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评价
“十三五”期间(2016年至2020年),沙坪坝区紧紧围绕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对接重庆“国际大都市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着力解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增加旅游供给,扩大旅游消费,打响“天地歌乐·人文沙磁”旅游品牌,旅游业保持了平稳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十三五”期间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工作格局全面拓展,整个行业行动起来,文化旅游优势日益凸显,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十四五”是承前启后、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的五年。《沙坪坝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是在把握文化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十三五”的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特征,统筹谋划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为未来5年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可操作的发展路径与目标。
一、“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时期,沙坪坝区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品质和文化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接下来的五年计划探索了道路。“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一是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16年至2019年,旅游接待人次由3185.82万人次上升至3800.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117.77亿元上升至143.50亿元,分别以年均6.43%和7.28%的速度增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接待人次为2368.52万人次,恢复至上一年度的62.32%,旅游综合收入为84.93亿元,恢复至上一年度的59.18%。“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6140.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6.32亿元。随着旅游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沙坪坝区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将逐步成为沙坪坝区的支柱产业。
指标 年份 |
旅游接待人次 |
旅游综合收入 | ||
万人次 |
同比增长 |
亿元 |
同比增长 | |
2016 |
3185.82 |
—— |
117.77 |
—— |
2017 |
3318.34 |
4.16% |
123.09 |
4.52% |
2018 |
3466.97 |
4.48% |
127.03 |
3.18% |
2019 |
3800.79 |
9.63% |
143.5 |
12.97% |
2020 |
2368.52 |
-37.68% |
84.93 |
-40.82% |
数据来源:《2016—2020年重庆市沙坪坝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树立了“天地歌乐·人文沙磁”的旅游品牌形象,持续在网络与主流媒体等多个渠道推出旅游广告,扩大“天地歌乐·人文沙磁”在海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2020年底,全区A级旅游景区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景区3个;沙坪坝区入选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曾家镇虎峰山村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乡村重点村,中梁镇庆丰山村获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磁器口古镇园区、川美“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重庆融创文旅城获评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创意设计园区获评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金沙星座·科创园获市级文化创意园区,开心农场、荷塘悦色入选市级乡村文化乐园。
三是重点项目完成较好。“十三五”期间,建设完成“金沙星座·科创园”、磁器口后街公园、融创文旅城、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启动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建设完成沙坪坝高铁站和重庆西站,“重庆西站旅游集散中心”正式获批;新(改)建7个24小时城市书房。培育虎峰山界外、居上人家、远山有窑等多家特色民宿。“东部都市游、中部生态游、西部科创游、乡村体验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是产业带动效益明显。“十三五”期间,沙坪坝区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就业岗位增多,农民综合收入提升明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推动生态保护、实施精准脱贫、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地理区位奠定发展基础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市主城核心区的西部,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紧邻渝中区,南接九龙坡区,西依缙云山与璧山区毗邻,北与北碚区相连。沙坪坝区地处成渝双城经济圈腹地,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联动的重要节点,是重庆主城向西辐射的桥头堡,随着区域联动的进一步加强,沙坪坝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对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交通动线取得有效突破
沙坪坝区位于中国中西部骨干交通网络节点的组成区域,是重庆主城核心区西部交通门户枢纽,现有沙坪坝高铁站和重庆西站2座火车站,绕城高速、襄渝铁路及渝黔铁路贯穿全境。在重庆“三环十二射多联线”的路网格局中,“两环”“四射”经过沙坪坝区,沙坪坝区形成了“五高、六横、七纵”的路网格局。重庆建设打造的17条山城步道中,有3条位于沙坪坝区,连接沙坪坝区主要景区景点,全面串联公路、铁路、水路等公共交通设施要素。作为主城中心区的西部交通门户枢纽,沙坪坝区拥有完善的集公路、铁路、轨道及航运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在交通转运、服务配套、旅游度假等设施建设能级上优势条件明显。
(四)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山为脊,水为脉,两山一江一河一溪两平坝”的自然地理格局孕育了沙坪坝区丰富的自然景观。缙云山脉及中梁山脉支撑起沙坪坝区山水格局的骨架,梁滩河南北纵向穿城而过,清水溪向东汇入嘉陵江,众多分支水系形成丰富的水系网络。“江河溪”多级水系造就的磅礴江水之景和蜿蜒小溪自然之美,优越的山水本底为沙坪坝区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舒适宜人的文旅环境,奠定了产业发展的优越自然基础条件。
沙坪坝区以磁器口为代表的巴渝民居群,是重庆巴渝文化的重要代表;统战时期大量历史的遗迹,一大批名人故居、历史名校、军工企业等使得沙坪坝区成为统战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魂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使得沙坪坝区成为重庆红色文化、红岩精神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使得沙坪坝区成为重庆校园文化的重要集聚地和优秀人才的输出地。除此之外,还有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旧址,如川仪十六厂旧址、重庆炮校旧址等(虎溪电机厂)。沙坪坝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类型为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展路径,使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着显著的文化底蕴优势。
(五)产业基础支撑快速发展
沙坪坝区不断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全力保障、全面推进融创文旅城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建设,助推沙磁文化产业园、金沙星座·科创园等园区建设,建设文旅融合智慧平台,充分运用新兴媒体、大数据和创意策划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宣传、开发和培育市场,启动全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推广项目试点工程和“沙坪坝文旅云”平台建设等。
二、“十四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旅资源价值挖掘有待深化
以磁器口古镇等为代表的巴渝文化,以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山洞传统风貌街区等为代表的统战文化,以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以川仪十六厂旧址、重庆炮校旧址等为代表的三线建设工程遗址遗存,以及沙磁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文化大区沙坪坝,是沙坪坝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内容。但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文化名人、文化物标、文化成果、文化产业等没有完全地呈现出来,缺乏应有的文化密度、文化高度和文化深度。
(二)文旅产业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文旅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不优,东中西发展不协调。东部片区文旅产业相对集中,东中西三大片区协同串联发展不足,城市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权属交织、空间碎化,城市功能有机更新缓慢,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受限;西部片区资源开发力度小、产业集聚度不高,功能与空间统筹不足,物流用地效益低,口岸功能不完善,口岸经济发展较缓慢。中部片区生态休闲功能潜能释放不足,山上山下联动发展不够。
(三)文旅人才成长体系有待健全
文化旅游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运营模式有待健全和优化。沙坪坝在全市乃至全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大区、教育名区,其丰厚的教育资源为沙坪坝区培育了大量的文旅人才,但是“高校、企业、政府”三者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合作力度不足、合作渠道较少,缺乏文化旅游人才参与到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建设的渠道和政策的指引,形成了沙坪坝区培育的大量文旅人才对外输送的不良现状,进而导致沙坪坝区的文旅人才的驻留及引进不足。
三、“十四五”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倡议凸显沙坪坝区枢纽地位
重庆是实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上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沙坪坝区作为重庆主城区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的重要通道所在地,随着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庆西站及沙坪坝高铁站的建设完善,沙坪坝区已经成为“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始发站、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重庆“一带一路”的现代服务产业园。
(二)长江经济带助推区域文旅合作
重庆位于长江承上启下的“咽喉”部位,是长江上游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的嘉陵江在沙坪坝区的水域航道里程约有17公里,是重庆展现“上游担当”、“上游责任”和“上游精神”的重要支点。强化与重庆市“两江四岸”核心景区联动,以长江经济带建设契机推动跨区域文旅商学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嘉陵江沿岸城市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三)成渝“双城经济圈”激发文旅发展活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坪坝作为主城中心城区向西对接成都的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承载地,将在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平台搭建、开放通道等方面拥有建设先机,沙坪坝将迎来重大建设机遇。
(四)“西部(重庆)科学城”引领文旅创新发展
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引领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动全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五)5G时代为智慧文旅赋能
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行业的渗透对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数据的开放性,5G网络实现的终端连接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量规模性增长,数据类型更加丰富,各行业的数据更加充实,在旅游业中,尤其是在景区游览、酒店服务和公共服务方面会有更广泛的应用,若抢先获得先进技术的助力,智慧文旅势必会迎来巨大革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围绕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定位目标,焕风采、提品质,以“两江四岸”为发展主轴,打好沙坪坝区山水韵味、人文气质、温泉康养、乡村“漫”游、“科创活力”五张特色“人文”牌,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绿色本底、智创教育高地、共振人文磁场、拥抱开放热土”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构建五大文化旅游主题分区。坚持以更高站位和标准加强文旅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文旅产业的改革,充分发挥本体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产业规模化、个性化、体系化发展。发挥党和政府在文旅产业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旅产业发展工作格局。
(二)坚持市场主体。尊重优胜劣汰市场法则,建立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的市场建设环境。通过市场主体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文旅产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坚持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与事业双轮驱动,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可持续发展。在产业中解决事业的问题,在解决事业问题中来促进产业发展。
(四)坚持融合发展。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着力推进文、旅、体、科、商的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着力冲破资源瓶颈,从源头激发原创,从终端激发消费,以创意、创新孵化文化旅游产品、商品,并引领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五)坚持特色发展。挖掘具有沙坪坝区特色的文化旅游要素,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用高品质的特色文化和旅游影响市内外、国内外。
(六)坚持法制治理。健全文旅产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落实文旅产业发展载体的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提升全社会产业发展共识和管理法治意识。
(七)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优先、合理有序开发,防治破坏生态环境及盲目开发,结合沙坪坝区实际发展现状,注重文旅产品、文旅服务配套与项目的合理化、特色化打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总体定位
中国沙磁歌乐全景山水文旅目的地
以最具重庆都市文化观览的地理标志歌乐山及嘉陵江为牵引,以最具重庆海内外影响力的红色基因为核心地域文化根基,以重庆中心城区最优越的“两山一江”绿色生态本底为山水格局,突出西部教育高地科学之城的创新功能,加快提升聚集国际交往整体发展能级,将文化和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以人文积淀为灵魂,山水格局为支撑,都市旅游为核心的海内外知名特色都市旅游目的地,唱响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旋律。
2.总体形象
(1)主打品牌
充分挖掘沙坪坝区资源优势与文化特色,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及产业发展趋势,塑造旅游形象主品牌:
“天地歌乐·人文沙磁”
天地歌乐:书写天地浩荡、歌乐忠魂、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华章;
人文沙磁:彰显人文科教、沙磁情怀、学养深厚的地域文化气质。
(2)品牌体系
红色基因、绿色本底、教育高地、人文磁场、开放热土
(二)指标目标
1.经济指标
至“十四五”期末,全区年度旅游接待人次达45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人均旅游消费达到500元以上。
2.实施目标
至“十四五”期末,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4A级景区达4个、国家3A级景区达6个;力争将沙坪坝区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助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对外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依托自贸片区构建专业化的“文化艺术品保税区”,建成西南地区高端艺术品交易中心、国际重要的艺术品交易口岸。
四、发展战略
