学馆、科学礼堂、科学公园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梁滩河科技公园、气象科技公园、都市现代农业科普公园、重庆林业科普公园、地质科技公园等建设项目。依托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基地、旅游景区建设10—15个特色科普基地、社区科普中心。实施科普基地建设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中小学校实验室、陈列室、生产线、展示中心、实训基地等科技资源免费开放。
专栏9:科技科普公园建设项目 梁滩河谷科技公园、重庆气象科技公园、都市现代农业科普公园、重庆林业科普公园、地质科技公园、科学城健康科普公园 |
二、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
发挥科教名区和人才强区优势,依托在区科技创新智库、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中小学校、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遴选和培养一大批科普工作者。支持行业、企业、单位科技协会、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民营科技企业商会、科普作家协会、各级各类学会发展,建设好沙坪坝区科普工作者协会,不断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
三、打造科普品牌活动
整合区域科技、科协、教育、卫生、文化、农业等行业和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科普资源,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形式和组织动员机制,搭建多层次活动平台,吸引市民参与体验。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普月、科普日等重要科普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积和影响力。将科普基地纳入都市游、文化游线路规划,结合游学、研学活动,打造“沙磁创新一日游”科普活动品牌。广泛开展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市长奖,激励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促进科普与艺术、教育、旅游深度融合,丰富科普推送形式与内容。推动社会科普组织的发展,开展科普基地评价考核,支持科普产品开发,繁荣科普市场。
图8:“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的科技科普公园分布图
主动融入科技创新“双循环”新格局,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两促进”“两提高”“两增强”,开展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升科创智核影响力。
一、加强市内科技创新协作
(一)当好西部(重庆)科学城主力军
制定实施《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科技大工程、大项目实施,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深度融入重庆高新区
联动“一核三片”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属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在成渝科技创新合作中走在前列,助力电子信息产业等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协同打造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全力服务重庆高新区升级发展,推进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拓展园协同联动。
(三)服务重庆“一区两群”发展
聚焦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国家交往中心,加快完善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功能。深化与两江新区发展对接,加快建设嘉陵江西岸科技创新带,协同推进嘉陵江智慧湾区建设。推动与九龙坡、北碚、璧山及渝西地区等周边区域对接,加强区域规划衔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素流动,以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发挥科创智核带动作用,做实做好“科技援奉”工作,鼓励在区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创新载体、创新团队从项目共建、人才帮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助力等方面支持“两群”高质量发展,提升沙坪坝区科技创新的辐射度、贡献度。
二、参与成渝科技创新合作
(一)做深“武沙”“青沙”合作
落实沙坪坝区与成都市武侯区、青白江区对口合作协议,采取科技干部互派学习、科技资源双方流动、技术交易中心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互认、科技项目协同推进、科技活动联合举办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合作交流。
(二)做实“绵沙”科技合作
参与重庆市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计划,承接、承担“渝绵合作”任务,建立沙坪坝区与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创新“绵沙合作”机制,激活两地科技创新资源,支持重庆大学、医药高专等高校院所与绵阳市共建科技创新基地,联合实施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科研项目;联合共建“川渝技术创新转移转化基地”“川渝军民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促进两地成果有效转化。
(三)推动成渝高校协同
延续“十三五”起步的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工作,发挥成渝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和大学客纽带作用,加快引进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快推进成渝高校成果转化基地、环成渝高校协同创新生态圈建设、西部(重庆)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和省部级、国家级区域实验室建设,提高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实效。
专栏10:武沙、青沙、绵沙科技合作项目 西部科学城国际技术交易中心、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川渝共建疾病预防与智慧检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环境智能增容与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国家大学科技园、川渝技术创新转移转化基地、川渝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基地、西部(重庆)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 |
三、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
(一)承接国内发达地区产业企业转移
发挥传统工业大区、制造业强区优势,聚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国内大循环”,加强与怀柔、张江、合肥、未来科学城合作,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企业挪动、人才流动,聚焦智能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等产业方向精准招商、补链强链,快速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科技企业实力、高新产业张力。