(一)贯穿一条主线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主线。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一是提高融合质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扩大融合范围。在文旅高质量融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旅产业与生态、农业、商业、教育、医养、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优化产品供给,丰富业态构成,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三是创新融合模式。发挥新载体的整合作用,大力推进特色小镇、主题公园、文化景区、特色街区、科创园区等规划建设,将其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落脚点和展示点;发挥新手段的促进作用,用好文化演艺、节庆活动、电子竞技、文创产业、体育竞赛、科技赋能等新手段,将其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发挥新渠道的引领作用,用好影视、传媒、自媒体及其他互联网平台等科技创新渠道,将其作为扩大品牌影响力、引导消费市场的创新手段。
(二)理清两大关系
以文化为核心引领。沙坪坝区沙磁文化、红色文化、巴渝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是沙坪坝区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吸引物。文化的核心引领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文化的阐释与演绎,与市场群体建立起情感共鸣,成为沙坪坝区持续引流的源泉。二是通过文化的挖掘与表现,提升景城内涵,展现地方特色,打造高品质文旅及城市产品。三是通过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创产业为支撑,开发有趣味、有创意、有互动、有消费的文创产品,助力文旅产业经济的发展。
以旅游为驱动手段。通过旅游目的地建设、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便利游客出行、满足游客需求,打破市场地域局限,增强区域消费活力。在市场消费与需求双向驱动下,促进地方产业产品的再投资、再创造、再升级,实现文旅发展良性循环。
(三)实施两条路径
存量提升路径——存量资源提质增效,优化产品供给。对现有文旅设施及旅游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对现有土地、交通等资源要素进行价值提升;对现有产业结构、产业融合模式、产业业态进行优化。
增量拓展路径——积极切入增量市场,助推产业升级。一是文创产业增量切入,对特色文化进行产业化升级和创新性转化,开发文创商品体系,促进消费升级。二是大健康产业增量切入,立足文旅优势,整合医疗养护资源,拓宽相关产业布局结构。三是以数字经济助推数字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构建新兴产业发展集群。
五、发展途径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对外文化出口基地”十大品牌示范、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大国家级旅游名品为抓手,强化沙坪坝区“天地歌乐·人文沙磁”品牌形象。整合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创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保障,着力构建沙坪坝文化旅游新局面,持续推进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健康发展,树立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标杆。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社会经济发展从旧常态跃迁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机遇期,要打破城乡二极化的格局,要突破地理空间格局和行政区划的界限,以城镇社会经济、交通等优势带动乡村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旅游+”为主线,构建“东部都市游、中部生态游、西部科创游、乡村体验游”的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按照“东中西一体、产城景融合”的思路,形成“一城三片三带”的空间结构,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城乡产业业态布局,拉动各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化发展。
一、构建文旅融合大平台,提质一“城”
(一)功能定位
都市观光、文化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旅游集散
(二)总体思路
以三峡广场商圈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东部城区,深刻认识和把握“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围绕“传承巴渝历史文脉的文化名城,彰显重庆山水魅力的美丽都市”的功能定位,突出城市建设提质增效,统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深入推进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整合文旅资源和提升人文文化底蕴,以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平台为目标,丰富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1.充分发挥中心城区集散功能
打造依托沙坪坝高铁站和重庆西站的两大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和完善旅游咨询服务、旅游直通车、旅游地接、客运枢纽、旅游交易和旅游促销等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好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交通优势和旅游营销优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空间管控,提升城市文化旅游服务功能。
2.推进“快旅漫游”体系建设
打通“主动脉”,畅通“最末梢”。立足“空铁水公”无缝衔接、景区景点处处畅达发展目标,依托“四通八达、内场外联,景城相通、景景相连”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城市旅游交通设施和配套,优化旅游交通服务,做好快进快出的旅游交通网络与区内车站、集散中心、景区无缝接驳;以“畅心通达、怡心漫行、留心驻足、欢心迈步”为出发点,发挥好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和人才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旅游风景道,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旅游村社等为节点,强化道路环境美化提升,突出文旅产品供给的特色和品质。
3.提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品质
着力提升城市绿色生态品质,推进城市景观质量提档升级,以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丰富提升城市气质;整合提质城市旅游六要素的立体化服务,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建设,全面营造城旅融合的空间布局和形态;立足大众旅游消费特征,面向全域旅游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文旅资源开发、产品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唱响“天地歌乐·人文沙磁”品牌形象,培育和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数字文旅体验项目、文化演艺产品和文化创意旅游商品,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区域指引
以三峡广场为核心的东部城区。
二、推进文旅要素全面发展,做强三“片”
(一)都市文化体验区
1.功能定位
都市休闲、数字创意、文化体验、教育研学、文创孵化
2.总体思路
宜都市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沙磁文化、巴渝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打造东部城区都市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教育研学和温泉养生多业态共同发展的文化体验区。重点打造以三峡广场商圈为核心的都市休闲游和都市文化体验游,着重凸显山城山水魅力和巴渝传统文化;凸显沙磁文化,注重地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打造以磁器口古镇为核心,联动沙磁文化产业园、沙磁巷、磁器口后街、金碧正街、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为主线的沙磁文化体验游;围绕红渣白联线,联动《重庆·1949》大剧院,挖掘红色文化、凸显红色记忆、传承红岩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旅游的创新突破;以井口-双碑片区为核心,围绕重庆特钢厂、金沙星座·科创园等项目挖掘和凸显工业文化底蕴,发展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于一体的智慧创意基地。
3.区域指引
磁器口-井口-双碑-石井坡沿线。聚焦城市品质提升、补齐功能短板,依托工业历史遗存、滨水景观等自然人文优势,打造成“两江四岸”提档升级的先行标杆,围绕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井口旧址文化体验区、重庆地质学校旧址等项目,布局智能工坊、创客空间、文创设计等功能,打造集滨江休闲、科技创新、智能建造、数字创意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示范园区。
(二)产城融合示范区
1.功能定位
文创产品孵化基地、文创产品生产、智慧工业旅游、乡村休闲娱乐、现代农业观光体验
2.总体思路
依托青木关镇、回龙坝镇、土主街道、凤凰镇片区工业基础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舒适的农耕生活节奏,依托重庆国际物流园区及工业组团片区的物流优势和工业基础,围绕沙坪坝区沙磁文化、统战文化、红色文化、巴渝文化、校园文化、工业文化,创新开展文化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开发与生产,发展智慧工业旅游、数字文旅产业,打造重庆市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依托梁滩河及其沿线乡村资源,完成乡村改造提升工程,提升乡村田园景观品质,恢复传统民俗风貌,开展现代农事农业观光体验活动、乡村休闲娱乐旅游活动,打造重庆市级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游居相宜的示范带。
3.区域指引
青木关镇。依托缙云山脉与梁滩河景观风貌,以青木湖为核心,深挖“战关、孝关、情关”的“三关”文化及区域传统工业区,探索小镇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围绕重庆文创产品开发生产基地、缙云·青木风情区、青木关特色老街、四川仪表厂旧址等项目,打造集会展、观光、文创为一体的工业文创小镇新标杆。
回龙坝镇。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及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兴隆场编组站、永辉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纺织工业文化等工业及物流产业资源,结合农业生态旅游接待配套,重点围绕红岭溪谷休闲生态农业园、彩月农业休闲观光园、五云山寨青少年教育基地、智慧物流体验园等项目,以“打造形态、拓展园区、延伸链条、提升档次”的思路,构建“观光、考察、学习、研学、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业物流智慧文旅小镇。
土主街道。依托梁滩河畔的生态风貌,重点围绕融创文旅城等项目,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都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创新高地。
凤凰镇。依托凤凰花海、梁滩河水乡记忆湿地公园、白鹭都市生态农业园等核心景区景点,强化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主题旅游活动,融合新奇、刺激、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培育沙坪坝区重要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构建现代田园农业旅游新模式,打造沙坪坝区现代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
(三)智慧科教展示区
1.功能定位
人才孵化、教育研学、校园修学体验、产学研示范基地、科创展示与体验
2.总体思路
依托沙坪坝区深厚底蕴的科教资源,引爆“教育”和“科创”两大品牌优势,凝聚科教核心吸引力,实现“科技赋能”,充分借助西部高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将人才强区战略作为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战略,以人才“兴文强旅”,发挥高校教育、科研、医疗、艺术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可参与、可体验、有价值的高品质旅游区,将沙坪坝区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智慧科教文化旅游区成为沙坪坝区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3.区域指引
丰文街道。立足“民丰物阜,通文达利”的发展定位和理念,准确把握丰文街道乡村休闲、传统农事生活中的文化遗迹、乡村建筑及其文化底蕴,突出扎染、陶艺、茶艺等体验性文旅项目,构建以文化创意手工体验、乡村农居生活和乡村休闲为主题的特色文旅单元,重点围绕萤火谷文创农场、远山·有窑、远山有邀·缙泉烧等项目打造沙坪坝区传统乡村技艺发展示范村。
三、升级城乡文旅休闲业态,打造三“带”
(一)嘉陵江都市生活旅游带
1.功能定位
滨江休闲娱乐、都市观光游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2.总体思路
以“提升滨江颜值,打造立体城市的景观带;开放公共空间,打造便捷共享的游憩带;传承历史文脉,打造人文荟萃的风貌带”为指引,加快推进“清水绿岸”工程,整治提升嘉陵江滨江路环境风貌,依托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井双工业遗址文化体验区、金沙星座·科创园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滨江带与周边社区、园区、校区联动发展,实现文创产业与休闲生活的融合发展,塑造集文化创意、文创产品开发、滨江休闲、特色餐饮、漫步健身、都市观光于一体的滨江都市生活旅游带。
(二)歌乐-中梁漫生活文化旅游带
1.功能定位
乡村休闲、山地拓展、文化体验、生态康疗
2.总体思路
依托沙坪坝区两大肺叶之一的歌乐山,围绕歌乐山街道、中梁镇优良的原生态环境、舒适的农耕生活节奏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三大突出优势,促进片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和捆绑升级,围绕乡村休闲、山地拓展、文化体验、生态康疗四大主题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再造原生村落及乡村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挖掘山洞片区抗战文化,以传统风貌街区、名人旧居为主线,创新开展山洞传统风貌街区为主体的文化观览体验;加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漫”生活服务体系,实现歌乐山“漫”生活文化旅游带的联动发展。
3.区域指引
中梁镇。凸显中梁山脉中段山清、水秀、林绿的生态特色,围绕海石公园、荷塘悦色、桑醍蓝莓园、花田筑梦、太寺垭森林公园、中颐四季养生苑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产业,打造重庆市都市村庄和乡村旅游度假区。
山洞街道。依托山洞传统风貌街区、名人旧居、山林资源等,打响“山中岁月、洞见精神,山外光景、洞见未来”主题,对传统风貌区进行外立面风貌改造,挖掘抗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时尚休闲游与文化体验游,利用山城步道将名人旧址串联成线,积极融合历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以山洞传统风貌街区和名人旧居为主线的文旅观览体验区。
歌乐山街道。依托歌乐山森林公园、陪都旧址及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知名旅游景点的影响力,借助临近重庆西站和沙坪坝高铁站便捷的交通优势,赋予歌乐山以时代文化内涵,突出展示歌乐山红色文化底蕴,构建“主城肺叶,红岩源地”的主题形象;利用好主城肺叶的资源优势,大力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品质,重点围绕歌乐山森林公园、歌乐山医养健康综合体、天池康养休闲区、龙洞私家园林等项目,将歌乐山街道打造成为集红色文化观览体验、生态康疗度假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区。
(三)缙云山生态休闲旅游带
1.功能定位
森林探秘、康体健身、乡村度假、生态休闲
2.总体思路
以丰文街道、凤凰镇、青木关镇的绕城高速以西所在地为控制范围,依托片区优良的生态旅游环境和文创艺术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沙坪坝区“两山”的生态优势,形成集森林探秘、康体健身、乡村度假、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带,重点拓展西部片区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带动规模化、特色化的森林运动、生态休闲和周边村落的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休闲游憩功能带。
四、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聚焦五大主题分区
(一)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发扬红岩精神
1.区域范围
歌乐山红色景点群、山洞抗战遗址群、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等及其他相关区域。
2.资源优势
沙坪坝区拥有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抗战名人旧居等景区景点及其所承载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的“红岩”革命精神及统战文化、抗战时期教育艺术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
3.对口市场
全国范围内的大众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旅游、文化溯根旅游、政企培训旅行等客群。
4.功能定位
集红色文化展示、会议会展培训、文物旧居遗址活化、森林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红岩精神文化教育研学目的地。
5.主打产品
红色景区景点数字化体验。通过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展现,以VR/AR、裸眼3D投影、红色沉浸空间设计等数字展陈等新兴技术将红岩精神与统战文化的历史根源、时代意义有机而生动地进行逻辑化表现。
红色文化旅游演艺。积极打造《重庆·1949》精品剧目;在各大全域旅游节点组织“红岩”系列文艺常态化演出;鼓励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驻区高校联合市级专业文艺院团开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活动以及面向社会大众及旅游大众演出。
红岩精神文化论坛。积极在沙坪坝各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围绕“传承红岩精神”主题演讲论坛,将沙坪坝区“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系列活动扩大到各个文化旅游空间,丰富沙坪坝区整体文化体验内容。
歌乐文化主题游线。将歌乐山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和绿色森林交融到一起,在山城肺叶——歌乐山森林公园内放松身心的同时,探访红岩精神发源地,探寻文化、教育名人旧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传统文化。
(二)坚守“绿色本底”——贯彻两山思想,坚持生态创新
1.区域范围
缙云山脉、中梁山脉、梁滩河沿线、生态农业园区及其他相关区域
2.资源优势
沙坪坝区坐拥中梁山脉、缙云山脉两大山系,其中缙云山脉青木关段、歌乐山森林公园、太寺垭森林公园等森林风貌绿色盎然,生态优美,是良好的康养旅居目的地;斐然湖、凤凰花海等乡村景观风光优美,景色宜人。
3.对口市场
重庆都市城郊游客、运动游客、康养游客、生态研学游客等客群。
4.功能定位
“山城肺叶,双城花冠”都市近郊生态休闲目的地。
5.主打产品
推动康养文旅发展。依托沙坪坝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良的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康养基础设施的空间整合与管理运营的机制统筹,发展康疗型养生养老、温泉养生、山林养生,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新的旅游产业增长点,推动旅游与医养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医疗制度改革,鼓励沙坪坝区优质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本结合,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选址积极发展开放性的高端社会化医疗服务;依托沙坪坝区歌乐山、缙云山良好的山林条件和空气资源,加强养生养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养生养老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与中医药融合发展,壮大养生养老旅游产业;打造医养生态康养基地,围绕沙坪坝区医疗、康养等基础平台,打通政策与制度瓶颈,促进要素的空间整合,构建医疗康养产业综合体。
强化农业文旅发展。通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实现农旅融合。利用农业景观、农村空间和农作体验,吸引游客;通过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创优品牌形象等全面提升农业旅游产业。重点依托规模农业种植,结合文化主题创意,打造具有特色吸引力的农田大地艺术景观;结合农事体验与乡村民俗体验,利用闲置集体土地及空间,打造集研学教育、民宿体验、餐饮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体验目的地。
探索生态文旅模式。积极探索研究沙坪坝区构建生态文化生活,引入网红农田、“市民农场/林场”、研学自然课堂等自然生态旅游模式的可行性。
中梁镇生态园集群。依托自然生态水系及周边农业产业化基础,优化生态作物的生产环境;采取“园中园”、“园外园”等模式,打造成“多园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进一步资源整合,捆绑营销,统一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水养、果养、茶养、花养特色农庄或精品民宿。
密林碧波主题游线。依托沙坪坝区内红岭溪谷休闲生态农业园、彩月乡村农业园、萤火谷文创农场、太寺垭森林公园等各大自然景点,构筑一条密林碧波主题游线,推动沙坪坝区生态休闲之旅,探寻田野绿踪。
(三)智创“教育高地”——感受西南文风,共享沙坪学灯
1.区域范围
沙坪坝都市区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一中、南开中学、虎溪大学城校区及其他相关区域。
2.资源优势
沙坪坝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深厚的高校及中小学,及其所承载的相关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文化事件和由此形成的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历史意义重大的“沙坪学灯”文化。
3.对口市场
家庭游客、研学游客、修学游客、学术交流游客等客群。
4.功能定位
集历史回顾、校园观光、研学体验、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沙磁文教旅游目的地。
5.主打产品
大学城研学旅游产品。依托沙坪坝区深厚底蕴的科教资源,建设可参与、可体验、有价值的高品质旅游区。围绕“科教胜地•创新之源”主题定位,将沙坪坝区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使科教旅游区成为沙坪坝区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新引擎。以虎溪大学城为核心,联动周边设施提升校园旅游的服务功能;利用校园开放日机制,统筹整合校内研学修学项目,形成系列化的旅游体验项目组合。
“沙坪学灯”朝圣之路。围绕“高校内迁”历史事件,通过历史重演、事件再现等文化体验展现手段,以及学术会展旅行、修学交流等旅游形式,打造以“沙坪学灯”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产品体系及跨省文化主题游线,积极争取与现存相关“高校内迁”的学府及机构合作,在文教、学术、文旅等层面进行跨省尤其是成渝两地联动发展。
“沙坪学灯”主题游线。依托区内各大校园文物点、文化名人旧居、人文景观,将校园文化与旅游结合,展现沙坪坝区教育文化传承,重现沙磁记忆,构筑沙坪学灯主题游线。
(四)共振“人文磁场”——述说巴渝轶事,纵情沙磁文化
1.区域范围
沙坪坝都市区-磁器口古镇区域及特钢厂相关区域。
2.资源优势
沙磁文化是以沙坪坝和磁器口古镇为在地特色和核心形象,巴渝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等在地交融,所形成的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区域文化。
3.对口市场
大众游客、文化旅居客、都市休闲游客等客群。
4.功能定位
“沙磁文化”美好生活体验目的地。
5.主打产品
金碧正街文旅项目。积极推动磁器口金碧正街传统文化街区及《重庆·1949》大剧院建设,推出大型实景红色主题演艺节目,打造集商演、文博、旅游为一体的高端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包括实景演艺剧院、历史博物馆、沙磁名人堂、大同民乐馆、川剧馆、曲艺馆、青年艺术中心等业态,建设文旅购物艺术街区、中高端民宿酒店、绿化广场、停车库等配套设施。
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承接磁器口古镇旅游的外溢效应,强化点状文创基地的对外开放和彼此空间连接;保证生态通道畅通,结合坡地改造拓展滨江休闲设施空间,形成无障碍连续的步行通道;推动滨江带与内部社区、园区、校区联动发展,实现文创产业与休闲生活的融合;注重滨江带的夜景建设,加强滨江建筑群体立面、轮廓的灯光设计,打造嘉陵江夜游新地带。
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依托重庆特钢厂厂房旧址改造,加强市场主体与文化活动的引入,打造文化活动的空间舞台;加强与磁器口古镇和石井坡特钢厂原厂区的旅游联动,打造滨江旅游项目联盟。
(五)拥抱“开放热土”——畅享文旅休闲,探索产城融合
1.区域范围
土主街道、回龙坝镇、青木关镇及西永街道等产业聚集区域。
2.资源优势
基于大学城、科学城的产业技术支持基础,形成的智慧产业、物流产业、工业历史遗迹群、农业产业园等的各类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带及其相关休闲服务基础配套设施。
3.对口市场
都市休闲大众游客、科研产业旅游客群、产业研学客群、高校修学实习旅行客群、会议会展客群、团建客群等。
4.功能定位
打造集观光、考察、科普、研学、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产旅融合体验目的地。
5.主打产品
工业旧址活化开发。在充分尊重沙坪坝区工业旧址的厂房肌理、工业符号和历史场景的基础上,将部分老旧厂房改建为具有科普教育价值的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创综合体等,使原有工业遗存具有新的消费及旅游价值。
产业区文旅化升级。融入科技、文化、休闲元素,把封闭的工业区转化为开放宜人的旅游区,把标准机械的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把无声的企业博物馆变成企业精神的流动宣传栏。对现有工业/物流企业进行空间改造,划分一定的区域作为游客参观、考察和体验的旅游功能空间;在新建企业中提前布局工业旅游文创产品,预留旅游休闲功能。
文创产品创意设计。通过整合现有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建筑景观、科技成果、企业发展历史等工业资源,创意包装设计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工业旅游IP,开发创意旅游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基地,培育一批集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工业旅游商品团队,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游览、体验和消费。
探索“沙磁智旅”孪生目的地概念。推动全区智慧旅游的发展,以“孪生目的地”概念模式探索沙坪坝区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通过线上虚拟的“孪生沙坪坝”构建,以文旅“点线面”布局链接的形式,对区域内城区、产业区、生态景区等空间有机而及时地虚拟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孪生沙坪坝”中对城市业态和产业业态的文旅化运营,为沙坪坝区智慧城市与孪生城市的开发奠定基础。
一、“三轴线”纵伸,突破文旅发展格局
(一)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统梳理全区历史文脉、文创资源和旅游地标,重点围绕文化演艺、观光体验、艺术品交易、数字产业、电竞、网红经济等业态,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高质量发展。依托抗战名人旧居、红色文化、巴渝文化等川渝历史文脉,形成以文脉为主线的有机关联,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沙坪坝区协同区、广安市广安区等地区文化旅游联动,以抗战名人旧居、山洞抗战遗址群、磁器口古镇、红岩联线景区、成渝双城融创文旅城提质升级为抓手,畅通两地游客互联互通渠道,高位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积极构建跨区域旅游营销合作,有效促进两地文化旅游合作的落实落地。
(二)共创“高铁旅游经济带”
稳步推进铁路交通干线建设,提高沙坪坝高铁站和重庆西站的铁路枢纽地位,依托“6高铁3城际多普铁”铁路布局,构建高铁经济走廊。通过成渝高铁、成兰高铁,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推动东西向高铁沿线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依托渝昆高铁、渝西高铁、渝贵高铁,面向西南片区城市群、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向高铁沿线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重点围绕区域文旅交流合作、跨区域资源整合、跨区域文旅营销,全面迎接“高铁旅游”时代和“快旅漫游”时代。
(三)共推区域文旅协同发展
依托内外交通体系、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和文旅资源,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的配置,搭建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平台,推进沙坪坝区协同周边区县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以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高校为依托,强化沙坪坝区与九龙坡区、北碚区、璧山区等周边区县的文化旅游联动发展,重点围绕文化艺术创作、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区域游线组织等主题开展区域间合作,促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嘉陵江沿线地区文化旅游联动,传承和发展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和精神内涵,重点围绕城市夜景、水上观光体验、网红经济等业态,以内河航道提质升级为抓手,打造磁器口“一主一辅”码头布局,规划特钢厂两江游轮码头,优化水上旅游航线航点。协调主城区“两江四岸”港口码头,推动由朝天门码头经江北至磁器口沿线的两江夜游水上观光黄金航线规划实施。
二、十大示范区引领,强化核心品牌形象
(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依托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全面推进沙坪坝区景区景点精品化、城乡建设景观化、全域环境生态化、公共服务均衡化进程,突出等级景区建设,推进城乡配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借助沙坪坝区自身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人才优势,大力开发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借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巴渝历史“文化名城”。深挖文化资源,提升文旅发展模式的实效性、培育大型文旅载体、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高文旅服务体系水平,深入推进双城文旅合作,打造为拉动经济发展、助推城乡一体化、促进生态景观化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到2025年,基本建成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对成渝双城经济圈有辐射功能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文化强区。
(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实施、平台支撑等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在重庆等四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总体方案,推动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多样化发展,健全消费服务设施,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稳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服务工作,做靓文旅消费品牌,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助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力争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区战略支柱型产业,在资源开发和业态丰富、要素融合和整链打造、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品牌培育和产业升级等内容上实现重大跨越,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四)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立足全市加快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总目标,有效布局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传统街区、周边新兴文化旅游业态、商业综合体和烈士墓重点景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旅游演艺、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经济产业,建设一批夜间旅游优质项目,推出一批夜间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活动丰富、吸引力强的夜间旅游区域,拓展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重庆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基本形成全区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夜间旅游发展格局。持续推进首批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庆融创文旅城的发展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五)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依托沙坪坝区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目标,对全区文物进行保护利用,保护好文化遗存、空间格局、城市风貌、城市肌理和乡村民俗,延续历史文脉,强化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文物活化手段,以文旅融合为突破点,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和转型升级。在“十四五”规划期内,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全国文物保护和再利用起到示范作用。
(六)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推动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内容标准化、绩效考核标准化,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化覆盖,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在“十四五”规划期内,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沙坪坝区形成标准科学、制度完善、评价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格局。
(七)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立足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沙坪坝“天地歌乐·人文沙磁”旅游品牌形象,启动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文旅产业、精细化建设等,不断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和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增强旅游行业标准的实施效果。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
(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依托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培育、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获得国家文旅专项资金支持,提升沙坪坝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形象,吸纳高级专业人才留驻沙坪坝区,促进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沙坪坝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九)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立足“一带一路”起点、中欧班列等大通道优势,依托四川美术学院、泓艺九洲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融创文旅城等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重庆自贸区、综保区保税优势与开放政策,打造保税文化产业平台及国际艺术品交易基地,重点在对外文化贸易跨境电商平台,艺术品物流产业、文创产品研发等五方面齐发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和国际艺术品仓储物流分拨中心,成为西部中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前沿阵地。
(十)国家对外文化出口基地
依托西永保税港区,开展国家对外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搭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摸索适应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推动文化贸易增长和结构优化,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规模,实现文化贸易、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沙坪坝区的文化国际竞争力,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三、“2+5+N”名品项目构建,培育文旅发展新动能