(二)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
高标准推动科技创新与重庆国际物流城“港产城”融合发展,借力高标准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集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类要素,构建内陆国际枢纽支撑,创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示范区。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重庆高创中心,利用对外开放大通道,促进科技创新大合作,吸引“一带一路”节点国家在国际物流园区建立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支持国内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推动国际技术交易、成果转化。
(三)密切与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
适应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变化、新趋势,集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物价房价洼地、教育文化卫生强区等优势,吸纳国际前沿科技顶尖人才落地落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人才高地。高标准建设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技所·车库咖啡科转平台、重科智谷科学城创新中心等平台,办好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等国际会议,联动重庆大学111引智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打通与欧美和日、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科技交流渠道,促进国际技术交易、成果转化,全面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把深化科技领域改革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推动科技创新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强化党对科技改革领导
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科技创新首位,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升科技领域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新要求,切实增强全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强国、科技报国意识和能力。强化区委科技领域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科技创新工作职责,定期向区委和区委深改组报告科技创新工作。科技主管部门定期向区委、区政府党组汇报科技改革工作,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民主监督。
二、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贯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支持重庆大学、声光电公司等高校院所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推动形成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退出或部分退出国有资产管理清单。选取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科广能能源研究院、西部(重庆)工业设计联合创新研究院、重庆市西部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试点,推动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允许科研资金跨省市使用。联合成都市武侯区、青白江区,共同探索建立“武沙”“青沙”科技创新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异地同享机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推行“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提高科技服务保障水平和效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促进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坚持“一企一策”,切实帮助解决科技企业发展问题,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
三、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风险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把国家安全贯穿到科技创新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同科技创新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为维护国家安全大局稳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加强科技主管部门、科技服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水平,防范廉政风险。强化科技领域保密工作,规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筑牢防火墙、织密防护网,确保关涉国计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的科学技术安全、科技信息安全。建立科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项目立项评审、人才评价、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防止重大失误发生。深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杜绝科技创新领域弄虚作假。健全区域科技创新年度发展质量评估制度,科学评价和合理调控科技创新绩效。
坚持项目驱动,围绕“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策划、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项目绩效,推动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打造。
“十四五”期间,规划和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43个,估算总投资445.65亿元、“十四五”期间估算投资413.95亿元。其中,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17个,匡算总投资343.75亿元,“十四五”投资325.05亿元;科技部“百城行动计划”项目1个,匡算总投资 1.6亿元,“十四五”投资0.6亿元;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8个,匡算总投资49.5亿元,“十四五”投资41.5亿元;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协同项目3个,匡算总投资8.5亿元,“十四五”投资8.5亿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3个,匡算总投资12亿元。“十四五”投资8亿元;重庆市引进创新资源及高端研发机构培育项目1个,匡算总投资2亿元,“十四五”投资2亿元;其他策划类新建项目10个,匡算总投资28.3亿元,“十四五”投资28.3亿元。(详见表15)
表15:沙坪坝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表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建设 地点 |
建设 起止 时间 |
规划 总投资 (亿元) |
“十四五”预计投资 |
当前主要工作 |
牵头责任单位 |
备注 | ||
2021- 2022 |
2023- 2025 |
小计 | |||||||||
1 |
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 |
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设计创意、生命健康等四大方向,集聚重庆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服务等四大主体,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等四大链条,实施规划引领、人才为本、项目驱动、政策支撑等四大举措,形成环重庆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和“一校两区六圈多点”空间布局,规划建设32个项目。 |
重庆大学及其周边 |
2019- 2023 |
34.00 |
9.00 |
5.00 |
14.00 |
按规划实施 |
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项目 续建项目 |
2 |
环重庆师范大学创新生态圈 |
立足前沿交叉创新、文化创新创业两个领域打造前沿交叉研究生态圈、文化双创生态圈,建设重庆应用数学中心、智慧新媒体双创基地、重师双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
重庆师大及周边 |
2019- 2022 |
5.50 |
3.00 |
2.50 |
5.50 |
按规划实施 |
区科技局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项目 续建项目 |
3 |
黄金湾 ·智谷 |
集约铁路口岸创新中心28.5万平方米场地,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创新基地。 |
黄金湾 ·智谷 |
2020- 2023 |
100.00 |
70.00 |
30.00 |
100.00 |
完成场地、环境建设 |
区科技局等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4 |
自贸区创新中心 |
以培育供应链物流、科技金融、技术交易、总部经济、保税研发为重点,建成会议中心、城市展厅、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于一体的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打造专业孵化器和新兴产业基地。项目位于五云湖片区,建筑体量约8.8万平方米。 |
科学城国际物流城 |
2020- 2022 |
12.00 |
12.00 |
12.00 |
启动建设 |
国际物流园枢纽公司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
5 |
科学城创芯园(首创高科集成电路产业园) |
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及科技服务为主要产业方向,以智慧商贸、智慧金融为特色产业方向,搭建科技产业研发、服务、运营的聚合发展平台,建设产业园区总部、科技企业加速器、服务平台及园区配套设施,组建重庆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重庆集成电路产业智库;项目位于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占地面积85.27亩,总建筑面积202000㎡。 |
科学城国际物流城 |
2020- 2022 |
15.00 |
15.00 |
15.00 |
启动建设 |
国物流枢纽公司、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
6 |
科学城青凤高科创新中心 |
项目位于青凤高科产业园,打造研发中试、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体,项目总面积33.2万平方米。 |
科学城清凤高科园 |
2021- 2025 |
100.00 |
65.00 |
45.00 |
100.00 |
前期报建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7 |
科学城成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成渝11所高校校友荟、科技人才服务平台、成渝技术经理人中心、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中心、法务服务中心,以及成渝高校联合实验室等,组建成渝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场地面积13000㎡。 |
科学城黄金湾·智谷 |
2020- 2025 |
5.00 |
5.00 |
5.00 |
场地装修 |
区科技局、工投公司、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项目 续建项目 | |
8 |
区块链产业技术研究院 |
研究院场地建筑面积约为1000-2000平方米,密围绕重庆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整合成渝区块链相关生态资源,以区块链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化为重点,以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制、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应用孵化、标准化系统测评、融合型应用示范、区块链产业推广为手段,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促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黄金湾· 智谷 |
2021- 2022 |
0.15 |
0.15 |
0.15 |
规划论证 |
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新建项目 | |
9 |
科学城科技金融小镇 |
拟选址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五云湖片区,建设集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创业孵化、科技服务、法务咨询、财务服务等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进国内外顶级创投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打造成为西部科学城科技金融产业聚集地。项目占地50亩,建筑体量70000平方。 |
国际物流城 |
2021- 2025 |
5.00 |
2.00 |
3.00 |
5.00 |
选址、前期论证 |
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10 |
科学城科学仪器中心 |
建设集检验检测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仪器共享中心、检验检测智能大数据平台为一体的科学城科学仪器中心。依托重科院所属科技检测中心、理化计量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实体,发挥西南检测联盟等平台资源优势,开发针对川渝两地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系统,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相关数据资源的跨区域互联互通;积极引入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合作伙伴,以智能化检验检测为重点,搭建一批智能装备、食品药品、计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功能实验室,开展研发、检验、检测、分析、鉴定等服务。 |
科学城青凤高科产业园 |
2021- 2025 |
5.00 |
2.00 |
3.00 |
5.00 |
前期论证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11 |
西部科学城国际技术交易中心 |
项目拟选址自贸区企业创新中心。依托国家级和重庆技术大市场等平台,联合成都市武侯区及川渝高校,整合沙坪坝区技术市场协会和中电光谷·智创园、成渝高校·同创园、智能信息研究院、重庆大学等成果转化机构,共同建设科学城科学技术交易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共同举办各类科技服务活动、引育科技服务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在科学城落地转化。 |