构建“2+5+N”文化和旅游名品体系,分层级、分批次建设,推进2大国家级旅游名品创建,5大重点景区建设,N个支撑项目升级打造,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和旅游精品旅游产品和线路,为“天地歌乐·人文沙磁”旅游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一)集中力量,打造2大国家级旅游名品
——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斐然湖/青木湖)
1.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内涵,着力实施5A级精品景区创建提升计划,持续推进磁器口古镇核心区、金碧正街、磁器口后街、磁童路商业街、巴渝文化公园、凤凰山艺术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推动磁器口和渣滓洞、白公馆资源共享,提档升级沙磁巷、歌乐山烈士陵园景区,打造“彰显抗战沙磁文化,传承巴渝传统民俗,凸显山水重庆都市”的城市文旅新高地。
2.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依托青木湖和斐然湖的山水、乡村和人文历史资源,启动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斐然湖/青木湖)“双创”工作,整合山水生态资源,打造集乡村旅游、生态休闲、主题民宿、传统美食、漫游观览、文创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规范建设沙坪坝区中梁山/青木湖旅游度假区,形成以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体、多种休闲度假产品为补充的全区旅游度假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建一个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把握要点,打造5大重点景区
——重庆融创文旅城国家AAAA景区、佛罗伦萨小镇AAAA景区、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国家AAA景区、太寺垭森林公园国家AAA景区、斐然湖国家AAA景区。
1.重庆融创文旅城国家AAAA景区
以增强内部项目的交通联系,优化动静项目的空间组合,提高体验的舒适性为着力点,积极打造基于体育经济生态圈培育的城市旅游业态,进一步完善室内外游乐、演艺、购物、特色酒店住宿主体功能,打造以山城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声光电科技新方式,呈现具有重庆人文特色、展现重庆自然景观的大型演艺剧院。引入电竞馆,Livehouse等娱乐业态,打造音乐小镇、萌宠小镇。构建以融创茂、岛式星级酒店群、演艺剧场、渝乐小镇为核心的休闲文化旅游综合集聚区。
2.佛罗伦萨小镇国家AAAA景区
以“一带一路”文化体验为特色,建设集特色商品展销、创意产品展示的综合商旅体验区,填补高端商业购物旅游区空白,并适时开展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
3.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国家AAA景区
持续推进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内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金沙星座·科创园、国际广播电台发电站旧址改造提升。承接磁器口古镇旅游的外溢效应,强化点状文创基地的对外开放和彼此空间连接;在保证生态通道畅通的前提下,拓展滨江休闲设施空间,打造连续的步行通道;鼓励滨江带与内部社区、园区、校区联动发展,实现文创产业与休闲生活的融合;注重滨江带的夜景建设,利用灯光造景,体现文化内涵及节点标志性,打造嘉陵江夜游新地带。
4.太寺垭森林公园国家AAA景区
优化太寺垭森林公园区的旅游产品构成,增加互动型消费体验项目,引入科考、研学、度假、住宿等旅游拓展和服务功能。着力改造提升花木盛景区、环湖风情区、森林体验区三大体验板块,打造以植物观赏与运动休闲为主,集健康养生、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森林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启动申报国家AAA级景区,为沙坪坝区坚守绿色本底注添生态活力。
5.斐然湖AAA景区
依托斐然湖水库的生态保护,以高质量建设斐然湖景区为目标,打造集生态农业、主题民宿、漫游观览、智慧电商为一体的复合功能滨湖景区。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全面完成的工作要求,实施斐然湖标准化建设,完善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斐然湖生态治理,重点提升水质,选择原有建筑进行改建,布局书吧、电商服务站、住宿等功能。力争斐然湖景区在“十四五”期间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提升沙坪坝区旅游品牌形象。
“2+5”名品项目任务分期表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规划)内容 |
建成 时间 |
项目个数 |
项目实施区域 | |
国家级名品 |
国家5A级景区(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 |
创建 |
力争3年时间,推动磁器口和渣滓洞,白公馆资源共享打造磁器口升级版,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为都市主城区首个5A级旅游景区。 |
2024 |
1 |
童家桥街道、磁器口街道等 |
市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青木湖、斐然湖) |
新建 |
依托青木湖和斐然湖启动旅游度假区“双创”工作,争创1个市级/国家级度假区。 |
2025 |
1 |
青木关镇、中梁镇 | |
五大重点景区 |
国家AAAA景区(重庆融创文旅城) |
创建 |
增强内部项目的交通联系,优化动静项目的空间组合,提高体验的舒适性,引入电竞、演艺产业,积极打造基于体育、演艺经济生态圈培育的城市旅游业态,创建国家4A级景区。 |
2025 |
1 |
土主街道 |
国家AAAA景区(佛罗伦萨小镇) |
创建 |
持续打造意大利建筑风格小镇,集聚创意家具产品、国内外品牌折扣店,创新打造成为“国际商品展示展销”业态的驱动项目,以文旅商融合发展为创新驱动力,争创国家4A级景区 |
2025 |
1 |
土主街道 | |
国家AAA景区(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 |
创建 |
依托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重庆缝纫机博物馆、金沙星座科创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电站旧址,升级打造嘉陵江水上游线及滨江游线,通过文化生产、文创服务、滨江休闲、特色餐饮、漫步健身打造于一体功能的滨江文创产业带,创建国家3A级景区。 |
2024 |
1 |
沙滨路沿线街道 | |
国家AAA景区(太寺垭森林公园) |
创建 |
优化园区的旅游产品构成,增加互动型消费体验项目,引入科考、研学、度假住宿等旅游拓展和服务功能,创建国家3A级景区。 |
2024 |
1 |
中梁镇 | |
国家AAA景区(斐然湖景区) |
新建 |
依托中梁镇乡村振兴带打造,推进斐然湖景区建设,打造集生态农业、主题民宿、漫游观览、智慧电商为复合功能的滨湖景区,力创国家3A级景区。 |
2024 |
1 |
中梁镇 |
(三)谋划全局,推进N个支撑项目建设
为促进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长效发展、经济增效,实施以“以镇带村”、“以村带户”“以企带商”“示范带头”“集群引领”的战略,引导和推动一批重点乡镇街道,依托文化和旅游优势资源,立足生态和文化本底,以产业发展和民众就业为重点,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品牌,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推出一批文旅重大示范项目;并深化和拓展“全域旅游示范村镇”“旅游特色乡镇/村”“文化保护利用示范乡镇/村”等创建工作,打造一批文旅名镇名村。
1.提名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单位
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接续传承中注入时代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林园、市级文保单位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旧址,引导其属地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保护利用好黄家院子、山洞传统风貌街区、抗战名人旧居(张治中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冯玉祥纪念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旧址(李四光旧居)、金九公馆、许世英公馆、臧克家旧居、傅抱石旧居、《新华日报》印刷所旧址、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歌乐山青草坡沙坪窑遗址、国际广播电台土湾店里场旧址、重庆炮兵学校旧址,发挥历史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持续充实市、区级非遗名录库,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培育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非遗博览会、工艺美术展、民间文化艺术之星等活动,建设统筹好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等展示空间及非遗传承体验设施。提名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沙坪坝区土主街道三圣宫村、沙坪坝区山洞街道为区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单位,打造博物馆聚落群、山洞抗战遗址群等一批文化保护示范项目,助推沙坪坝国家文物(革命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
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任务分期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建设(规划)内容 |
建成 时间 |
项目个数 |
项目实施区域 |
1 |
山洞传统风貌街区 |
改造 |
山洞抗战遗址群活化利用,通过保护性开发手段将遗址群进行文旅开发,引进小型文创产品,持续打造传统风貌街区。 |
2024 |
1 |
山洞街道 |
2 |
抗战兵器工业旧博物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 |
改造 |
加大对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的保护力度,在接续传承中注入时代内涵,延续抗战精神。 |
2025 |
1 |
石井坡街道 |
3 |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
改造 |
进行“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培育、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 |
2025 |
1 |
歌乐山街道 |
4 |
林园 |
改造 |
对林园展开二期保护修缮工程,优先保护文化遗址主体建筑,同时保护相关建筑及周边主体风貌。 |
2023 |
1 |
山洞街道 |
5 |
抗战名人旧居(张治中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冯玉祥纪念馆) |
提质 |
对张治中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冯玉祥纪念馆展开环境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观览、宣传、培训、研究四种功能为一体的抗战名人纪念馆群。 |
2023 |
3 |
土主街道三圣宫村、西永街道香蕉园村、陈家街道白鹤村 |
6 |
重庆炮兵学校旧址 |
改造 |
保护利用重庆炮兵学校旧址,打造集文物博览、军事知识科普、主题文创活动于一体的军事旧址集群。 |
2025 |
1 |
陈家桥街道 |
7 |
国际广播电台土湾电力厂旧址 |
改造 |
持续保护旧址,陈列布展项目。 |
2024 |
1 |
土湾街道 |
8 |
《新华日报》印刷所旧址 |
改造 |
对《新华日报》印刷所旧址进行持续保护修复,活化利用。 |
2023 |
1 |
井口街道 |
9 |
金九公馆 |
改造 |
积极推进金九公馆和许世英公馆抢救修缮工作,保护利用好李四光旧居、金九公馆、许世英公馆、歌乐山青草坡沙坪窑遗址,让更多的文化瑰宝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
2022 |
1 |
歌乐山街道 |
10 |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旧址(李四光旧居) |
改造 |
2022 |
1 |
小龙坎街道 | |
11 |
歌乐山青草坡沙坪窑遗址 |
改造 |
2023 |
1 |
歌乐山街道 | |
12 |
许世英公馆 |
改造 |
2023 |
1 |
歌乐山街道 |
2.提升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通过深度挖掘沙坪坝区沙磁文化、红岩精神、巴渝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通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引入,充分挖掘旅游的文化需求,不断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加强古镇古村、红岩精神阵地、遗址旧址、故居、文化主题园、纪念园、博物馆等文化景观的升级提升,加强文创产品展示、观览、生产和消费空间打造,重点提升打造沙坪坝区东部博物馆聚落群、远山有窑、三峡商圈都市旅游区、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平顶山文化公园等文旅融合项目,创新推出重庆气象科技公园、抗战人防工程博物馆、沙坪坝地质博物馆和吉利铭泰汽车文化城(汽车公园),形成沙坪坝文旅新IP。
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任务分期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建设(规划)内容 |
建成 时间 |
项目个数 |
项目实施区域 |
1 |
沙坪坝区东部博物馆聚落群 |
续建 |
推进缝纫机博物馆、青花瓷博物馆、气象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抗战人防工程博物馆、地名博物馆等筹建工作,鼓励民营博物馆发展,着力打造东部博物馆聚落群。 |
2025 |
6 |
沙坪坝东部片区 |
2 |
平顶山文化公园 |
续建 |
持续打造集山地园林景观、运动健身、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城市山体公园。 |
2024 |
1 |
联芳街道 |
3 |
远山有窑 |
提质 |
提档远山有窑,持续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土陶技艺持续传承。 |
2022 |
1 |
丰文街道 |
4 |
三峡商圈都市旅游区 |
提质 |
持续优化三峡广场的环境设施建设,在条件具备时对现有商业设施进行从单一售卖转向消费体验的空间改造;对现有商业设施进行招商引导,逐渐形成主题化的商业分区,实现都市旅游差异性体验。 |
2022 |
1 |
渝碚路街道 |
5 |
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 |
提质 |
完善博物馆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博物馆内部游览观赏品质。 |
2022 |
1 |
陈家桥街道 |
6 |
金碧正街 |
新建 |
建设历史博物馆、沙磁名人堂展览馆、大同民乐馆、川剧馆、曲艺馆、青年艺术中心、文旅购物艺术街区、中高端民宿酒店等;重拾古镇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呈现一个有历史温度、人文厚度、空间广度、产业宽度的“升级版”磁器口。 |
2024 |
1 |
磁器口街道 |
7 |
枣子堡山城巷子(商旅文融合项目) |
续建 |
在磁器口地铁站西侧打造一个约72亩旅游集散、精品餐饮、娱乐休闲,特色文创和高端民宿五大业态板块的文旅商融合项目,形成辐射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高端休闲微度假目的地和精致文化体验核。 |
2022 |
1 |
磁器口街道 |
8 |
重庆气象科技公园 |
新建 |
占地500亩,策划场馆6000㎡。依托沙坪坝区气象台和高空气象观测站,建设国家气象观象台、重庆市气象历史陈列馆、气象科技馆、重庆市气象科普研学基地。 |
2025 |
1 |
沙坪坝街道 |
9 |
西部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旅游基地 |
新建 |
利用五云山寨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打造占地200亩的市级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旅游基地。 |
2025 |
1 |
回龙坝镇 |
10 |
吉利铭泰汽车文化城(汽车公园) |
新建 |
占地1000亩,在青木关或物流园建成标准化汽车赛道,举办国际汽车赛事、新车测试发布会、赛车爱好者驾驶体验、主题车展、电音节、赛车托管等。 |
2025 |
1 |
青木关镇、土主街道 |
11 |
沙坪坝教育博物馆 |
新建 |
延续沙磁文脉,深度挖掘沙坪坝区教育历史文化,筹建沙坪坝教育博物馆。 |
2025 |
1 |
磁器口街道 |
3.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品牌
深入挖掘歌乐山(中梁山)和缙云山等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建筑、院落、农田的“生态化”“美观化”改造,建设大地景观和农业主题公园,促进农村资源活化;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乡村振兴示范带、梁滩河畔美丽休闲乡村和缙云山麓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海石公园、荷塘悦色、太寺垭森林公园、梁滩河水乡记忆湿地公园、凤凰花海、红岭溪谷休闲生态农业园、彩月农业休闲观光园、金沙杏基地、上天池度假村、颐麓欢歌生态园、远山有邀·缙泉烧、萤火谷文创农场和虎峰山生态旅游区等休闲农业园区,联动发展茶叶、酒类、食用菌、花卉、萤火虫等旅游产品类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品牌,构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特色民宿、田园养老、研学基地等为主题的都市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农业与文化、教育、康养、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歌乐山街道,全域旅游示范村歌乐山街道歌乐村、凤凰镇胡南坝村,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歌乐山街道天池村、中梁镇永宁寺村、回龙坝镇回龙坝村。到2025年,中梁乡村振兴示范带,梁滩河畔美丽休闲乡村和缙云山麓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在主城都市区率先形成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项目任务分期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建设(规划)内容 |
建成 时间 |
项目个数 |
项目实施区域 |
1 |
海石公园 |
提质 |
提档升级海石公园,持续打造集景区欣赏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岩溶地貌公园。 |
2023 |
1 |
中梁镇 |
2 |
荷塘悦色 |
提质 |
依托现有民房改造,发展特色“花养”生态农庄或民宿,积极开展”荷叶茶、荷芯茶、手工藕粉“等衍生产品的制作与销售,进一步提升园区内的接待、餐饮、住宿能力及质量。 |
2023 |
1 |
中梁镇 |
3 |
太寺垭森林公园 |
提质 |
优化园区的旅游产品构成,增加互动型消费体验项目,引入科考、研学、度假住宿等旅游拓展和服务功能。 |
2023 |
1 |
中梁镇 |
4 |
梁滩河水乡记忆湿地公园 |
续建 |
加强周边古桥、古寺保护与利用,提升旅游基础配套与服务水平,发展湿地生态游,打造原生、原味、奇趣的沿河湿地空间。 |
2023 |
1 |
凤凰镇 |
5 |
凤凰花海 |
提质 |
推进凤凰花海农创田园综合体建设,在现有花卉品种的基础上,优化花卉季节性搭配,实现色彩、形态、花香的季相组合与变化;加强花卉衍生产品的设计与拓展,引入特色花卉民宿、科普及制作等内容。 |
2022 |
1 |
凤凰镇 |
6 |
红岭溪谷休闲生态农业园 |
提质 |
以金沙杏生产为主,设置观花、摘果、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建设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主题度假等多功能的乡村旅游休闲园区。 |
2024 |
1 |
回龙坝镇 |
7 |
彩月农业休闲观光园 |
提质 |
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种植错季节性花果,弥补重庆本地冬、春季节水果产品稀缺的空白,打造四季有花可赏、有果可摘、有乐可寻的农业休闲园区。 |
2022 |
1 |
回龙坝镇 |
8 |
金沙杏基地 |
提质 |
依托金沙杏产业进行基地提档升级,精心策划办好休闲农业节会活动,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
2023 |
1 |
回龙坝镇 |
9 |
上天池度假村 |
提质 |
以康养基地为模式,A级景区为标准,升级上天池度假村休闲农园。 |
2025 |
1 |
歌乐山街道 |
10 |
颐麓欢歌生态园 |
提质 |
升级打造,培育壮大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科普等农业体验项目,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园区。 |
2024 |
1 |
歌乐山街道 |
11 |
远山有邀·缙泉烧 |
续建 |
以远山有窑、诸卷书屋、文化大院、渡兰居等文创项目为牵引,打造集农耕体验、养生度假、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三河村艺术家村落。 |
2022 |
1 |
丰文街道 |
12 |
萤火谷文创农场 |
提质 |
以保护原生环境为要义,不砍伐一草一木,平衡人的行为和自然生命之间的关系,打造全国最大的集萤火虫培育、复育、观赏为一体的文创基地。 |
2024 |
1 |
丰文街道 |
13 |
歌乐山森林公园 |
提质 |
充分发挥歌乐山生态休闲养生和文化运动康体等养生旅游资源优势,改造或改建旧有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在尊重文物保护法规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物旧址开展合理利用。围绕“生态”“运动”“养生”“度假”四大主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
2024 |
1 |
歌乐山街道 |
4.加强一批园区产业集群建设
在沙坪坝区东部以沙磁文化产业园为基础,以磁器口、红岩联线为核心,推动环重庆师范大学(沙坪坝校区)建设,改造提升磁器口进出通道及内循环道路,联动金沙星座·科创园、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借助重庆西站、沙坪坝高铁站形成环线,整体打造复合遗迹观光、产业创意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沙坪坝区中部利用歌乐山和中梁山休闲旅游资源、都市观光农业资源,借助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的影响力进行周边辐射,发展康养旅游、休闲旅游、养老旅游等新业态,打造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西部以融创文旅城为引擎,以校园文化群体为中心,以文化娱乐聚集区、文创产业聚集区、艺术品交易区为补充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沙坪坝区整体产业集群式发展,脱离传统粗放式发展。
园区产业集群项目任务分期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性质 |
建设(规划)内容 |
建成 时间 |
项目个数 |
项目实 施区域 |
1 |
金沙星座·科创园 |
续建 |
加大对文创、数字互动体验、特色餐饮、影视娱乐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滨江广场开发集文化休闲、健康美食、活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夜市项目,适时举办嘉陵夜间音乐节及艺术派对活动。 |
2023 |
1 |
沙坪坝街道 |
2 |
沙磁文化产业园 |
改造 |
持续打造沙磁文化产业园,形成文化集群式发展。 |
2024 |
1 |
磁器口街道、童家桥街道、覃家岗街道、沙坪坝街道、土湾街道、石井坡街道 |
3 |
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 |
续建 |
拟以文化创意为主题,提取特钢厂工业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构造集工业文化旅游、数字创客、文创商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多业态工业创意产业园。 |
2024 |
1 |
磁器口街道、石井坡街道 |
4 |
凤凰山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
新建 |
位于磁器口凤凰山,连接鸽牌电缆厂旧址,总面积约120亩,改造房屋面积约4万㎡,通过梳理凤凰山“抗战烽火中的美术地标”的历史文化脉络,打造以巴渝文化和沙磁文化为底蕴,以艺术赏析、工业设计、时尚摄影及休闲观光等为主题的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和特色旅游景区。 |
2025 |
1 |
磁器口街道、童家桥街道 |
5 |
数字文创产业园区(环重庆师范大学) |
新建 |
利用重庆师范大学老校区,建筑面积50000㎡,依托三峡广场核心商圈和金沙天街的区位优势,联合成渝双城科技、网络、电子商务智力资源打造高产值的数字文创产业园区。 |
2025 |
1 |
渝碚路街道 |
6 |
华包集团·满山红动能街区文体产业园 |
新建 |
项目位于联芳街道,占地70亩。整合平顶山半山崖线山体风貌资源,与鹅岭贰厂文创园形成呼应,打造以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商务办公、餐饮商贸相结合的特色文创园区。 |
2025 |
1 |
联芳街道 |
5.扩大一批数字文旅产品供给
精准抓住数字文旅的风向,加大科技赋能效应,进一步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通过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热点新模式,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引导和鼓励各大景区景点引进数字文旅体验和消费项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挖掘在线旅游数据资源,推出定制化服务;将5G网络与VR、AR、AI等科技应用到公共文化空间,提高大众公共文化体验。持续推出区内重点景区景点和文化场所的线上游览功能,推出VR文化旅游产品,持续升级和打造“飞跃重庆”“红岩魂·梦回1949”等VR沉浸式演出和国际8K超视觉大片。
数字文旅项目任务分期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 |
建设(规划)内容 |
建成 时间 |
项目个数 |
项目实施区域 |
1 |
《重庆·1949》大剧院 |
续建 |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系列红色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吸引全国观众开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践活动,将其打造成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
2021 |
1 |
磁器口街道 |
2 |
数字文化馆 |
提质 |
持续升级打造数字文化馆中数字接待厅、数字演播厅、数字人文馆、数字地理馆、数字体验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 |
2022 |
1 |
渝碚路街道 |
3 |
“演艺剧场” |
续建 |
以重庆地方特色民俗与时尚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声光电科技新方式,呈现具有重庆人文特色、展现重庆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大型舞台演艺剧场。 |
2023 |
1 |
土主街道 |
4 |
沉浸式飞行影院 |
新建 |
在金碧正街建设沉浸式飞行影院,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重拾古镇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呈现一个有历史温度、人文厚度的古镇。 |
2024 |
1 |
磁器口街道 |
5 |
阿得莱光绘艺术馆 |
续建 |
项目包含位于融创文旅城渝乐小镇2000㎡的一期光绘展示中心及拟建于西部物流园10000㎡的二期影视拍摄中心,定位为沉浸式互动艺术体验基地西南运营中心。 |
2022 |
1 |
土主街道、西部物流园 |
6.孵化一批重点文旅企业
培育和孵化一批智慧文旅的创新平台和创业型企业。以撬动社会资本和拓展投融资渠道为重点任务。鼓励区外市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沙坪坝区设立投资基金和地区总部。支持区内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加强数字文化企业与互联网旅游企业的对接合作,促进文学、动漫、音乐、演艺、数字艺术、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向旅游内容领域延伸。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培育2家龙头型文旅企业,扶持和孵化30家中小文旅企业,全力助推旅游企业紧密团结、形成合力,依靠自身凝聚力开拓市内外市场,推动产业和企业通过健全供应链产生促进效应。
(一)“人才强区”概念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刻变革,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高风险与低增长并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文旅产业作为社会发展的“辅助性”“维稳性”产业,面对复杂而充满机遇的国内外形势,应发挥其应有的科学指引、凝心聚力、牢固信心等社会作用,在“十四五”期间助力国家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基于沙坪坝区近代历史文化、高校云集的条件及“科创智核”的发展定位,深度挖掘区红色文化所彰显的红岩精神;有机结合高校群体实习、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科研成果、设计作品等专业展示,联谊、兴趣、娱乐等社区社群活动休闲活动等需求;充分利用区域智慧产业、智慧科研单位所提供的大数据、云技术、数字展示等智创技术。
沙坪坝区可通过红岩精神引领高校群体面向社会提供相对义务性、志愿性的文旅消费内容创作及社会性文旅服务,形成共振式文化氛围,并以此为特色吸引力,激活区域文旅空间及文化资源,驱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吸引人才人流聚集。在此“人才强区”的模式中,高校群体可作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化区域文化价值,持续形成旅游吸引力,提供文旅融合人才人力保障,切实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人才强区”文旅体系
1.人才构架文旅强区“价值链”
文创价值链:通过政府政策创新,引导高校人才以文创开发、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乡村旅游、精品名宿等多种形式参与文旅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以区域人文精神倡导并组织高校群体进行围绕文脉主题线的文化创意创作,形成持续性的文化内容产出。再通过梳理文化内容需求的重点文旅单位,将产出的文化内容导入文旅单位的需求空间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实现文化内容价值化输出,招徕文旅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吸引诸如有声平台、直播平台与大学、短视频创作等相关文创企业入驻沙坪坝。最后文旅相关单位通过收益分成、社会实践证明证书、提供宣传推广渠道等方式,回报高校群体,形成价值链闭环发展。文创价值链可为沙坪坝区形成文教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区域代表性价值链有:艺术文学、多媒体技术、外国语言、教育学等。
社群价值链:通过区域文旅空间、会展物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先面向高校学生群体提供社群活动的支持,鼓励高校社群活动走出校门,以义务及志愿的形式服务社会,展现社群价值及自我价值,实现社群文化的跨群、跨界交流,最终形成极具区域特色的共振式文化氛围和休闲旅游吸引力。社群价值链可为沙坪坝区休闲文化提供多元化的发展与交流机会。代表性价值链有:运动体育社群、自媒体社群、Cosplay社群等。
学术价值链:通过对工业厂区、农村民居、专业技术部门工作场所等闲置空间、旧址遗址的活化利用,为相应高校专业群体提供专项实验、专业实践、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会议会展等专业活动的空间。同时,通过结合可视化、参与化的文旅功能打造,将这些专业活动打造成为可观赏甚至可参与的文旅体验活动,丰富文旅产品体系,强化研学、科考等类型的文化旅游发展。学术价值链可为沙坪坝区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增加区域内涵底蕴、凸显区域,代表性价值链有:农业专业、工业专业、商业管理、人工智能、工艺美术等。
2.人才助力文旅融合“产业链”
人才引领文化旅游传承创新。通过高校群体的文教文创交流活动,对沙坪坝区域红色文化、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校园文化等进行时代性创新,持续性产出一批文旅新IP及新内容形成文旅吸引力。
人才助力都市文旅焕发活力。通过高校群体的社群活动,丰富区域休闲文化活动类型,提升区域休闲文化品质,营造魅力城市文化气质氛围,拓展夜间经济产业活动。
人才支持研学文旅多元发展。通过高校群体的科研文教及实践活动,切实推动研学旅游及研学出行的系统生态化发展,有机地促进各层次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及相互交流,为学生群体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人才推动乡村文旅勃发生机。通过高校群体的课外休闲及课内相关室外实践活动,盘活乡镇区域资源,提高乡村地区居民素质与见识,开拓乡村文旅发展新动力。
二、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工程
在文旅融合第一个五年,实现全区智慧景区的普及,力争将沙坪坝区打造成智慧型旅游目的地,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做先行铺垫。为实现在旅游行业的智慧转型升级和快速突破,重庆市专门制定了《重庆市智慧旅游“十三五”行动计划》《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试行)》和《重庆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一系列政策解决方案指导市、区、县智慧旅游建设工作。沙坪坝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文化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实施沙坪坝区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旅游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建成“沙坪坝区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实现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与互联网全面融合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装备,准确及时感知和运用各类旅游信息,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性和融合型转型提升。最终建成以电子政务云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为引领的沙坪坝区智慧旅游云。
(一)依托A级景区基础,推行智慧景区建设
以《重庆市智慧景区建设指南(试行)》为建设指导,以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牵头,联合歌乐山森林公园、融汇温泉城等2个国家4A级景区,海石公园、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等2个3A景区进行“智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对融创文旅城、斐然湖、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等后续创建国家A级景区的申报单位加强智慧景区考核力度,争取“评A评智同步走”。
(二)加强乡村智旅配套,促进智慧系统普及
以《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指南(试行)》为建设指导,加强乡镇旅游智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设中梁镇为信息交互中心,建设以“歌乐-中梁漫生活文化旅游带”为核心,区域内其他休闲游乐项目为支撑的乡村智慧旅游系统,覆盖中梁镇、歌乐山街道、山洞街道区域内重点乡村旅游点及沿线。鼓励萤火谷文创农场、远山有窑、凤凰花海、古茂蓝莓谷、荷塘悦色、太寺垭森林公园等乡村休闲点融入整体,形成区域型综合旅游平台。
(三)强效智慧旅游平台,高效利用系统功能
建设沙坪坝区智慧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以区委、区政府为牵头,区级各部门配合参与、执行和监督的智慧旅游综合运管小组。整合区域大数据平台,以“信息众筹”为理念创新的数据采集方式,建成全域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企业直报数据库、景区旅游接待及游客分析数据库、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库、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库、入境花费调查数据库、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酒店住宿登记数据库等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各类基础信息库,奠定行业监管、公共查询、诚信体系、电子商务及企业营销等各类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和应用的平台发展基础。
(四)多举措促进实施,有效推进系统运营
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运营为推动加快形成全区统筹推进、整体联动、标准规范、共建共享、龙头引领、示范先行的综合举措。
一是搭建强有效的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统筹统建以沙坪坝区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为基础,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发展的数据库,链接全区交通、气象、市政、舆情等部门信息数据库,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数据系统和综合管理数据交换系统,并将之作为智慧旅游建设和区域旅游合作的综合数据中心,实现按照统一规则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集中存储,按照统一交换标准进行各类平台发布,助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实现智慧化。
二是搭建综合性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数据,整合区级各部门、各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各旅游景区景点自媒体发布渠道,形成包括官方网站、自媒体平台、智慧旅游多媒体触摸屏、智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原旅游咨询电话、旅游投诉电话)、智慧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智慧旅游信息查询移动端系统(微信公众号二次开发)等为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智慧旅游可视信息查询、咨询、预定、投诉等全面智慧化服务。