国际物流城 |
2021- 2025 |
2.00 |
1.00 |
1.00 |
2.00 |
前期论证 |
区科技局、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工投公司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12 |
量子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 |
选址黄金湾·智谷,联合声光电公司、中国科学院量子通信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沙坪坝区建设量子通信器件联合实验室,推进量子通信单光子探测器、光子源激光器及光量子调控集成光路器件等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器件验证、集成应用等全方位协同创新,实现量子核心器件全面国产化、自主创新发展,引领我国量子通信技术链构建和产业生态培育,培育一批量子光电专业领域青年专家,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量子光电器件平台。 |
科学城黄金湾·智谷 |
2021- 2025 |
5.00 |
3.00 |
2.00 |
5.00 |
前期论证 |
区科技局、工投公司 |
申报科学城市级重点项目 |
13 |
数字“一带一路”研究院 |
成立数字“一带一路”研究院,依托达索公司技术力和“一带一路”智库、丝路中心智库支持,按国家级项目推进。首期成立民办非企研究院,建立“一带一路”西部开放高地展厅,收集重庆等国内重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规划、产业基础、合作项目、改革成果、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大数据;后期注册内资项目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智库咨询,服务国内外大型企业,为“一带一路”重大建设工程提供数字孪生技术支撑。 |
国际物流城 |
2021-2025 |
10.00 |
3.00 |
7.00 |
10.00 |
规划论证 |
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项目 新建项目 |
14 |
科学城科技企业孵化器 |
探索“科教大区+科研大院+地产大企”合作模式,引入重科院“重科智谷”品牌和重科院高技术创业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大数据研究院以及转(改)制院所、参控股公司等资源,建设国家和市级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场地面积20000㎡。 |
自贸区创新中心 |
2021-2025 |
4.60 |
2.60 |
2.00 |
4.60 |
规划论证 |
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项目 新建项目 |
15 |
科学城(沙坪坝片)科技馆 |
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米,打造集科技成果展示、前沿科学普及教育、科学活动交流、科技项目转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的重要科技设施。 |
陈家桥片区 |
2020-2023 |
0.50 |
0.30 |
0.20 |
0.50 |
规划论证 |
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项目 新建项目 |
16 |
大学城北拓区“独角兽”岛 |
在大学城北拓区,建设成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 |
大学城北拓区 |
2020-2025 |
25.00 |
12.00 |
13.00 |
25.00 |
规划论证 |
区经信委、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项目 新建项目 |
17 |
科学城黄金湾“瞪羚”基地 |
在铁路口岸创新中心规划建设瞪羚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等领域培育高速成长的“瞪羚企业”集群。 |
黄金湾 ·智谷 |
2022-2030 |
15.00 |
2.00 |
5.00 |
7.00 |
规划论证 |
区经信委、区科技局 |
申报科学城市级项目 新建项目 |
18 |
科技抗疫-区域卫生健康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 |
建设重庆大学医学部、重庆华西分析测试研究院、中智医谷研究院,引育鼎晶医学研究中心暨医学检验所、康克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千汇鼎智能科技公司、光宝联合智能科技公司,增强市场主体科技抗疫研发能力;支持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科研团队科技攻关,研发抗疫新技术新产品;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培育技术经理队伍,优化双创服务,依法推动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抗疫技术转移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在中小学校、工厂企业、医疗机构得到推广应用。 |
全区 |
2020- 2021 |
1.6 |
0.6 |
-- |
0.6 |
已开展实施 |
区科技局 |
科技部“百城行动计划”项目 续建项目 |
19 |
中电光谷·智创园 |
整合富力城K12街区、西永生命科学产业园,形成“1+1”空间格局,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建设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的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产业园,组建重庆智能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场地面积约50000㎡。 |
富力城K12街区、西永软件园 |
2019- 2021 |
10.00 |
3.00 |
0.00 |
3.00 |
中电光谷·智创园A区已基本建成,B区场地维修改造 |
工投公司、区科技局、国际物流枢纽公司、西部新城管委会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 |
20 |
金沙星座·科创园 |
提档升级国际创客港,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融通”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平台、科技研发转化基地、智慧经济产业基地等“两平台两基地”,组建重庆设计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新示范项目、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新样板项目、全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生态社区;占地面积93亩、建筑面积48000㎡。 |
沙滨路中渡口 |
2020- 2023 |
10.00 |
7.00 |
2.00 |
9 |
清理现有机构、项目、场地,清退清控科创等机构,落地招商项目 |
区科技局、工 投公 司、城投公司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 |
21 |
建筑职院·双创园 |
建设以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产业园、以跨境电商(服务外包、互联网金融)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重庆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建筑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传统建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心、面向未来城市的现代建筑科技的创新高地。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50000㎡。 |