三是搭建综合性智慧旅游信息监管平台。对接国家、市级文化旅游监管投诉渠道,统筹区级各部门市场监管投诉处理渠道,搭建综合性智慧旅游信息监管平台,时刻了解区内运营企业信息,对旅游团队、旅游车辆、导游员、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等旅游服务配套进行智慧监管,做好旅游实时统计、舆情实时预报、投诉实时处理、客源地数据实时分析、安全应急实时管理等行业智慧监管、服务工作。
四是搭建复合型智慧旅游宣传平台。整合政府部门对外公开智慧旅游网站集群、官方微博、微信、旅游动漫、微电影等各种新媒介,建立自有媒体资源和可控媒体相结合的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实现沙坪坝旅游精准营销,提升“天地歌乐·人文沙磁”旅游品牌与文化价值。
五是搭建多商家智慧旅游电商平台。建设旅游电商平台,为景区、酒店、旅行社、车船公司、旅游商品研发等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农家乐运营公司等提供标准化电子商务流程的旅游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开设文创销售专栏,鼓励沙坪坝区企业开发文创商品,扶持如磁器口陈麻花、陶瓷、工艺刺绣、叶脉画、小李子木梳、沙磁手斫古琴等创意本土文创商品发展并全面进行推广。
智慧城市(智慧旅游)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智慧景区建设 |
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歌乐山森林公园、融汇温泉城、海石公园、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融创文旅城、中梁斐然湖、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 |
智慧系统普及 |
覆盖山洞街道、中梁镇、歌乐山街道区域内重点乡村旅游点及沿线。鼓励萤火谷文创农场、古茂蓝莓谷、荷塘悦色、凤凰花海、远山有窑、太寺垭森林公园等乡村休闲点融入整体,形成区域型综合旅游平台。 |
智慧旅游平台 |
建成全域旅游资源数据库、区旅游企业直报数据库、景区旅游接待及游客分析数据库、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库、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库、入境花费调查数据库、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酒店住宿登记数据库等。 |
智慧系统运营 |
搭建多商家智慧旅游电商平台 搭建复合型智慧旅游宣传平台 搭建综合性智慧旅游信息监管平台 搭建综合性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强有效的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 |
三、夜间文旅经济增效工程
启动“点亮沙坪坝”“不夜沙坪坝”“零点沙坪坝”等夜间文旅消费计划,把繁荣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作为扩内需、促消费和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托沙坪坝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重点景区景点,打造夜间消费场景,推动形成与商圈发展相融合的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通过夜间文化场所开放、夜间游乐、夜间演艺等方式,形成夜观城市景、夜游江河水、夜赏舞台秀、夜宵商街夜市、夜宿酒店民居等类型的夜间旅游项目,打造文旅夜经济,全享沙坪坝区多彩夜生活,助推沙坪坝形成品牌夜市名片。
(一)建设夜游核心场所,构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
重点推动三峡广场商圈、融创茂、渝乐小镇等商圈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磁器口古镇传统街区、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沙磁巷以及白公馆、渣滓洞等地建设“夜游”核心场所和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各区域休闲娱乐场所、企业推出夜间娱乐休闲项目;鼓励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引进传统工艺、文创产品、老字号、非遗等品牌店、旗舰店、连锁店,扩大文旅消费业态;支持开展夜间经营促销活动,提高商品销售规模。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形成独具沙坪坝区文旅特色的“夜旅游”。
(二)打造夜游景区景点,优化夜间文旅消费环境
充分挖掘沙坪坝特色元素,重点营造山景、江景、城景的夜景氛围,在商业空间、滨水空间、古镇空间以特色文化、创意主题基础,植入灯光造景、创意灯饰、3D全息等先进科技,增设建筑夜景观、地标灯饰景观、滨水夜景观、古镇夜景观、城市景观大道、大屏裸眼3D秀等内容,重点推动磁器口古镇景区、沙滨路沿江带、地铁一号线磁器口站、烈士墓景区、周边重点高校等区域,打造具有沙坪坝“文化大区”特色的世界震撼级夜景,展现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再现重庆的人文历史;鼓励各景区多措施促进“夜品沙坪坝”“夜嗨沙坪坝”等夜文化生活和旅游氛围的营造,展现沙坪坝新生机样貌、文体娱乐活力;优化夜间文旅消费供给,拓展夜间消费渠道,创新推出嘉陵江、歌乐山以及乡村旅游点夜游项目。
(三)丰富夜间产品供给,拓展夜间文旅消费空间
立足资源优势,将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有机结合,全新打造沙坪坝“网红夜店、网红民宿、网红美食”三大品牌产品,通过在核心夜游聚集区、主要景区景点或生态山乡植入网红打卡元素、推出夜间打卡项目引导夜游,依托三峡广场、磁器口等美食餐饮集聚区,持续开展美食节活动进行造势;优化提升旅游住宿条件和品质,推出精品民宿、森林露营、乡村露营、花海露营、房车营地、帐篷酒店等民宿、美宿、野宿体验。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地接社,鼓励24小时接待,进一步延伸文旅综合体、文创园区、主题公园等夜间消费链,深植文化基因,做大消费规模。
(四)举办夜游主题活动,激活夜间文旅消费活力
坚持挖掘整理沙坪坝区所特有的红岩精神、沙磁文化、统战文化、巴渝文化、校园文化和民俗美食文化,结合“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在三峡广场商圈、融创文旅城等商业中心区,磁器口、文旅城、融汇温泉城等重要景区一系列重点区域创办和提升一批夜市文化节、不夜生活节、音乐节、美食节、灯光节、演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夜游主题活动,持续举办“不夜生活节”打造成特色品牌,大力推广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提高夜间节会主题活动的策划创意、宣传营销和资源整合水平。
(五)培育夜秀知名品牌,充实夜间文旅演出市场
大力开展驻场演艺、沉浸式体验式夜生活,持续推出歌乐山烈士陵园红色演艺、磁器口古镇沙磁夜话、融创文旅城舞台演艺、金碧正街《重庆·1949》红色原创情景舞台剧,通过演艺活动引导形成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充分调动市区两级专业文艺院团和民间艺人的人才资源优势,依托转运楼、龙吟会馆、龙群川剧社、逗乐坊等开展戏曲、相声、曲艺、魔术、杂技、话剧等小剧场和古镇书场夜间常态演出;充实做大沙坪坝夜间旅游演出市场。
(六)营造夜读优雅空间,升华夜间文旅消费精神
鼓励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延长图书馆、书店、书吧营业时间,布局24小时城市书房有声阅读亭、美术展览厅,拓展阅读和观赏消费方式,支持在夜间举办市民阅览、阅读分享、作者签售等活动,利用钟家大院“古镇书场”特色文化品牌,开展评书活动,讲红色故事,传革命精神,营造沙坪坝区夜读优雅空间。
(七)扩展夜娱活动空间,形成夜间文旅市场合力
活跃夜间电影放映市场,强化夜间惠民电影放映;实施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等各类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提供夜间优质服务;利用大型上网经营场所开展游戏电竞赛事活动;布局夜间经济核心区域,支持规范演艺吧、音乐餐厅、Livehouse以及街头艺人演艺,不断拓展夜间文旅消费空间;鼓励利用存量房、地资源,打造夜间消费项目,孵化、扶持文化旅游消费业态创新创业,努力实现沙坪坝区高品质夜间消费全覆盖,形成沙坪坝文旅夜间市场合力。
(一)集散中心
依托重庆西站、沙坪坝高铁站等主要交通集散点,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以交通集散点为核心的旅游集散和换乘体系建设,保障全区“快旅漫游”的旅游交通基础服务,构建沙坪坝区多层次的旅游集散体系。加快推进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与交通集散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挥好交通枢纽、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综合服务、宣传营销、文化展示等功能,提升全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围绕交通集散点的人流优势,着力凸显集散点对沙坪坝区本土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的包装和宣传,营造沙坪坝区特有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打响“天地歌乐·人文沙磁”文化旅游品牌。
集散中心
节点 |
等级 |
功能 |
重庆西站、沙坪坝高铁站 |
一级旅游集散中心 |
在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交通换成、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综合服务、宣传营销、文化展示等功能。 |
陈家桥汽车站、磁器口水上巴士码头、特钢厂两江游轮码头 |
二级旅游集散中心 |
在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宣传营销等功能。 |
其他汽车站、码头等 |
三级旅游集散中心 |
在具备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等功能。 |
(二)游客服务中心
依托沙坪坝区主要景区景点、城市商业街区、乡村旅游点、文化场所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鼓励当地社区居民、经营户或志愿者积极参与游客服务点的设置,重点为游客提供文化和旅游信息咨询、宣传展示、旅游投诉、旅游预订等综合信息服务,整体构建沙坪坝区游客服务咨询体系,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旅游服务。
游客服务中心
节点 |
功能 |
依托磁器口古镇、歌乐山烈士陵园升级或建设大型游客中心。 |
功能分为必备功能和指导功能。必备功能包括旅游咨询、基本游客服务和旅游管理;指导功能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其他游客服务。 |
依托歌乐山森林公园、融汇温泉城、海石公园、融创文旅城、萤火谷文创农场、抗战名人旧居、中梁山生态园集群等升级或建设中型游客服务中心,斐然湖、青木湖等新建国家A级景区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 |
依托三峡商圈都市旅游区、梁滩水乡记忆湿地公园、斐然湖、彩月乡村农业观光园等设置游客服务点。 |
(三)公共文化场馆
推进大学城文化宣教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其他公共文化场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增设或扩建以社区(村)文化室为代表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水平,全面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场馆、流动场馆建设;建立以区级文化场馆为核心,镇街村(社区)一体、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新型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活动的需要。
公共文化场馆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 |
持续推进覃家岗街道、渝碚路街道、沙坪坝街道、小龙坎街道、天星桥街道、土湾街道、新桥街道、双碑街道、石井坡街道、童家桥街道、磁器口街道、山洞街道、联芳街道、陈家桥街道、歌乐山街道、井口街道、青木关镇、凤凰镇、回龙坝镇、土主街道、中梁镇、丰文街道等22个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和功能丰富。 |
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提升改造 |
持续推进沙坪坝区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沙坪坝区博物馆、沙坪坝区美术馆、沙坪坝区图书馆分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等场所的建设和提升,在城市和乡村区域均增建24小时城市书房。 |
“沙坪坝文旅云”建设 |
将文化讲座、戏曲、歌舞等各类文化内容数字化,将全区所有公共文化场馆的活动信息、场馆信息、数字文化资源等内容进行统一汇聚,免费向公众提供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
二、交通体系
(一)文旅快轨
依托“四轨合一”,构建“高铁-轻轨-公交”的立体化接驳换乘集散服务体系核心节点,助力“快旅漫游”服务体系完善,进行沙坪坝高铁TOD文旅化建设;依托轨道线路,连通主要文旅项目,将文化旅游要素延伸至轨道车厢及站点,提升游客旅行过程体验。
文旅快轨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推进高铁TOD(龙湖光年)建设 |
打造集旅游宣传、旅游服务、旅游休闲、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消费场所 |
轨道线路文旅打造 |
优化打造站点空间环境装饰,营造个性化的文化景观;打造轨道交通站点主题等措施提升轨道交通站点的文旅化建设。 |
(二)直通车
依托沙坪坝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现有城市观光交通、旅游专线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体系,通过开通景点到景点、车站到景点的旅游直通车线路,优化现有公交观光路线和新增旅游直通车线路等措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直通车交通服务。
一是建立公交、轨道、水运、高铁相互衔接的“大交通”旅游换乘体系。加强与周边区县的交通联系,推行“交通一卡通”,开通景点到景点、车站到景点的旅游直通车线路,解决快速达到旅游景点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旅客的旅游体验。
二是优化提升现有公交观光线路。增设开通连接沙坪坝区主要景区景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旧居旧址、星级酒店等的全天候旅游直通车,全天候24小时服务。
三是新增旅游直通车线路。增设重庆西站到达或途经融创文旅城、磁器口、三峡商圈都市旅游区、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歌乐山烈士陵园、抗战名人旧居等景区和文化旅游点的旅游直通车线路,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旅游交通服务,轻松享受旅行。
直通车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大交通”旅游换乘体系 |
推行“交通一卡通” |
优化提升现有公交观光线路 |
T002、T003、T009、T033、T198、T166 |
新增旅游直通车线路 |
增设重庆西站到达或途经融创文旅城、磁器口、三峡商圈都市旅游区、特钢厂创意文化产业园、歌乐山烈士陵园、抗战名人旧居等景区和文化旅游点的旅游直通车线路 |
三、接待体系
依托沙坪坝区丰富的住宿设施资源,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接待格局为目标,发展高端住宿、大众住宿、非标特色住宿互为补充的住宿接待体系,并对已有的大众住宿酒店进行分类提档升级,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着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游客的游憩体验,整体提升沙坪坝区的旅游接待体系和服务质量。
接待体系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星级酒店的提升改造 |
持续推进重庆融汇丽笙酒店、融创岛式星级酒店群、科苑戴斯酒店、丽苑维景大酒店、重庆大酒店、圣荷酒店等高端住宿接待体系的提升改造和功能完善。 |
民宿的建设改造 |
依托近郊区域特有区位特征,对部分闲置民房进行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凤凰花海民宿集群、梁滩水乡记忆湿地公园水乡民宿聚落、斐然湖滨湖主题民宿、歌乐山缙云山森林民宿等重点大众民宿的建设和改造。 |
文化主题酒店的建设改造 |
持续推进工业主题酒店、统战文化主题民宿、磁器口老街记忆民宿等文化主题酒店的规划建设,强调文化内涵,引入沙坪坝传统美食、特色手工技艺、巴渝民间风俗传统并进行集中展示、创意设计。 |
农家乐的改造升级 |
强调乡野、农味特征,保留地方特色,持续推进青木文化庄园、枫香园度假村、上天池度假村、步云山庄等农家乐的改造升级。 |
露营基地建设 |
依托区内的自然资源,提升和打造个性化露营基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体验,持续推进青木关露营地、太寺垭森林公园露营地、中梁镇生态集群露营地、彩月农业休闲观光园、萤火谷文创农场露营地等露营地的见建设和功能升级。 |
四、配套体系
(一)旅游厕所
高标准提升和建设沙坪坝区全域的旅游厕所,引领城乡人居环境及旅游品质变革。增加旅游厕所的投入,按日接待旅游者规模建设相应数量的厕位,重点景区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及有关文件要求设立,实现各旅游项目和景点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
旅游厕所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积极创建AAA级旅游厕所 |
磁器口古镇、歌乐山烈士陵园景区、歌乐山森林公园、融汇温泉城、融创文旅城等核心旅游景区内AAA级厕所的比例力争不低于40%;抗战名人旧居、海石公园、中梁镇斐然湖、太寺垭森林公园、凤凰花海等重点旅游景区和核心乡村旅游点内AAA级厕所的比例力争不低于20%;都市旅游区内厕所力争创AAA。 |
优化旅游厕所建设 |
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增建现代化的生态厕所和环保移动式厕所;优化旅游厕所空间布局,以步行3-10分钟可到达为宜;优化外观设计与周围景区景观协调,力求新颖、美观、大方,特色要鲜明;化粪池修建应符合环保及卫生防疫要求,旅游厕所的建筑及装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达到验收标准;加快城区、集镇、乡村等社会公共厕所改造;逐步推进第三卫生间的建设,五年内实现所有A级景区必须具备第三卫生间。 |
(二)旅游停车场
在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城区商圈、景区景点、文化场馆设置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的停车场,合理配置旅游停车位数量,规范的停车服务。
旅游停车场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重点景区、文化场所、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增设和生态停车场改造 |
围绕沙坪坝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重庆西站旅游集散中心、磁器口古镇、歌乐山烈士陵园景区、歌乐山森林公园、融汇温泉小镇、中梁镇斐然湖、海石公园、沙滨文化创意产业带等景区景点进行停车场的新建和生态停车场的改造。鼓励旅游旺季创建地区积极利用主要居民社区、城市企事业单位、城市或乡村非核心道路以及其他闲置空间,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 |
加强城区商圈和乡村旅游停车场建设 |
在核心商圈建设10个汽车停车场,提供5000个停车泊位,减缓城市拥堵,降低城区核心商圈通行压力,构建现代化宜行通畅的城市环境,大幅降低核心商圈通行压力,加速建成高品质宜行通畅的人居环境和都市文化旅游环境;在乡村旅游核心区域建设生态停车场1500平方米,提供200个停车泊位。 |
(三)标识体系
在沙坪坝区全域空间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文化和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包括文旅全景游览指引图、全域文旅交通指引标识牌、文旅服务导向标识牌、重要景区景点及文博场馆导览标识牌,为游客提供明晰的导览引导。
标识体系
重点任务 |
任务明细 |
设置全域旅游全景图 |