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北校区 |
2020- 2025 |
3.00 |
1.00 |
2.00 |
3.00 |
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已陆续开园 |
区科技局、区科协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高校参与科学城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 |
22 |
环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 |
建设5G+应用、教育大数据、数字文创、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项目孵化基地。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媒体、物联网领域方向,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打造科教协同育人基地。围绕两基地打造科教产协同创新平台和交流展示中心、创业创新中心、成果应用示范中心。场地面积10000-20000㎡。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区 |
2021- 2025 |
2.00 |
1.00 |
1.00 |
2.00 |
完成建设方案编制 |
区科技局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 |
23 |
浪尖渝力·意创园 |
围绕“设计研发、全产业链服务、人才培训、投资孵化、文化体验、国际交流”等六大核心功能,引入“一带一路”国际知名企业,组建工业设计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集设计创新及工业文化集群、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集群、产业链整合及智慧工业集群、设计教育与双创培训集群、金融服务及投资孵化集群和商务服务及生活配套集群为一体的工业设计产业生态聚集区;占地面积29亩,建筑面积17000㎡。 |
梨树湾工业园 |
2020- 2022 |
10.00 |
10.00 |
0.00 |
10.00 |
场地改造装修、项目招商 |
工投公司、区经信委、区科技局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续建项目 |
24 |
环西政-川外创新生态圈 |
按照“两校一圈”建设模式,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学科、人才等创新资源,集约周边场地,引入市场主体,建设“数字+”法务、“数字+”语言众创空间、孵化器,打造法律、语言成果转化基地,组建重庆数字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数字产业科技企业,打造磁器口-烈士墓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场地面积10000-150000㎡。 |
童家桥街道 |
2021- 2025 |
2.50 |
1.00 |
1.50 |
2.50 |
启动环西政环川外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编制和项目招商 |
区科技局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新建项目 |
25 |
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二期) |
项目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引进联合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为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力争到2025年,建成5个以上国际合作研发平台,3个以上市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1个;形成70-100人左右的专职科研队伍;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团队10个以上;申请专利100项以上;转移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引进、孵化10家以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
黄金湾· 智谷 |
2021- 2025 |
10.00 |
3.50 |
6.50 |
10.00 |
规划论证 |
区科技局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项目 申报科学城市级项目 续建项目 |
26 |
电子科大(重庆)国家大学科技园 |
引进电子科大在沙坪坝区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场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
国际物流城 |
2020- 2021 |
2.00 |
2.00 |
2.00 |
前期论证 |
区科技局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项目 新建项目 | |
27 |
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 |
围绕重庆基础地质调查、能源资源调查与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质量调查、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预警、生态地质调查与修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资源综合评价与研究,开展科技攻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孵化创新技术企业;建筑面积约2500㎡。 |
科学城黄金湾·智谷 |
2020- 2024 |
5.00 |
2.00 |
3.00 |
5.00 |
完成注册、启动场地装修 |
区科技局、工投公司、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
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协同项目 续建项目 |
28 |
川渝共建疾病预防与智慧检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
开展川渝地区多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川渝地区多发病早期预警技术研究、智能化检测分析系统的集成与评估研究 ,建设成为川渝地区最大的疾病预防与智慧检验实验室,打造西部智慧检验医学中心;场地面积4000㎡。 |
黄金湾· 智谷 |
2020- 2025 |
1.50 |
0.60 |
0.90 |
1.50 |
启动实验室装修、仪器设备采购 |
区科技局 |
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协同项目 新建项目 |
29 |
川渝共建环境智能增容与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 |
加强外引内联,形成优势互补和“政、产、学、研、用”联合,增强对环境智慧增容与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发强度,推动废固、废气、废液处理技术的升级,提升污染防治领域的研发与制造水平,促进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川渝地区乃至我国环境智慧增容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场地面积2000㎡。 |
黄金湾· |
2021- 2025 |
2.00 |
1.00 |
1.00 |
2.00 |
项目选址、申报,专家团队组建 |
区科技局 |
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协同项目 新建项目 |
30 |
重庆智慧铁路口岸 |
围绕重庆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包括铁路口岸信息化基础设施、铁路口岸综合管理平台、铁路口岸公共服务平台、铁路口岸跨境商品进出口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软硬件信息系统建设,并融入金融、征信、风控等元素,实现铁路口岸全景化智慧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为培育铁路口岸外向型经济提供支撑;场地面积1.97平方公里。 |
重庆铁路口岸 |
2020- 2023 |
0.50 |
0.20 |
.0.30 |
0.50 |
完成智慧铁路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智慧铁路口岸一期项目 |
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区科技局、区经信委 |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 续建项目 |
31 |
重庆智能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
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物联网”三大专业领域,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一芯(人工智能芯片)两网(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五场景(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社区)”,开展以“1+3+3”为建设思路,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1条主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国际技术转移、高端产业孵化3大路径,提供平台、集成、孵化加速3类服务;场地面积2500㎡。 |
中电光谷· 智创园 科学城黄金湾·智谷 |
2020- 2030 |
10.00 |
1.50 |
4.50 |
6.00 |
完成场地装修,招商引资 |
区科技局、区经信委 |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 续建项目 |
32 |
人工智能传感终端多通道高精度模数转换数据采集芯片研发基地 |
研制8通道16位±10V和8通道24位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芯片,用于批量处理人工智能传感器终端感知的声、光、电、磁、角动量、加速度等物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供人工智能中央处理器运算,建立起人工智能感知终端与人工智能“大脑”间的桥梁,研究内容包括模数转换器架构设计、晶体管级单元电路设计、整体电路设计、CAD模拟仿真技术、版图设计技术、版图验证技术和封装测试技术;场地面积12000㎡。 |
科学城黄家湾·智谷 |
2021- 2025 |
1.50 |
0.80 |
0.70 |
1.50 |
开展人工智能传感器终端模数转换芯片的加工、封装、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
区科技局、区经信委 |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 续建项目 |
33 |
新型研发机构培育 |
争取国家和市级政策,引育新型研发机构,助推大千汇鼎、中科广能、御芯微、万普隆、光宝联合、中智医谷、西科院、重庆大学国际院、重庆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设计之都等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创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
全区 |
2021- 2025 |
2.00 |
0.80 |
1.20 |
2.00 |
分步推进 |
区科技局 |
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项目 打包项目 |
34 |
大学客(全球校友)孵化器 |
引进“大学客”,聚集全球知名高校校友会及创新要素,建设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首期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建设校友企业孵化器、全球校友创新和现代服务企业驻渝共享办公空间、大学客双创咖啡、数字智能研究院、全球校友科教服务重庆中心(大院大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亚美欧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创新培训中心、大学客特色酒店、大学客运动中心等。 |
三峡广场 |
2021- 2025 |
3.00 |
1.00 |
2.00 |
3.00 |
规划论证 |
区科技局 |
策划项目 |
35 |
重庆市气象科技公园 |
依托沙坪坝区气象台和高空气象观测站,建设国家气象观象台、重庆市气象历史陈列馆、气象科技馆、重庆市气象科普基地,筹建重庆市气象科技研究院,打造重庆市气象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基地;占地500亩(含集体流传共用土地400亩),新建场馆6000㎡。 |
歌乐山镇、沙坪坝街道 |
2021- 2025 |
2.00 |
0.70 |
1.30 |
2.00 |
启动国家气象观象台项目申报 |
区气象局、区文旅委、区科技局、区科协、区教委 |
策划项目 |
46 |
沙坪坝区地质科技公园 |
发挥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资源优势,争取上级支持和社会参与,提档升级海石公园,建设地质科技公园,打造地质科技和环境保护科普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占地300亩。 |
中梁镇 |
2021- 2024 |
0.25 |
0.15 |
0.10 |
0.25 |
启动选址与方案策划 |
区科技局、区科协、区规资局、区教委 |
策划项目 |
37 |
农业科技大院 |
依托特色农业园区或特色农业项目,集中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打造2个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建设成为市级农业科普基地;场馆面积各200㎡。 |
中梁镇、回龙坝镇 |
2021- 2023 |
0.05 |
0.05 |
0 |
0.05 |
启动选址与方案策划 |
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农业农村委 |
策划项目 |
38 |
科学城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
探索“科教大区+科研大院+地产大企”合作模式,引入重科院“重科智谷”品牌和重科院高技术创业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大数据研究院以及转(改)制院所、参控股公司等资源,建设国家和市级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3-4个大型专业孵化器。 |
国际物流枢纽城等 |
2021- 2025 |
5.00 |
2.00 |
3.00 |
5.00 |
启动前期策划 |
区科技局、国际物流枢纽公司 |
策划项目 |
39 |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重庆研究院 |
引进中科院北京声学研究所院士团队,在区建设市场主体法人机构,开展晶体声学、超声检测和成像新方法、声表面波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等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 |
物流园区 |
2021- 2025 |
2.00 |
0.80 |
1.20 |
2.00 |
前期策划 |
区科技局 |
策划项目 |
40 |
国家轻合金材料研究院 |
依托重庆大学先进的表征技术平台和深厚的轻合金研究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为基础,汇集一批国际相关领域的人才、设备和平台等科技资源而建设,并将努力打造成国际领先的轻合金材料研发基地。 |
物流园区 |
2021- 2025 |
2.00 |
0.80 |
1.20 |
2.00 |
前期策划 |
区科技局 |
策划项目 |
41 |
西部(重庆)肿瘤诊疗中心 |