景区景点、商圈、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咨询点、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大型停车场等地设置全域全景图,并标出景区所处地点、方位、面积、主要景点、服务点、游览线路(包括无障碍游览线路)、咨询投诉、紧急救援(及夜间值班)电话号码等信息。 |
完善全域交通标识指引牌 |
完善全域交通标识指引牌。结合火车站、集散中心、游船码头、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旅游干线等区域标注各景区、景点方向距离,需要说明(或标出)景点名称、内容、背景、最佳游览观赏方式等信息。 |
完善全域旅游服务导向标识牌 |
完善全域旅游服务导向标识牌。标注景区周边集散/游客中心方向及距离,标注餐饮、住宿、购物及停车等服务点。服务设施标识牌,一般设立在停车场、售票处、出入口、游客中心、厕所、购物点、游览车上下站、游船码头、摄影部、餐饮点、电话亭、邮筒、医务室、住宿点、博物馆、存包处等场所,标识必须使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
完善景区景点导览标识牌 |
完善景区景点导览标识牌:包括景区总游览图、景点(物)介绍牌、道路导向指示牌、关怀警示牌、服务设施标识牌。 |
(一)落实国家战略,深化沙区文旅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沙坪坝区文旅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大力拓展国际旅游合作,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强化旅游对外推广,提升市场影响力,全面提高沙坪坝区文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国际合作,依托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和中梁山/青木湖旅游度假区等文化和自然资源,推进与国外的文化旅游合作。作为“西南旅游资源富集区”门户,重庆主城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中转地及旅游集散中心,随着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庆西站及沙坪坝高铁站的建设完善,沙坪坝区已经成为“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始发站,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优势,大力提升文化旅游IP品质,提高现代化水平,提升游客通达性、便捷性以及环境整洁度、美观度、有序度,在酒店、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和商圈、高铁站、码头、车站等窗口行业开展涉外旅游服务培训和涉外服务导游技能大赛,提升旅游接待窗口的国际游客服务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加快沙区文旅智慧营销建设
加快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系统的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整合区域各项资源,构建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从产品和服务上进行深度创新,把游客的旅行体验服务做到极致。充分对接OTA企业以及在线旅游第三方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充分对接OTA企业以及在线旅游第三方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建立起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交易的电子化;实现行业管理和旅游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提高行业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企业上网和销售电子化帮助实现企业信息化,加强旅游企业宣传和产品促销等。
二、深化文化旅游区域联动合作
(一)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按照中央关于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深化落实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委和四川省沙湾区文化体育旅游局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将充分参与“双城记”、融入“经济圈”作为加快两地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的牵引性抓手,推动沙坪坝区和沙湾区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协作和共同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名人文化交流样本、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典范、打造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典型等三个发展目标。确定了深化名人旧居交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建立旅游协作机制、建立联动保障机制的合作范围。
(二)推动嘉陵江沿线城市旅游营销合作
错位整合“同质产品”,有序联动“异质产品”,切实加强沙坪坝区与周边区县联合制定旅游捆绑营销策略。按照“一带串联、多区联动,分段打造、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通过外部推广、内部宣传、景区联票及年票优惠等营销方式,加强沙坪坝区与周边区县联合制定旅游捆绑营销策略,整体打造嘉陵滨江旅游联动带。沿嘉陵江上游与北碚区域沿江景点形成对接,沿嘉陵江下游与渝中区景点形成对接,向东与江北区形成联系,整合嘉陵江沿线沙坪坝区内景点,“上中下”有序联动滨江旅游产品;推进滨江路建设,打造嘉陵江两岸绿道建设,沿线合理设置驿站,对滨江公园进行提质升级,增强旅游休闲氛围,整体提升“两江四岸”设施建设与风貌形象;打造嘉陵江北碚——朝天门段水上旅游航线,重要节点设置码头,使沙坪坝成为链接北碚与渝中的关键纽带,整体构建嘉陵江水上旅游线路。
三、突出“天地歌乐·人文沙磁”品牌宣传
(一)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强化沙坪坝区“天地歌乐·人文沙磁”鲜明的主题文化旅游形象IP,深入挖掘沙坪坝区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特征,重点强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景区形象。构建由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组成的多元化旅游品牌体系。以旅游产品销售为核心,明确重点客源市场,创新营销平台,完善宣传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和营销绩效评估,推进旅游宣传促销专业化、市场化。一是强化主题品牌,完善品牌体系。以“天地歌乐·人文沙磁”品牌概念为核心,构建沙坪坝区旅游品牌体系。二是充实品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文化、沙磁文化、统战文化、校园文化、巴渝文化等沙坪坝区文化内涵。三是强化品牌营销与推广IP导入、品牌重塑、活动引爆、渠道引流、形象升级。
(二)搭建立体化营销机制
围绕“天地歌乐·人文沙磁”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机制。主动对接市文化旅游委、文化和旅游部及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加市文化旅游委、文化和旅游部统一组织的海外推广活动,组织相关部门、企业赴境外主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广,主动融入文化和旅游部、市文化旅游委整体推广计划;积极做好同区级各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跨部门共同参与文化旅游营销的联动机制,强化部门作用的共同发挥和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行业、媒体、公众等多性质主题共同参与文化旅游营销的常态化机制,利用好多主体共同作用、充分整合有效资源的优势。
四、开拓文创交易市场
(一)扩大亚太地区文创产业品牌
以沙坪坝文创市场为产业基础,扩展重庆乃至西南片区的文创商品市场,打造全国性文创商品商品基地。同时通过“一带一路”运输通道,将文创商品进行对外输出,吸引亚太地区采购关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输出平台。
(二)增强文创商品金融关注
金融是产业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输出,定期活动和展销形式吸引资本入驻沙坪坝区,鼓励天使投资,融资资本进行入驻,形成沙坪坝文创金融市场。
五、节庆活动营销
整合现有节庆活动资源,结合“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的需求,辅助整体产业发展为目标,切实增加沙坪坝区旅游形象和旅游人气为目的,整体推出2+6主题活动。
(一)两大品牌活动
1.文创艺术系列活动
依托沙坪坝区优质的人才资源和深厚的工业底蕴,加快推进文创产品研发设计,积极推动以文创产品、旅游商品为主体的艺术展、展销会、交易会及文创产业论坛,邀请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文创产品研发知名专家、品牌企业集聚沙坪坝,开展文创产品展销、生产技术推广、产业发展论坛交流等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全面带动和培育沙坪坝本土文创产业的发展。
2.国际瓷文化论坛
依托磁器口底蕴丰厚的沙磁文化,开展国际瓷文化论坛,论坛将邀请来自国内外古瓷器、文史、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参与,进行实地考察,并以VR动画或情景演艺的方式再现磁器口瓷器文化的繁荣景象;论坛还将以沙磁文化研究为重点,梳理出沙磁文化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与瓷文化专家共同探讨沙磁文化的交流融合、弘扬传承、产业开发和创新探索。
(二)六大子品牌活动
1.异次元嘉年华
结合沙坪坝区大学生根基,联动永川、合川等大学生聚集群体,围绕热门电视剧、小说、漫画、游戏等异次元文娱产品为主题,举办集Pia戏、cosplay、汉服展销等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年会。为Pia戏、汉服、cosplay、游戏、漫画、小说、配音等爱好者提供一个聚会、交友目的地和产品销售、产品购买的场地。并激发相关服装、道具、摄影、展销等相关文化产业链入驻沙坪坝区。
2.农事趣味运动会
通过对农事活动进行整编,设计耕地、插秧、割谷等系列充满农家特色的比赛项目,并分设于自愿参与活动的各农业园内,以此带动游客出入各农业园,形成区域联动游玩。此活动既可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农业生产机械化退后,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再现原汁原味的农事农俗;还可吸引市区及附近区县的居民前往农业园区域,参与运动会和周末游玩,以此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增强区域农户联动,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
3.沙坪坝夜市文化节
以融汇温泉城、三峡广场商圈、融创文旅城、磁器口古镇等大型景区景点或商圈为核心依托,辐射带动周边企业、街道、商户,通过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形成街、商、文、旅整体联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行联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优惠、满减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不夜生活节”,聚集人气,带动消费,提升夜市品牌,培育让市民、商业参与度高的主题活动内容,让利惠民,营造沙坪坝夜文化生活氛围,展现沙坪坝新生机样貌,推动沙坪坝区品牌夜市名片打造,助力沙坪坝区文旅商集群发展。
4.巴渝美食文化节
以三峡广场商圈美食街、磁器口古镇特色小吃等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发扬山城传统美食文化,邀请餐饮协会、美食博主、网红企业、口碑店参与其中,重点围绕重庆小面、重庆火锅、磁器口麻花等著名美食、小吃创新开展赛事节庆活动,做好美食文创、食品展销、餐饮发展论坛、美食评比、美食小电影展示、厨艺绝活表演等活动组织安排,展示和发扬重庆传统美食文化。
5.红岩精神学习汇
以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等核心红色文化景点和《重庆·1949》大剧院为依托,重温红岩革命历史,学习并弘扬红岩精神,通过集体组织观看情景剧、红色文化艺术剧目、研学教育活动及红岩讲坛等多种形式,开展传承发展红岩精神系列活动。
6.国际电竞娱乐节
重点围绕新兴电竞产业,在现有电竞团队的支撑带领下,积极做好全域电竞产业的发展布局,实施“旅游+电竞”战略,融合文旅元素、娱乐元素、科技元素全新打造的复合型电竞泛娱乐活动。同时用好跨行业的合作联动效应,挖掘电竞和其他行业用户高度重叠的领域进行合作联动,整合优质资源与IP,突破圈层边界,以国际电竞娱乐节带动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尊重生态基底,顺应自然机理,高标准打造绿色生态品质城市,引导形成绿色网络,发挥综合功能,坚守沙坪坝区绿色本底,实现沙坪坝区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筹的总体目标。
一、构建“一带两屏多走廊”生态安全格局,严控生态保护空间
以嘉陵江生态涵养带为主体,梁滩河、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跳蹬河等水系为支撑,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重要节点,构建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的“一带两屏多走廊”生态空间安全格局。根据“一带”生态保护和使用功能需要,划定河道绿化缓冲带控制线,分类整治护岸,开展城市水体整治和消落区生态保护修复,重塑沙坪坝区“两江四岸”生态功能,构建滨江绿带系统。突出“两屏”自然山体的生态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以森林资源保护为核心,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维护区域生态服务基础。
二、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保护生态系统
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发展规律,以筑牢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严格管控缙云山、中梁山等生态保护关键空间、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嘉陵江生态廊道建设、合理保护与利用湿地和农田、保护生物多样性,统筹保护沙坪坝区生态系统。
(一)加强缙云山、中梁山等重要山体保护
突出缙云山、中梁山生态屏障和保护功能,打造主城都市区的“城市绿肺、市民花园”。严格控制缙云山、中梁山开发规模。依托中梁山生态基底和主城近郊区位优势,打造歌乐山人文休闲功能带,打造山水田园交融、巴渝乡愁浓郁的城市休闲功能带。依托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缙云山生态游憩功能带。
(二)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计划,在公路以及农村道路和水系两旁种栽种植被,提升森林覆盖率。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域特色等原则,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景观好的林木品种。保护与开发并重,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式康养和森林旅游,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等旅游新业态,促进沙坪坝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三)推进湿地和农田保护与利用
加强重要湿地资源的原生态保护。推进梁滩河(沙坪坝区段)防护护岸综合治理,开展土主生态湿地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实有耕地数量、质量有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坡耕地水土保持、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农业节水灌溉、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坪坝片区段)、歌乐山森林公园为重点,开展生物物种普查,完善全区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综合评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特征、保护状况与保护成效。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拯救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开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人工扩繁、野外回归,促进野外种群复壮。实施重点水域生态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救护等工作,做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基因保存。
三、严防“声环境土壤工业”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一)声环境污染控制
巩固噪声治理长效机制,针对建筑施工噪声、经营性娱乐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三类突出噪声污染源分别建立了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落实三大强力控噪措施,针对突出噪声投诉,采取立案处罚、重点督办等多重手段,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二)土壤污染环境控制
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建立沙坪坝区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清单,分类分步推进实施。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三)工业污染控制
推进工业产业集中监管、集中治污。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违法排污企业、燃煤锅炉。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督促企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四、加强“水土矿山”治理,实施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一)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强沙坪坝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的预防管控,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采取“山、水、田、林、路、气、沟、凼、池、渠”相结合方式,实施土地整治、退耕还林、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生态林建设。
(二)推进历史遗留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持续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矿坑摸底调查,掌握待修复矿山矿坑总量及范围,分步实施修复。加强在建、生产、历史遗留及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消除矿山、溶洞地质灾害隐患,恢复损坏土地资源的使用功能。
五、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一)打造世界级立体生态城市
重点把控沙滨路沿线城市建筑空间形态,推进嘉陵江湾区景观带提档升级。加强城市风貌、元素、功能总体设计,突出“山城”“江城”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做好“四结合”,全方位彰显“立体城市”的“颜值”和“气质”。升级城市重要干道中分带、两侧绿化、道路节点景观绿化,增加城市立交节点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对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柱墩及沿线绿化进行提升美化。
(二)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清水绿岸”工程治理提升,优化滨江功能,营造亲水空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生态补水;推广海绵建筑与小区,实现雨水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利用;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消纳自身雨水功能,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营造美丽乡村风貌
全面整治乡村生活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及监管。产业发展与景观提升相结合,推进农业生产景观化。开展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建立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控机制。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残留农药及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全面停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探索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七、提升重点景区景观,塑造生态山城形象
对传统景观风貌已受损的建构筑物进行修复,推进磁器口周边农业、工业功能逐步清退,对主要轴线的景观风貌进行整体把控,提升环境质量,恢复景观。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塑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构建歌乐山林风景绿道、梁滩河-工农水库步道突出生态山城、亲水山城的特点,形成特色旅游主题步道专线。
沙坪坝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文化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观念,积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摆到工作全局来谋划推进,将文化旅游“十四五”专项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构建多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整合部门资源,形成以区文旅委为牵头,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住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等部门多位一体统筹推进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行动实施的协调机制。针对文化和旅游“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任务、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专项规划编制,落实专项资金、土地支持等政策。
(二)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机制
充分发挥沙坪坝区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能,加强各镇及街道工作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探索创新型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将文化旅游产业纳入“一把手”旅游富民工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部门专项考核,定期督查,从而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效能与效率。
(三)构建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构建全区统筹、乡镇街道落实、村社区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各级政府发展合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纵向合力。推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逐项对接、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形成层层分工、层层落实推进,横向协调合作的工作格局,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横向合力。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一)落实带薪休假政策
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2.5天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2.5天带薪休假制度。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休假。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为职工落实2.5天带薪休假创造条件。
(二)加强旅游用地优惠
完善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措施,推进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与引导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研究制定差别化旅游用地政策,优先保障A级景区申报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度假区创建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用地;优化对国有荒山、荒地、边坡地等未利用土地及矿坑等废弃土地进行旅游开发项目,给予多渠道、多方式的土地供给形式和土地优惠政策,支持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给土地;对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内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用途混合且包括经营性用地的,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应,其土地供应方式、价格、使用年限依法按照旅游用地确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旅游项目用地,对旅游项目,优先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三、强化资金保障
(一)强化财政金融扶持
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建设放款贷款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可开通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类项目绿色贷款通道;对大型企业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给予享受税率的优惠政策;基于处于开发起步阶段的文化旅游企业在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适当减免;鼓励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消费点与商业银行合作,促进刷卡消费的便利化。
(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政府对文化旅游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开拓、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政策性奖励或补助。
(三)加强旅游投融资规划引领
加快编制统一的《沙坪坝区文化旅游投融资规划》,以规划引领改革现有投资投向体系。在文化旅游企业技术改造方面,以扩资、转让产权、调整股本结构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的更新。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链等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对重点文化旅游区域、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产业目的地的基础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金融与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协调联动融合发展。
(四)创建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创建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遵循“资金改基金,无偿改有偿”的原则,将分散的旅游扶持资金整合成一个大的专项基金,更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聚合作用,盘活财政资金的存量、更有效地提高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扶持、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更好地体现其导向作用。
四、强化人才保障
(一)人才保障机制
聚英才而用之需加强对人才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做好人才引进,营造广聚人才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为推动沙坪坝区“人才兴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校政企合作的建设
依托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等大学城众多高校资源以及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友好共建高等院校,通过政府搭台,推动校企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养。
(三)加强专业队伍培训培养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文化旅游导游队伍、文化旅游接待服务人员队伍、文化旅游营销人员队伍四大队伍建设。重视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训;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对从业者做到奖惩分明,提高其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加强旅游人才服务保障
建立完善文化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不断完善导游等级制度并建立与此配套的薪酬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
五、强化风险管控
(一)强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
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防化重大安全风险的极端重要性,注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安全生产重视到位,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坚决防范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文化旅游企业要认清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由此出发,找到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进而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企业管理者要能够对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进行预测,并且及时调整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使之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市场调研工作,提高对信息收集工作的认识,最终实现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的目的。此外,文化旅游企业还需要积极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做到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测,提高风险识别与化解的能力,使文化旅游企业投资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防止盲目投资而带来的损失。
(三)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对经济环境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一是有利于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运输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传播经济文化、推动对外开放等。
2.对当地文化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将逐步成为介绍和传播当地社会文化的一扇窗口,同时也将促进土特产经济的繁荣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将为旅游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但旅游者的进入必将带来不同的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当地居民和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的同化,会造成当地居民传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变化。
3.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的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促进城市面貌、旅游交通、生态景观和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和优秀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有助于树立鲜明的文化旅游形象,促进和带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但公共服务与产品如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会带来负面影响。
4.对文物保护的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文物有效保护。文化旅游开发为文物古迹保护和维修开辟了资金渠道。同时,游客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参观,会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成为文物保护的宣传者。但文化旅游开发也可能会对文物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游客的乱写乱画、涂抹刻画等不文明行为对文物古迹造成人为破坏。
5.生态环境影响。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给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景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及管理服务等会对植被、动物、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推进低碳旅游,建立节约型旅游开发建设模式,促进旅游节能减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四)建设旅游应急救援体系
在110、119、120热线等应急救援资源基础上,建立旅游救援热线。整合,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旅游应急处置、旅游保险等重点工作,健全完善旅游安全保险体系。
(五)加强疫情应急防控措施
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与卫键、疾控等部门沟通协作,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机制运转顺畅。
六、强化规划实施
(一)推进多规合一,做好规划衔接
本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内容要纳入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等规划相协调,推进多规合一。各乡镇编制的相关规划要在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本规划进行对接,并在各乡镇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及相关规划中得到落实,初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旅游规划体系。
(二)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落地
有效推进沙坪坝区相关旅游规划管理办法的制定,明确旅游规划工作流程,建立旅游规划技术体系、操作体系、监管体系。根据《沙坪坝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重点镇街完成“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全区形成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抓紧编制新一轮旅游厕所建设规划,出台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意见。探索编制《沙坪坝区文化旅游产业用地总体规划》。
(三)强化组织落实,做好规划宣传
进一步明确实施机构,强化组织落实。区文旅委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抓紧规划落实,区级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要将相关规划内容纳入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单位,认真部署落实。同时要加强对本规划的宣传,增加实施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和配合全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并方便公众对政府部门实行规划监督。
(四)建立考核机制,推进规划实施
结合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导则》,确保主要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顺利完成。政府部门和文旅委应设有专门人员,负责对文化旅游规划进行监测和评估。积极推进规划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并将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向区政府报告。进一步完善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及时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形成中期评估报告并上报区政府。经中期评估,若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由区文旅委提出调整方案,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