依托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医大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及重庆肿瘤研究所、重庆智慧肿瘤研究中心,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四川资源,引进和整合点检生物、鼎晶医疗、华瑞同康、中创(重庆)五联、植恩制药等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建设西部(重庆)肿瘤医药、器械、诊疗技术研发中心、肿瘤大数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打造西部(重庆)肿瘤治疗中心。 |
沙坪坝区东部城区 |
2021- 2025 |
10.00 |
3.00 |
7.00 |
10.00 |
前期策划 |
区科技局、区卫健委 |
策划项目 |
42 |
科学城科技创新高端智库 |
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引进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共建重庆科学城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组建科技智库联盟,打造服务沙坪坝和科学城的高端地方科技智库;场地面积3000㎡。 |
自贸区企业创新服务中心 |
2021- 2025 |
2.00 |
1.00 |
1.00 |
2.00 |
启动前期策划 |
区科技局、区科协 |
策划项目 |
43 |
西部(重庆)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大学 |
由重庆工业设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发起,争取市政府和市经信委等部门支持,联合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10余所成渝高校,建设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型载体。 |
沙坪坝区东部城区 |
2021-2025 |
2.00 |
0.70 |
1.30 |
2.00 |
启动前期策划 |
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人社局、区教委 |
策划项目 |
合计 |
445.65 |
413.95 |
增强法治意识、规划意识,严格规划编制、评审、审查、审批程序,强化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监督保障。
做好规划实施的衔接与协调,实现科技创新规划与国家、重庆市和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有效对接。将规划实施纳入区委、区政府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加强对科技的监督的重要内容。区科技局要充分吸纳区人大、区政协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全面执行区委、区政府对规划审定的决议决定,及时形成规划实施情况中期(2023年)和终期(2025年)报告,报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建立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环境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人大、区政协相应工作机构,要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工作督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内容,区纪委监委也要采取适当方式推动规划的有效实施。区级各部门和镇街、园区(管委会)要按照规划设定内容和职能职责,配合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继续完善区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系统推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各项政策,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财政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沙坪坝区市级,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制定有效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表16:“十四五”期间拟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
序号 |
政策名称 |
1 |
《沙坪坝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办法》 |
2 |
《沙坪坝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 |
3 |
《沙坪坝区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 |
4 |
《沙坪坝区建设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 |
5 |
《沙坪坝区科技招商指引(名录)》 |
6 |
《沙坪坝区研发费补助办法》 |
7 |
《沙坪坝区科学设施公益性开放共享管理办法》 |
8 |
《沙坪坝区科技人才项目引进办法》 |
9 |
《沙坪坝区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
10 |
《沙坪坝区科普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
11 |
《沙坪坝区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 |
12 |
《沙坪坝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与管理办法》 |
13 |
《沙坪坝区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
14 |
《沙坪坝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
强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统筹协调、科学规范、监管有力的科技资金和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高效和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统筹资金投入与项目管理,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围绕规划设定指标和重点任务优先安排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加强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区科技局牵头,编制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建设方案、沙坪坝区打好科创牌工作方案等配套方案,分解部门、单位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推动规划任务落实,并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强化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与考核。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科技创新审批项目,缩减审批流程,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完善区级领导对口联系科技创新重点机构、重点企业、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制度,深化“亲清”政商关系,及时解决创新主体发展壮大重点困难和问题。探索构建 “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主体培育—产业生成—人才牵引—金融支撑—服务保障”八环创新生态链,扩大政策知晓度、覆盖面,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优化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包容失败、褒扬成功的社会环境。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